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一家登上了从美国洛杉矶回国的邮轮。

为了这一天,钱学森整整抗争了5年时间,而我国政府也想尽一切办法营救钱学森回国。登船那天,洛杉矶港口聚集了很多美国记者。

这些记者都希望能采访到关于钱学森的第一手新闻,其中一名记者问:“钱先生,你在美国待遇很好,将来你有没有打算再回来。”显然,这名记者是瞧不起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但他根本不知道钱学森为何回国。

听到记者的问题,钱学森义正言辞地回答:

“我想我不会再回来,我找不到理由再回来,这是我在美国想了很长时间的决定。我回祖国的目的一直很明确,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以便他们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10月8日,钱学森一家从香港入境深圳,这是历史性的时刻。钱学森回国后,很快投身到国防尖端科技的研制工作,使得我国国防事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外国人曾这样评价钱学森回中国的意义:“正是钱学森回中国效力,使得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时间至少提前20年。”钱学森回国后,国家给予极高重视,可为何1956年接到毛主席邀请参加国宴时,他到了现场却发现没有座位?

钱学森一家在回国邮轮上

一切还是要从钱学森准备回国说起。钱学森早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就考虑回国,同时美国看到新中国成立和苏联成功爆炸原子弹,加大了对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审查,钱学森因参与美国军方涉密项目研究,首当其冲。

1950年5月,美国陆海空召开三军人事安全会议,专门来研究钱学森问题。这次会议上,钱学森被禁止参加美国军方任何项目研究,并直接吊销他的涉密研究许可证,钱学森则直接向加州理工学院提交了辞呈。

辞职后,钱学森准备回国事宜,他认为这里不欢迎他,加上自己本来就没准备在美国一直呆下去。钱学森在接受联邦调查人员的问询后,他发表了一份声明:

“在过去的10余年时间里面,我的确是一位受欢迎的客人。为此我还引以为荣,诚实地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相信我的到访对双方都有利,特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无论是战时还是战后,我对这个国家的科学发展作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现在最初受欢迎的地位不复存在,一股疑云笼罩在头上。接下来唯一能做的绅士一点的事情就是离开这里。”

钱学森准备回国消息传开后,遭到美国军方反对。钱学森的好友、海军次长金波尔劝说失败后,立即给司法部去电,要求政府阻止钱学森回国,并说出了那句广为流传的话:无论钱学森在哪里,他都能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到红色中国去。

钱学森在美国移民局听证会上

从1950年到1955年,钱学森被美国非法扣押5年时间,他一刻都没有停止要求回国。在这5年时间里,周总理多次指示外交部争取钱学森等留学生回国。1954年6月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开始谈判,到1955年8月双方终于达成一致:中国释放美军11名俘虏,美国允许钱学森等留学生回国。

王炳南作为中方代表团首席代表,晚年回忆这段历史时依旧心潮澎湃,他说:

“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中、苏、美、英、法五大国首脑参加的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之后,中美大使级会谈于1955年8月1日开始,周恩来一方面下令在7月提前释放抗美援朝时被我方俘虏的美国阿诺德等11名间谍,一方面派人同美方交涉钱学森回国事宜。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也于8月1日允许钱学森回国。”

不久,钱学森一家接到美国移民局允许他回国的通知。同时,郭永怀、王承书等科学家也很快得以回国。后来,周总理提到这件事时感慨地说:“中美大使级会谈至今也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但我们双方就两国侨民问题进行了的接触,我们要回了一个钱学森。单就这件事来说,会谈也是值得的,有价值的。”

1955年10月28日钱学森一家回到北京,当天被安排下榻北京饭店。第二天,钱学森一家一大早就来到天安门广场。当看到旗杆上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时,钱学森紧紧握了一下拳头:“我终于回来了。”

钱学森一家和父亲钱均夫合影

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饭店7楼为钱学森一家举行盛大欢迎宴会。几乎在京的科学家都来到现场,大家热烈欢迎钱学森一家回国。此情此景,让钱学森眼含热泪。11月5日,陈毅副总理专门设宴宴请钱学森。

也是这次宴会上,钱学森被安排到科学院里工作,准备让他跟钱伟长主持和领导科学院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为了让钱学森尽快熟悉国内科研环境,科学院领导安排钱学森去了东北考察。

钱学森没想到,科学院领导也没有想到,东北之行改变了中国国防事业,最终使得“东风快递”誉满全球。钱学森在哈尔滨参观期间,提出希望能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他有两个好朋友庄逢甘和罗时钧在这所学校任教。

当时这所军事院校属于国防级别的高校,钱学森暂时还不能参观。随行人员认为钱学森身份很特殊,于是立即向上级汇报。时任国防部长彭德怀批示同意,他还让兼任院长的陈赓立即从北京赶回哈尔滨参与接待事宜。

钱学森受到高规格接待,宴席期间,陈赓突然问:“钱先生,外国人都嘲笑我们搞不成导弹,你看我们搞导弹行不行?”钱学森在美国受尽了不公正对待,他回国效力就是希望祖国能尽快强大起来。

陈赓

钱学森立即回答:“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人一样能造出来!”钱学森的回答极大地振奋了陈赓,也受到了国防部和军方的高度重视。钱学森还没有从东北回来时,住院的彭德怀就几次给科学院打电话,询问钱学森回来没有。

彭德怀如此着急见到钱学森,是因为他作为志愿军司令员,深知志愿军跟美军在武器装备上的差距。虽说志愿军士气如虹,可武器的落后使得伤亡很大,这让彭德怀痛心疾首。12月26日,钱学森回到北京。当天下午,钱学森就在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陪同下,来到北京医院彭德怀病房。

一见面,彭德怀率真的性格就展现出来,他说:“钱先生,我是一名军人。今天找你来,想谈谈打仗的问题。我们不想打人,但是如果人家打过来,我们也要有还手之力。你看我们能不能先搞一种短程导弹,需要什么人样的人力、物力?这需要多长时间?”

钱学森详细回答了彭德怀的问题,最后说:“从美国方面看,他们军方从支持研制导弹,到搞出第一枚,花了近10年时间。我想,我们可以比他们快,有5到8年时间我看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次谈话,给了军方极大的信心,一项重要任务很快也落到了钱学森的肩上。1956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毛主席决定主持会议讨论,钱学森等科学家受邀参加讨论。

周总理和彭德怀

会议召开前,毛主席决定跟钱学森谈一谈,这是两人首次见面。那天钱学森非常激动,早早来到中南海菊香书屋,他发现周总理已经在门外等候。一进入毛主席书房,周总理就笑着说:“主席,你盼望见面很久的贵宾来了。”

初次见到毛主席,钱学森有点紧张。毛主席则走上前,伸出手跟钱学森紧紧握在一起,说:“学森同志,盼了你好久哦!我们的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和火箭专家。”

钱学森很激动:“我早就想拜访主席了,主要怕您太忙,所以不敢来打扰。”毛主席则哈哈大笑:“你说反啰。我是想到你刚回国,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就不敢过早地相约哦。”

毛主席邀请钱学森在沙发上坐下,对他伸出了五个手指头:“我听说美国人把你比作5个师。我看啊,对我们来说你比5个师力量大多了。我现在正在研究你的《工程控制论》,写得很好,将用来指导我国的经济建设。”

钱学森受宠若惊,连连表示感谢,这天毛主席还把钱学森留在菊香书屋吃了午饭。本来会议只安排了一个下午,但会上大家发言踊跃,气氛热烈,不得不临时延长时间。由于事先没有准备晚饭,周总理在饭点时提议稍微休息下,吃点点心继续开会。

在会场旁休息室里,毛主席突然走到钱学森面前,两人又谈了起来。毛主席表示现在国家非常缺乏科技人才,希望钱学森能多培养一些年轻科技人员。钱学森则表示一定会尽最大努力,随后两人又谈到了一些自然科学问题。

钱学森给学生们上课

事实上,毛主席对自然科学非常有兴趣,当年毛岸英、毛岸青在苏联期间,他就写信给两个儿子希望他们多学一些自然科学知识。毛主席问钱学森:“你说基本粒子是否可分?我看到不少资料,你们科学家说基本粒子不可再分啦,我看基本粒子也是可分的,你信不信?”

钱学森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回答说:“目前科学家是这样认为的,基本粒子是不可分的。”毛主席却说:“以哲学的观点来看,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基本粒子也是可分的,一分为二,对立统一嘛!”

20年后,物理学界证实了毛主席的判断,基本粒子也是可分的。1977年,国际物理学第七届年会上,美国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格拉肖作了发言,他提议:“把构成物质的所有假设的组成部分命名为‘毛粒子’(Maons),以纪念已故的毛泽东主席,因为他一贯主张自然界有更深的统一。”

尽管这项提议最终未能实现,但足以说明毛主席对自然科学的重视。钱学森后来回忆说:“毛主席对物质无限可分性的问题,从唯物辩证法的高度,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毛主席光辉地预见了20年后高能物理的发展。”

钱学森晚年还依稀记得,毛主席对他说:“要懂得新生的、最有生命力的东西,总是在同旧的、衰亡着的东西斗争中生长起来的。” 第一次见面过去不久,钱学森收到了一封毛主席签署的邀请函,邀请他于1956年2月1日参加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分组讨论会,并参加当晚在中南海颐年堂举行的国宴。

晚年钱学森

钱学森打开邀请函,发现自己的座位在第37桌。这是钱学森首次参加国宴,那天钱学森身穿一身崭新的中山装,来到会场参会。钱学森在会上进行了发言,他根据自己在美国工作多年经验,从科学技术工作者角度出发,对当时中国的科学技术和年轻科学家培养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

钱学森就国家关于“十二年迎头赶上世界科学水平”历史任务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说:

“我坚信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浪潮中,知识分子身上一些老习惯自然而然地会被冲洗掉。加上我们只要能学习,把科学研究的最好工具—辩证唯物论,运用到业务上去,能深入实践,取得对新事物、新环境的敏感,我们会很快地变成积极的科学技术劳动者;那时我们的科学技术队伍必然成为一支战无不胜的大军,十二年赶上世界科学技术的任务是一定可以完成的。”

钱学森发言期间,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不停地点头。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钱学森被增选为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这是一个莫大的荣誉,钱学森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暗暗决心一定要为国防事业作出贡献。

当天晚上,钱学森来拿着请柬来到中南海颐年堂后,意外的一幕出现了。宴会现场摆着很多桌子,钱学森来到第37桌,转了一圈没有发现没有自己的名字牌。难道自己弄错了?钱学森把邀请函打开再看一遍,自己就是被安排在第37桌。

毛主席和钱学森坐在一起

钱学森立即询问一旁的服务员,对方也是一头雾水。此时现场已经来了不少受邀人员,就在钱学森纳闷时,现场响起了热烈掌声,原来是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了。

毛主席远远就看到了钱学森,示意他走过去。钱学森一走到身边,毛主席就说:“学森同志,你的名字我划掉了,请来一号桌坐到我旁边。”钱学森一看,在一号桌毛主席座位右手边的座位上,赫然有自己的名字牌。当钱学森在毛主席旁边坐下后,立即成为现场的焦点,大家都被毛主席对科学家的重视所感动。

原来,毛主席在审阅一号桌名单时,专门将钱学森的名单从第37号桌划到第一桌,可见他对钱学森的重视。在记者拍下的照片中,我们看到钱学森和毛主席都笑容满面,这一幕成为钱学森一生最为难忘的时刻。

不久,钱学森接到周总理指示,向国家提交了《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正式提出了发展我国导弹技术的指导原则、组织方案、发展计划和具体措施。

钱学森的意见受到最高层的重视,毛主席作出批示,不久以聂荣臻为主任的航空工业委员会成立,钱学森被任命为委员,这是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紧接着,钱学森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东风一号”导弹

从此,我国火箭导弹事业发展在钱学森等人领导下,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最开始,苏联的援助对我国国防尖端武器研究起步有重要的帮助。然而,随着中苏矛盾激化,苏联很快中断援助,撤回了所有科学家并带走相关技术资料。

这一切没有难倒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科学家们。对此,毛主席也鼓励科学家们:“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毛主席还多次批示,“对尖端武器的研究试制工作,仍应抓紧进行,不能放松或下马。”“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

毛主席的关心和鼓励给钱学森等科学家带去了很大的信心,之后我国的导弹、原子弹、氢弹等尖端武器相继成功,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据钱学森回忆,毛主席逝世前,他先后6次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钱学森非常悲痛,连续三天都参加了给毛主席守灵。9月16日,钱学森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署名文章《终身不忘毛主席的亲切教诲》,深情怀念毛主席对他的教导:

“回国以后,毛主席多次亲自教诲我,每一次都给我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每一次都给我增添了登攀高峰的力量。”

三军仪仗队给钱学森抬棺

钱学森对中国的国防事业、对尖端武器研制的贡献,早已家喻户晓,可他晚年总结自己一生所取得的成就时,总是谦虚地表示这要归功于党、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的领导。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中国火箭之王”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钱学森逝世第二天,北京天降大雪,老天爷也为失去一名人民科学家而悲伤。谨以此文致敬钱学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