人出头有掌权的大太监,他不仅垄断了国家政治大权,还想成为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但最终头脑爆炸,最终彻底结束了自己任性的行经。

这位如此专权、任性的太监,就是明英宗早期的王振。

王振是明初蔚州人,今河北蔚县,略通经书,后来做过教书先生,但是中举人、考进士这条荣身之路,对他而言就比较难了。于是他为了将来能有发展,竟自阉入宫。史称王振“狡黠”,善于伺察人意。王振入宫后,宣宗皇帝很喜欢他,任他为东宫局郎,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英宗皇帝。当时宫中也有很多宦官,论奸佞、论狡黠他也未必是超群的,如宣宗宠爱的太监金英等人就比王振吃香儿,王振并没能夺去金英在宣宗心目中的地位。但他侍候英宗后,便如鱼得到水,成为明王朝第一个专权乱政的可恶宦官。

王振的崛起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宣宗在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病死,英宗即位,次年改元正统。这时,英宗年仅9岁,不能亲自处理国家大事,太皇太后张氏(英宗祖母)垂帘听政。张太后虽然秉政,并不处理国家政务,而是把国家一切政务交给内阁大臣“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处理。英宗即位后,便重用自己喜爱的人,王振代替原司礼太监金英等人,出任宦官中权力最大的司礼太监。一朝天子一朝臣,宦官也不例外。

由于司礼监是明代宫廷24个宦官衙门中最重要的一个,总管宫中宦官事务,提督东厂等特务机构,历来都由皇帝最信任的心腹宦官担任。不过此时,内有张太后垂拱而治,外有三杨衷心秉政。王振无法放开手脚大干,只好采取两面派手法,等待时机,再行窃权。为此,他对张太后和三杨百般殷勤,毕恭毕敬,极尽谄媚之能事,以讨得他们的好感。王振每次到内阁去传达皇帝的旨意,都装得十分恭敬和小心的样子,总是站在门外,不入阁内,深深感动了三杨,后来,王振再来传旨时,三杨打破惯例,特把王振请到屋内就坐。但背地里王振只要有机会,便不断抓权在手。

太皇太后张氏贤明有德,她见王振逐渐有抓权、干预朝政的迹象,便采取戎装震慑的办法,试图以砍掉王振脑袋的威吓办法,打消其企图干预朝政的心理,但王振却自有对策,他认为只要做到能屈能伸,该老实的时候就老实一点,早晚会有机会的。结果,太皇太后张氏果然失算了。

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张氏病逝,没有了控制王振的人。此时三杨中杨荣在正统五年就病死,杨士奇因为儿子杀人而引咎辞职,只有杨溥在朝,而杨溥也老了,心计又没有杨荣多,而杨荣引入内阁的大学士马愉、曹鼐资历太浅,威望不够,王振擅权的一切条件都成熟了。深得英宗宠信的王振没了套在脖子上枷锁,他觉得是时候大展拳脚了,于是,他首先将朱元璋皇宫挂在门口的“禁止宦官干预政事”的铁牌,摘了下来,丢到了人不能见的地方。

王振专权后,干了很多徇私枉法的事,但最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他在朝廷上和胡作非为还觉得不过瘾,竟然对外交和军事也产生了兴趣。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以明朝减少赏赐为借口,兵分4路,大举攻明,并亲率一支大军进攻大同。根本不懂军事的王振,以为让英宗亲征,就能把瓦刺兵吓跑。所以,他为了侥幸取胜,冒滥边功,便在明朝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怂恿英宗亲征,让英宗青史留名。英宗平日里对王振言听计从,同时也幻想着像其曾祖父成祖那样数入漠北建立赫赫军功,所以听了王振的话,也认为亲征是他大显身手的好机会,便不与大臣们商议,做出亲征的决定,并宣布两天后立即出发。

皇帝匆忙亲征,有见识的大臣都认为不可行,但却无法阻止。于是,王振和英宗在两天之内凑合了20万大军,号称50万,胡乱配些粮草和武器,就匆匆出发了。也先听说英宗御驾亲征,佯装退却,引诱明军进入大同及其以北地区。 8月1日,王振和英宗顺利进入大同,他们看到瓦剌军队北撤,以为瓦剌害怕英宗亲征,坚持继续北进。兵部尚书邝野等人觉得不对劲儿,便力劝王振和英宗撤退,王振不听,直到其同党镇守大同的宦官郭敬把前几天前线惨败的情况密告王振,并说,如果继续北进,“正中瓦剌之计”。王振才害怕起来,急忙传令,第二天撤出大同。如果大军就此正常撤退,明朝也没有太大损失,但可恶的王振在撤军过程中,却突然起兴,想让几十万大军到他的家乡蔚州过一趟,以向家乡人显示自己的威风。于是,王振下令取道紫荆关回京。可大军好不容易调整好方向撤退,走了40里路后,王振又突然想到大队人马过境,会破坏家乡的庄稼,又火速传令大军改道东行,向宣府(今河北宣化)方向行进。

就这样将军令当儿戏的王振,先把自己的军队搞得晕头转向,然后又为瓦剌大军追击明军创造了时间和条件。也先自然不会惯着王振,派精锐部队急追明军,终于在8月13日,家将明军包围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南),几十万明军没有饮水,军心涣散,被瓦剌军队一击而溃。一战过后,英宗被俘,王振被杀,100多名文臣武将几乎全部战死沙场,20万大军互相踩踏而死。

是王振一手策划并成就了土木堡之败,他生得无耻可恨,死得毫无价值,不论生死都表明,他的皮囊和精神都是臭的,就是一摊纯粹的垃圾。(文∕李德胜)

更多精彩请加微信:433015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