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人是品牌布局方式之一,在精细运营的前提下,更加强调发言人的深度合作。

这笔钱必须得花吗?究竟又该怎么花?

我们总在追寻一个问题,用户在哪里?几乎达成的共识是:年轻化。

年轻化,其实有两种解释。

1. 年纪轻的人。在不同的时代里,有属于不同时代的年轻人,在迁移,在演化。我们能看到,汽车品牌越来越关注Z世代,也就是95后们的需求与喜恶了。

2. 具有年轻心态的消费者。提到年轻心态,消费者的范畴进一步打开了。年轻人的共性需求特征,被归纳为“年轻心态”,而具备年轻心态的消费者未必年纪轻轻。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观察角度,汽车品牌的代言人不断轮换,与消费者的迁移紧密相关。

那么,汽车品牌寻找代言人的价值是什么?又该如何寻找代言人?

▎Z世代当红,代言有了新玩法?

最近有两个非常典型的案例:1. 名爵5上市,邀请杨超越担当代言人;2. 奥迪A3发布与王一博的联名限量款。

杨超越和王一博都是95后,也就是典型的Z世代。既然汽车品牌越来越重视Z世代,那么启用同龄代言人,亦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品牌寻找代言人,无非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 代言人比较红,越红越可能打开线索上漏斗;

2. 代言人应该与产品调性相契合,起码不能违和;

3. 新生代明星的粉丝群体影响力越来越大,部分职业化,他们在推广自家明星的道路上章法严明、不遗余力,而且不乏具备强大购买力的粉丝。

不过,由明星代言汽车,一直存在颇多争议,因为这有可能是一个投入产出比低甚至为零的营销举措。

有这么一些案例:黄晓明代言比速T5、周杰伦代言纳智捷纳5,代言费很高,但无法挽救这些产品于危难之间。

除了产品本身不给力以外,代言人与产品之间的“粘连性”太弱,就像叠在一起的两面纸,轻轻一吹散开了。

黄晓明平常出行不会坐比速T5,无论粉丝,还是路人,只是看到广告牌上黄晓明和比速T5站在一起,营销效果到这一步戛然而止。

他们只是站在了汽车前,与汽车合拍了宣传照,并没有真正去使用这款车,明星示范触发的带货效应几乎不存在。

汽车还是太特殊了。如果只是一些快消品,或者电子产品,明星代言人可以去直播间带动粉丝购买,也可以在微博发文时,露出使用了哪个品牌的手机,更贴近于生活,更容易满足示范效应的带货需求。但是,汽车很难做到这一点,代言费很高,但带货价值很难评判。

那么,我们需要做出转变,在品牌代言之外,是否有深度互动的可能性?

限量联名款是一种新尝试。王一博和奥迪A3的联名款,有专属色,专属轮毂,也有专属造型,甚至还有专属的签名和联名铭牌,关键还限量发售。

可以想见,限量的这批车,主要面向购买力更强的粉丝群体。不过,卖车可能是其次,打广告、做宣传才是“后手”。

这相当于一次深度合作,为代言人进行的专属改装,通过粉丝群体放大话题效果,让更多的人知道奥迪A3要上新了。而奥迪A3运动、个性的产品性格,也得到了潜移默化地植入。

▎品牌代言,还有哪些新尝试?

寻找代言人,仍属于品牌投放的一部分。近几年,各家品牌的投放方式,已经渐趋多元化,寻找代言人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比如,一些品牌选择素人或典型车主进行包装,以期形象更生活化、亲民化,也可以更精准地带动潜在新用户。

也有一些品牌选择直播带货渠道。毕竟汽车是大宗商品,冲动消费有点不现实,所以我们姑且不去讨论收集订单的真实效果,但品牌传播效果仍然值得肯定。

在一些顶流直播间,确实会聚集大量的忠实粉丝,他们抱着“在哪里买东西不是买”的心态,更愿意选择直播间的商品。

这非常像电视广告盛行的年代,我们心里无形中根植一种观点,能上央视的广告,应该是大品牌,值得信赖的。汽车在直播间的宣传效果与之类似。

还有一些品牌将企业高管推向前台,借以希望带头做营销,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这一出发点确实好,但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的高管都适合承担这样的支线任务。

在互联网科技领域,由创始人或是核心人物亲自下场,塑造与品牌有强绑定关系的人设,是非常常见的做法。雷军与小米、马云与阿里、刘强东与京东,都是可以互为代名词的存在,个人品牌也已经成为企业大品牌战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此时,无论这些品牌是否去找代言人,或者找谁做代言人,其实只需要考虑代言人发挥明星流量效应打开线索上漏斗的作用,代言人对品牌形象的塑造反而被弱化。

相比之下,汽车行业中能具备这项素质的往往只能是造车新势力。他们有更多的故事、素材可以讲,他们有更加灵活的组织机制,可以编织起创始人的品牌形象。

马斯克自己就是一个喋喋不休的推特深度用户,几次创业经历,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个人粉丝。所以,他就是特斯拉最合适的代言人,不需要另外寻找代言人。

蔚来汽车的李斌、理想汽车的李想、小鹏汽车的何小鹏,都曾是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也都有着一定的个人魅力,身体力行地担当起品牌代言人,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传统民营车企近年来也有这样的意向,长城汽车的魏建军、吉利汽车的李书福,在创业过程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传奇故事,也是特定时代精神的代表,在今天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时代,都可以进行再包装、再传播。而对于更多有国字号背景的车企而言,想要跨出这一步,难,跨出后想要达到好的效果,更难。

因为崇拜创始人,所以信任并购买了该品牌的产品,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Z世代人群,他们更愿意给新事物机会,更愿意相信新的情怀。况且,当诸多互联网从业者选择购车时,他们作为财富新贵和科技爱好者,有更大的可能性,追随于心中的创业偶像。

“我听了这个品牌创始人的演讲我就去买了这辆车,因为这就是我想要的世界。”——某95后新生代品牌用户。

有钱,有信仰,这样的粉丝效应不可低估。

▎写在最后

品牌代言人并不是产品畅销的充分条件,而且在品牌投放多元化的背景下,信息渠道更多了,对品牌代言的深度和有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产品力可以支撑的前提下,营销多元化是一个向好的趋势,品牌投放就像讲故事,还是要说到用户的心坎里。最终将代言人带来的粉丝与流量,转化为品牌的粉丝与流量,这才是最核心的诉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