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总是觉得时间不够吗?买了心爱的书,但还没有读完的时候,你反思自己的时间都花在哪里了。

2015年亚马孙在中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出,超过一半的人每天花费1小时以上在社交软件上,而利用零散时间阅读的受访者占据39%。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这种碎片化阅读的问题已经不可忽视,因此引发了持久的争论。赞成碎片化阅读的人无非因其方便快捷、轻松幽默的特性。虽然碎片化阅读迎合了当代人急躁又渴望获得知识的需求,但是我觉得其弊还是大于利的。

碎片化阅读大多浅薄,不能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这种浅薄是两方面的,正如复旦大学严锋教授所言,如果朱自清生在21世纪,可能只会说"今晚的荷塘很美",那么《荷塘月色》就不会被写就了,所以大数据时代会有很多写手,但难有优秀深刻的作品。另一方面,浅薄的作品对于读者来说更是毒药,它会麻痹人的精神,使人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一切都是现成的话,就要出现乌合之众。

所以碎片化阅读还会滋生不能独立思考的人。

这些人集中在网媒评论区就成了所谓的"键盘侠"。可以说大数据时代的碎片化阅读为网络暴力提供了温床。"乌合之众"往往以青少年为主,他们没有太多的文化知识,长期浸淫娱乐新闻或是网络游戏,缺少判断力,难于辨认文章的真伪性。网络为不怀好意的分子提供机会,因为碎片化阅读的流量大门槛低,受众广,再加上这么一群"键盘侠",所以谣言才会风生水起。听说一篇网文有多少字,就有多少网络暴力者写下多少谩骂,所以网络暴力的滋长,网媒有不可推卸的一部分责任。

碎片化阅读除了对我们每个阅读者产生影响,更会左右文化的发展。

网媒打着"得草根者得天下"的旗号,将小段文字与大量图片结合到一起,只为"博大众一笑",娱乐本身没有错,但长此以往,我们的文化事业可能就会弃高雅而择通俗,越来越朝着肤浅的道路发展了。试想看,如果世上没有哲学家只有喜剧演员这会怎样?苏格拉底说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痛苦的人,另一种是猪。如果每个人都因读书苦就去追求享乐,最后我们的民族该何去何从?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除了正确选择文化,更应该多读"大书",不光要对明星产生敏感,更要关注时事,学习传统文化,做文化事业的急先锋。我们应该明白读书并不是痛苦的,而浸淫娱乐才是慢性毒药。

很多人抱着娱乐或是求知的信念去进行碎片化阅读,可我觉得真的要收获智慧,还是要去翻一翻那些厚重的书。娱乐很重要,但不能娱乐至上,还是多翻翻书写写字,这样才能升华自己,做一个有内涵的人。一方面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碎片化阅读的方便性,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感悟书本中的人生苦辣,更要放下手机,多出去走走,看一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