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白县周村第一书记徐鹏程:乘“电驴”去扶贫

河南经济新闻记者张治中见习记者朱美桥通讯员杨玉红冯进

不久前,在东白县五邑牧场村“支持双富”大会上,一向不善言辞的贫民家庭帮扶主动要求:“感谢小西,每天乘电动车风、乘雨去,在为我们忙碌之前,为我们家危房进行了大改造,是真心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

李帮付言语中的“小徐”是桐柏县财政局派驻牧场村第一书记徐鹏程,40多岁,个头不高,小平头,敦实厚重。2018年6月19日,带着组织的重托,肩负群众脱贫致富的使命,徐鹏程只身来到牧场村,成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从这一天起,他那辆深蓝色电动车就成了徐鹏程的“铁骑”,他同村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座谈,他挨家挨户走访,无论是平坦大路,还是田间小路,全村9个自然组262户群众,都洒满了他昼访夜谈的身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个多月的走访,徐鹏程梳理出制约村级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群众思想不够解放,小农意识强,不敢尝试和探索特色种养殖产业,部分劳动力缺乏一技之长,不敢走出家门,即使走出去收入也不高。找准问题症结,徐鹏程与村“两委”商议,决定依托阙氏好园林和种植大户彭小伟、养殖大户王红有、刘焕芝,带领周边群众发展苗木种植、龙虾养殖等特色产业。目前,全村苗木种植面积400亩,龙虾养殖60亩,种养大户1户,带动村里50名群众实现“家门口”灵活就业。

“一技在手,脱贫无忧”,徐鹏程多方奔走,想方设法为群众“输血造血”,切实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他积极主动对接,巧搭平台,鼓励村内56名贫困劳动力参加家政、电工、焊工等实用技术培训,推送劳务输出信息20余条,引导142名贫困群众走出家门外出务工。

“思想是行动的总开关”。为切实解决部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问题,徐鹏程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脱贫“故事会”,引导贫困群众讲述自己的脱贫故事,以典型引领,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致富奔小康氛围。贫困户王继红,肢体三级残疾,母亲肺癌后期用药支出较大,下有3个年幼的子女需要赡养,过去仅依靠几亩薄地求生存,日子举步维艰,整天困在家里长吁短叹,徐鹏程看在眼里,急在心头,鼓励他多次参加村里“扶贫故事会”,在周边乡邻励志故事的影响下,加上亲朋邻里的帮助,他购买了一台旋耕机,帮助周围的村民耕作土地,仅此一项,每年为家里增加收入2万元,王继红脸上的笑容多了,整个人也变得自信起来。徐鹏程“乘胜追击”,与王继红沟通商量,鼓励其流转土地,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在徐鹏程的引导下,该户2019年种植花生、玉米等农作物36亩、养鱼6亩,年增加收入3万多元,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比蜜甜。手里有了一定积蓄的王继红发展动力十足,今年开春,他继续流转土地,将种植面积扩大到80亩。王继红说:“按正常年份来算,这80亩地能为家庭带来近10万元的收入。”

驻村两年多来,徐鹏程骑着他的“小电驴”,足迹踏遍了牧场村的每一寸土地,每户农户的情况,他都娴熟于心,“如数家珍”,自小在农村长大的他,深知农民最淳朴、最善良,他常说“好听话千千万、不如实事一件”。2018年冬季的一天,天空突降大雪,徐鹏程惦记着村里独居的五保户罗有业的安危,他爬山越岭,冒着漫天的飞雪,地走为其送去棉被;村里王某兄弟二人发生纠纷,他多次上门劝说,倚着炕头耐心讲解,终将两家多年积压的矛盾修复,让两家“握手言和”。

“徐书记为人耿直,对待工作务实、认真,善于揣摩,钻研,政策研究的透!是俺们村扶贫政策‘活字典’!有时为了工作,连家都不要了!”牧场村党支部书记李承旺说。

李承旺的话并非“空穴来风”,2019年10月,徐鹏程的父亲胃癌住院,为了不耽误工作,他与哥哥商量,白天由哥哥照看,晚上由徐鹏程照看,一直到2020年元月份其父亲因病医治无效去逝,徐鹏程就这样坚持白天驻村,晚上带着电脑,趁着陪护父亲的间隙,“忙里偷闲”加班处理手头的工作。两个多月的时间,连续的熬夜,加上工作操心忙碌,让他瘦了近20斤。

矢志不渝守初心,为民服务无止境。2020年年初,桐柏县委进行新一轮第一书记轮换工作,徐鹏程所在的单位桐柏县财政局副局长梁春梅征求他是否愿意留任时,徐鹏程坚定的说:“村民不富,我心难安。村子里还有部分群众没有彻底挖掉‘穷根’,我要继续留在这里,骑着我的“小电驴”,带领群众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脱贫致富奔小康!”

【新闻热线:0371—53306921, 邮箱:2521736684@qq.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