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的互联网大会上,还可以看到重塑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大师们的说教。

什么BAT就不说了,重金入场的各种O2O和硬件厂商也雄心壮志的正在成为下一个新行业模式和舆论焦点。

网民只要有一个能联网的东西,不管是手机还是电脑,好像吃喝拉撒就都能在家搞定,就算以前需要费力打扮出门见人的这种社交行为,现在也只需传一张撑门面的照片上网,就能穿着裤衩背心跟附近的人聊的火热了。对一个正常人来说,社交说到底和吃饭喝水一样重要,那像探探,陌陌这类的社交APP到底在做什么?

在智能手机刚风靡的时候,人们从笨重的台式电脑的QQ,一路聊到智能手机上的陌陌。即使是微信刚刚开始红的时候,刷附近的人和摇一摇也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好像总有认识不完的陌生人和聊不完的天。从网上的说法来看,社交无非是打发时间、拓展人脉、找对象,当然不排除约X。每年新起的一批社交APP也都基本类同的用各种匿名吐槽、游戏、俊男美女照片墙为自己造声势赚眼球。

笔者认为,陌生人社交以往的套路都没有脱离找人,申请加好友,聊天,我们见面吧这个套路。很多社交APP都费劲心力把找人环节做的更花俏,然并卵。要么就是发出去的申请像扔给狗的包子,要么就是收到一堆奇奇怪怪的申请一个都不想加。

首先,笔者认为社交的根本目的还是认识人,认识能聊得来、玩得来的人。至少在能看顺眼的同时还可以聊点你不知道的,能让你觉得除了荷尔蒙刺激以外脑子也稍显充实了些。当前,前提还是你能找到愿意和你聊还能把你聊开心的人。这在大多数的社交应用里,基本上就是碰运气了。而且如果碰巧长的一般照片还P不好,那这个几率就更低了。

Tinder的出现曾让笔者眼前一亮,附近人的照片像牌一样呈现在你眼前,匿名的挑选翻看,互相喜欢开聊。这种方式在找人和加好友方面是一个突破。就好像从猪八戒蒙盖头撞天婚一下子进入了少数民族互相丢帕子这种科学的双选模式中来。后来中国的Tinder们果然就多起来,只不过大都因为冷启动的原因,要么用户太少没得翻,要么用户太水只有极少人互动聊天死掉了。

探探是从头到尾活下来并且活的还比较好的一个,相对其他来说不得不说用户质量确实高,用户活跃确实多。笔者的一票做投行、媒体、IT的朋友都玩的不亦乐乎。今年3月初,笔者还参加过一个BAT中层约见500强高管的探探好友见面烤肉局。也遇到过投行的合伙人用自己的被喜欢数和配对数羞辱笔者。还有某创业好友讲的大学的表妹给她安利探探的故事。用这么简单的产品形态,在保质的情况下,还能保量,足证这个产品的神奇。

除了在今天的互联网大会上,笔者之前也和探探的合伙人王宇有过几次交流。日活跃50万,月活跃110万,次日留存80%,次月留存60%,每天120次的配对,每天1亿次的滑动。这样”硬“的数据有点当年青葱Facebook的意思。

笔者认为探探的成功无非是让找人更高效准确(据说有一个很好玩的算法,从长相、行为上让更可能看顺眼有话题的人看到彼此),加好友更自然不刻意(匿名喜欢,互相喜欢就自然成为好友),遗憾的是在聊天部分的交互和功能上都还有些许不足。更让笔者期待的是配对之后的可能性。聊天可以通过产品设计和技术达到更好的体验,可是如果能让服务形成从线上到线下的闭环,就需要联合线下商家或O2O厂商等一起发力。这很难,但是很有趣,很让人期待。

2015年,陌陌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改版,探探B轮Close。这会是一个社交时代的更替?还是一个尝试的开始?10年的互联网社交能不能找到除了收会员费和广告费的蓝海?社交这碗饭到底还有多少新花样?我们都是见证者和践行者。

声明:IT之家网站刊登/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论证其描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