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新疆产材,产量最多的是可数的,最后的材料,但要说最有名的话,就要属于论材。

于田料有着很多的传奇历史,从戚家矿到95于田,那么,于田料到底好在哪儿,市场中的于田料到底还有多少呢?

于田料的传奇

在以前和田并不叫和田,而是于阗。于田县曾经也因为产玉而被改作“玉田县”,后又改为于田,它被称作“中国玉石之乡”,说明了于田料自古以来的正宗。而围绕着于田料有着很多传奇的历史。

于田最主要的矿区是阿拉马斯玉矿,算得上于田县最老的玉矿,据说有3000年之久。位于新疆于田县城南约80公里的昆仑山上,海拔高4500米,地势险峻,气候寒冷。

▲阿拉马斯玉矿山下的流水村

于田的阿拉马斯玉以产白玉著名于世,是近百年来出产白玉山料的主要矿山,是从清代开始一直到现在开采的重要玉矿。乾隆爱玉,而当时用的玉料大部分都是山料,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于田。据说,故宫3000多件玉器珍藏中相当一部分的玉料来自于此矿。

民国初年,天津人戚春甫、戚光涛兄弟在此组织开采,所开采出上乘白玉而享誉于中国玉器界,称为"戚家坑",后来也演化成为和田玉优质山料的代名词。

▲一个多世纪,冰雪的融水灌入了洞中,又结成了冰,现在的戚家坑成了名副其实的冰坑。

之后,新中国成立后重新勘探开发了阿拉玛斯矿区,据说是因为1995年一个小牧童的发现,重新开采戚家坑,故事的真假已经无关重要,但于田料在之后确实给了我们很多惊喜。

1963年所采的一块重190千克的白玉,同年所出的另外一块170千克的玉石销售给了上海玉雕厂。在80年代戚家坑采出一块重达259公斤的巨大羊脂玉……于田料给当时的玉雕厂带来了很多的惊喜。

但在20世纪80年代后,阿拉玛斯玉矿高品质的矿脉逐渐采空,按照当时的生产条件和交通状况,于田玉矿的老矿区大多没有再开采的经济价值,采玉工作逐渐停滞下来。直到1994年,在于田县哈尼拉克玉矿发现了著名的“95矿”,又拉开了于田玉辉煌的大幕。

▲95于田料矿坑

95于田料可谓和田玉史上的一个传奇,如今已经成为绝版的玉料。它的玉质极为细腻,除了没有皮色之外,最好的品质都能看到。硬度非常高,油润性有时候比籽料还要完美。堪称山料里的羊脂玉。但95于田料也只是昙花一现,97年又有少量的产出,之后就再没有了。

于田料的特点

于田料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一是因为它是白玉山料的主要产地。新疆的玉矿有很多,但其实产白玉的并没有几个。而于田的阿拉玛斯玉矿就是一个罕有的白玉矿山,在地表及浅部就有优质的白玉产出。

其次,于田白玉山料的玉质极佳,于田料的特征就是玉质细腻,白度很好,润度好,拿在手里有种润滑的皂感,白中透着微微油青,而且玉质坚韧。可以说是山料里的精品代言。

不过于田料也有一些缺点,比如料子往往比较水,显得更嫩,而且脆性比较大,雕刻时很容易崩口,所以现在很多玉雕师看到于田料也比较头疼。

关于于田料,有好也有差,并不代表是于田料就是好的。现在有一些商家,拿出一块山料就说是于田料,也有很多玩家,看到山料就问是不是于田料。其实这是没有意义的。

一是对于山料来说,产地的区分很困难。二是,对于山料来说,很多时候产地往往并不重要,玉质好才是最重要的。人们喜欢于田料是因为它有过很多好山料的产出,但并不代表于田产出的山料都是好的。

于田料的如今

于田山料在曾经极为辉煌,在七八十年代,那时候出产的白玉品质既好,白而糯,全国各大玉雕厂争相购买。

但如今,于田料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辉煌。因为上百年的开采,阿拉玛斯玉矿因为地表上的玉采尽,很多玉矿采深达50多米,玉石也逐渐变成了青白玉、青玉,白玉的产量极低。

▲在玉石矿渣中选矿

而随着于田料的传统产矿点“冰坑”的塌陷,虽有其他矿点出料支撑的于田玉矿的日子也是江河日下。如今于田矿虽然年年也有料子产出,但产出量相比以前要少,而且此料非彼料,当年的那些传奇于田料,如今已经很难找到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于田料有着各种各样的传说,但如今那里只剩下一些当年留下采矿遗址,于田料成就了新疆山料的传奇,但如今这个传奇已经慢慢衰老,不知道在未来,它能不能给我们带来下一个95于田料的惊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