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 操作系统 是什么

2023-03-17 15:03 18次浏览 攻略

1992年,广南在联想微机生产基地。

受访者供图

1986年,倪光南为中科院周光召院长进行联想式汉卡演示。受访者供图

倪光南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下简称中科院计算所)最早“下海”的一批科学家,他见证了中国大型机、汉字信息处理、微机、软件和“中国芯”的所有过程。倪光南的经历如同一部中国的IT业发展简史。

参与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计算机的研制,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如今,年近八旬的倪光南依然四处奔波,为国产操作系统的推广而不断发声。如同当年发明汉卡,倪光南带着彼时的坚韧,继续推进国产操作系统的普及。

倪光南 中国IT业倡导自主创新先行者。1984-1999年期间,担任中科院计算所公司(联想集团前身)和联想集团首任总工程师,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主持开发了联想式汉字系统、联想系列微型机。倪光南几十年来一直从事计算机及其应用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曾参与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计算机的研制。1994年被选为首批工程院院士。

首份工作是参与“119机”调试

当问及在倪光南身边工作的曹冬,倪光南这一生最漂亮的事情是什么,曹冬脱口而出,“汉卡”。倪光南本人却将汉卡的发明归为“老事情”,他不愿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但汉卡确实在上世纪80年代促进了计算机在中国的普及。

倪光南这样回忆这段经历: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北京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此后多年一直在此工作,那时的理想就是要造出中国自己的计算机。

他到所里的第一个工作是参与“119机”的调试,这是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计算机。他说,“我有幸参加这个开创性的工作,从此进入了计算机领域,我觉得这个领域很有意思,新技术层出不穷”。后来倪光南被分到了六室,研究计算机的输入技术。

在研究计算机输入技术的工程中,室主任王中田给倪光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中田与一般政工干部不同,他非常爱学技术。倪光南称,自己正是在王中田的鼓励下研究新的输入技术,“那时我的理想是使汉字能方便地输入计算机,或者使计算机能认识文字,总之,使计算机和人能更方便地交流信息。”

在倪光南参与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型计算机之后,下一个难题出现了。当时汉字处理是中国推广应用电脑的瓶颈,“汉卡”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

倪光南认为,计算机领域的技术更新太快,使这个领域的人没什么老本可吃,你不学习很快就会被淘汰。“不过,我愿意学,也不想吃老本,即使跟不上,被年轻人超过了,也没什么关系,要认识到这是自然规律,所谓青出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有这样的心态就能心甘情愿地去支持年轻一代,我想,这也正是本着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放弃高薪工作回国

倪光南的研究成果与他的国际化视野以及上世纪80年代赴加拿大访学分不开,而正是这段经历更加坚定了他做好“中国制造”的决心。

1981年8月,倪光南应邀到加拿大国家研究院(NRC)工作,担任访问研究员。他在NRC工作的年薪是4.3万加元,按官方汇率相当于国内工资的70倍,在加拿大也属于5%高收入人群。第一个月发工资时,倪光南把其中三分之一的钱寄回家,他的爱人甚至在家里亲友陪同下到邮局取回这笔上千元的“巨款”。那时候,国内一般工资才几十元一个月。

让倪光南震撼的是中国制造与外国制造的相形见绌。在加拿大当地的一家鞋店,倪光南看到漂亮的橱窗里陈列着一双双外国生产的皮鞋,而在门口附近的筐子里堆着一大堆“中国制造”的布鞋——1.99元一双任拣。倪光南顿时百感交集:“中国制造”,什么时候才能不与“简陋”、“低级”连在一起?

1983年5月,他毅然放弃了高薪留任加拿大工作的机会回国。

熟知各种操作系统的“手机控”

倪光南对IT事业的贡献并没有止于参与研发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研发出汉卡,在从PC端到移动端的转移中,倪光南虽然已成头发花白的老人,但依然保持对前沿技术的敏锐。

10月4日,倪光南没有休息,仍在出差,推广国产操作系统。

这是从上世纪90年代起,倪光南就一直在做的事情。年近八旬的他几乎每周都要出差。他被媒体誉为“中国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推动人”。

“作为一名科学家,倪院士一直保持对前沿技术的敏锐观察,尤其是他对手机操作系统技术层面的了解程度。要知道,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是近几年才备受关注的”,元心公司王时庆告诉新京报记者。

2013年冬,倪光南作为主要发起人促成了“中国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业联盟”的成立,并为联盟拉来了近百家成员单位。王时庆主动报名成为了联盟成员。

王时庆惊讶于倪光南对智能手机操作的娴熟程度,倪光南熟练掌握各种手机应用软件,熟知各家操作系统的特点。有一次还和王时庆讨论手机中通讯录的流畅度。

据曹冬说,倪院士日常不用苹果手机,因为他很看重操作系统的自主性和安全性,而苹果手机的系统是封闭的。安卓系统起码是开源的,虽然也不能说绝对安全,改进的措施总是可以找到的。

倪光南说,我的理想就是使中国人能用上自己发展出来的终端操作系统,或者说,能打破外国跨国公司的垄断,使中国自己发展的终端操作系统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

不强迫晚辈接受自己的观点

在推广国产操作系统的过程中,倪光南经常会到相关公司参观,并给出具体的指导建议。

有次听说王时庆的公司在做国产手机操作系统,倪光南欣然应邀进行技术指导。王时庆记得当时倪光南给了公司三点建议,第一要在技术上保证自主可控,主要代码要自己研发;第二要加强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做好系统安全架构;第三要注重生态建设,操作系统的发展不是单一系统能承担的,最终要由用户使用。

不过,在交流中,倪光南与年轻人的看法未必经常一致,冲突时,倪光南从不强求他人。

王时庆回忆,2014年,有次他和倪光南讨论业务问题,倪光南认为从全球角度看,考虑兼容性,应该走java、H5等多语言开发的路子。但当时王时庆所在的公司由于财务状况、人力资源限制,只采用了单一编程语言开发。到了2015年底,元心科技开始按照倪光南的建议走多语言开发的路线。当时,倪光南并没有对王时庆多说什么,他尊重晚辈选择的发展路线。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倪院士的观点是很对的,但他从不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一直比较平和宽容,他站在全球角度给出的见解,一般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王时庆说。

【同题问答】

“不实事求是,任何工程技术都做不好”

1、你的理想是什么?

倪光南:我上小学时读了一些科学家的传记,对科学家非常崇拜,想长大后也当一个科学家。后来上了中学,知识多起来了,知道做科学家很难,那时学校的教育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所以当科学家的念头也淡化了。那时我课余时候喜欢做做小电机、航空模型、无线电收音机等等,这样,我的兴趣就转到了电气工程方面,想长大后当一个电气工程师,所以上大学报考了南京工学院(现在的东南大学)的无线电系。

2、那你的理想目前实现得怎么样了?

倪光南:我的理想是随着环境,承担工作的变化而变的。像现在,我主要精力放在发展中国安全可控的终端操作系统上,我的理想就是使中国人能用上自己发展出来的终端操作系统,或者说,能打破外国跨国公司的垄断,使中国自己发展的终端操作系统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

3、在你的生命里,有哪些东西是你一直坚守的?

倪光南:从小到大,“求真”是我的人生格言。“求真”也就是今天我们常说的“实事求是”,这本来就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基点。我基本上属于工程技术人员那种类型,工程技术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实事求是,我的所有经验都告诉我,如果不实事求是,那么任何工程技术都是做不好的。

【匠心阐释】

倪光南见证了中国IT业的发展,从参与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计算机的研制,到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如今又努力推动国产操作系统。IT在几十年光阴中发生了飞速变化,但倪光南一直保持对技术的敏锐,从第一台计算机,到桌面系统,到近几年兴起的智能手机系统,倪光南对IT业的前沿与变革如数家珍。求实,才能永远追求真实的科学规律,永远不会落伍。这是他工匠精神的写照。

B04-B05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刘素宏 实习生 马洁瑜

摄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