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篇:王东奇

如果说MacBook Air是坠落的“天使”,那么Surface Pro就是阶段性爬楼梯的“天神”。前者因为乔布斯离开而升华为个人崇拜产品的典型代表,后者则是掌握着消费大众指导方向的陈军。

两者皆是折翼“天使”,所谓“折翼”即是呈现出不完美一面的事物,就MacBook Air与Surface Pro两款产品而言,定义即是如此。

自东芝(TOSHIBA)于1985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笔记本电脑以来,这三十年间出现过成千上万款笔记本电脑产品,设计形形色色、概念五花八门、售价有高有低,曾经作为服务于人类的科技奢侈品,如今已是花开遍地,可仍旧存在着大众或小众的优秀产品在万花丛中独树一帜,他们信奉这样一句话:不是我们太优秀,而是你们不争气。

皆是折翼天使 细说Surface与Air的故事

前段时间微软发布了第三代Surface Pro,官方将其定义为可作平板使用的笔记本电脑,产品定位经过两年的飘渺时光终究落回了应当的位置。自第一款Surface产品诞生之初,媒体及消费者都将之与苹果产品MacBook Air与iPad做对比,其结果可想而知,作为软件帝国型企业其产品本应引领行业标准,不想却被冠以“高不成低不就”的头衔。

微软将第三代Surface定义为“全面创新的笔记本电脑”这无疑会引导用户去以笔记本产品的思维方式重新认知Surface,剑指苹果MacBook Air似乎已经成为如今最为热门的话题,避开iPad则是理所应当。Surface与MacBook Air之间的关系并非产品硬件本身那么单纯,深层次崭露着两家软件企业的生死格斗,更深则是商业竞争的优胜略汰。

没有任何事物是完美的,只是我们需要向完美进发。有人说苹果产品就是对“完美”的最好诠释,个人崇拜的可怕力量在“Apple”这个品牌身上被挥洒得淋漓尽致。MacBook Air自诞生之初就被众人叫好连篇,相比之下Surface则是在叫骂声中自省且成长,前者更像是富贵家庭二代形象,后者则是艰辛打拼的北漂一族。

MacBook Air更像是富贵家庭二代形象

任何产品的开发都离不开技术力量,2008年第一款MacBook Air面世,如今回想着实有些许感慨,昂贵的售价、小众的定义,让人叹为观止?必然不是。由于技术水平有限,第一代MacBook Air并没有那么出色,而且十分糟糕,相比之下日系品牌索尼与东芝的产品早已将其超越,论设计理念也要超前许多。因此当年苹果这款产品的意义并非其产品本身所创造的价值,而是它敲响了当年Wintel联盟的危机警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Wintel联盟就主导着全球PC市场,然而在新兴设备市场上却显得力不从心,并非技术力量不够强大,而是盲目跟从失去了方向感。这个问题看Surface第一代产品的两极化便能知晓一二,本应扬长避短却因手慌马乱而撞上了墙,作为软件公司欲想在硬件市场夺得一片天地,却因软件产品的失败而悔恨。

微软多年来的优势体现在软件之上,这次把Surface拿来跟MacBook Air做比较,而不再是ipad,是因为Windows系统用于对比iOS着实是大材小用,而且Surface的设计思路与英特尔近年来倡导的2in1笔记本电脑不谋而合,实质上可以作为新的行业标准来看待。

Surface的设计思路与英特尔近年来倡导的2in1笔记本电脑不谋而合

正如前面提到的Surface与MacBook Air之间关系并非硬件那么简单,真是两家软件企业的生死格斗,而这一场战能难说谁会败下阵来,但至少Windows系统的优势以至于一部分消费者在苹果本上装双系统。那为何要买MacBook Air?或许正是因为“不是我们太优秀,而是你们不争气”。那么新Surface端正了态度,客观的来说Surface是一款非常出色的产品,从外在的设计、品质、做工到内在的性能表现,Surface都可以说是最顶尖的,相比MacBook Air则是多了份制定行业标准的能耐。

谁会有能耐制定行业标准,那必定是软件与硬件结合发展才有可能,Wintel联盟主导PC市场的原因便是。科技时代物质享受并不像过去那样在乎其外,其内涵更多倾向于亲身体验,软件则作为“体验”的基础支撑而存活下来。硬件设备属性“刚”而软件则偏向于“柔”,以柔克刚,以软件或激发或牵制硬件发展的例子不在少数,苹果如此,微软更是如此。

不可否认Windows系统的成功来自于用户(图片来自网络)

通过软件来制约硬件发展,或是激发硬件发展,苹果在做,其实竞争对手微软更早。多年来,苹果操作系统仅在自家硬件设备上使用,趋于小众,而微软Windows则面向大众,虽然前者通过优秀的软件来试图促进硬件设备的销量,但面对市场高占有率的Windows就显得稀疏许多。即便是MacBook Air销量“非凡”,那也只不过Windows平台下硬件销量的个位数而已。

天枰上的产品分量代表着什么(图片来自网络)

MacBook产品线市场份额的逐步提高,或多或少是因为有Windows系统的支持,受到微软别样的庇护。不可否认MacBook在工艺水平上的成功,以至于在超极本乱斗年代还能沾沾自喜、昂首阔步,可即使OS X非常优秀,最终还是Windows受到大多数用户的认可,长年积累下来的用户使用习惯造就了如今的微软。

微软Surface与苹果MacBook都牵手英特尔(图片来自网络)

许多人认为苹果也是成功,成功在它的创新,然而人们往往会注重表面的气质而忽略其内在的含义,因此说苹果的成功在于创新并不完全正确。MacBook Air无疑是一款优秀的产品,但是其优秀之根本离不开核心硬件的支持,这里不得不提英特尔在便携式电脑领域的硬件技术实力,在MacBook产品线与英特尔合作之前,很少有人会说这款产品有多出色。

“现实主义创新是我常提的概念:在现有技术或将来技术可行前提下进行有实际意义的产品创新,杜绝虚无缥缈,而创新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更多来自于生活中的改变。”

最后回到Surface与MacBook Air的话题之上,其实将这两款产品摆在一起进行比较,无论从产品设计角度或是品牌效应角度甚至是行业标准角度都是再合适不过的。现如今,MacBook Air已经被视为老牌笔记本电脑的代表作品之一,其特色即是传统、便携,有创新但已是过去式;相比之下Surface Pro 3屏弃前代的做事风格,抓住准确的市场定位,这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创新,可以称得上是新概念笔记本标杆产品。

Think Different公司文化及创新思维(图片来自网络)

首先从产品设计角度来分析。MacBook Air与Surface Pro 3共同拥有一个相同的特质,那就是硬件服务于软件。前者根据OS X系统功能与特性定制注重于交互体验的硬件设备,其中最据代表性的就是那块玻璃触摸板以及对应软件方面的多指手势,而这项功能由于专利的原因使得Windows用户无法体验;Surface Pro 3自然不会涉足这项技术,甚至将触摸板直接设计而引入触控,触控设计是非常实用的创新设计,只不过用户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

兼容系统方面的主导性促使Surface产品有成为行业标准的可能(图片来自网络)

微软与苹果都是软件企业,想要在硬件市场打拼就要受到上游核心硬件厂商的牵制,用户群体也是影响因素。苹果的优势在于新兴移动设备,面对传统PC则显得力不从心,用户基数决定了苹果产品在几年内不会有特别大的起色,即便是被很多人崇拜;然而微软则有这个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也正是因为微软在兼容系统方面的主导性促使其硬件产品有成为行业标准的可能。

MacBook Air与Surface Pro 3被视为PC行业的代表产品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在此我会给出这样的理论:抛开狂热的个人崇拜不谈,Surface Pro 3要比MacBook Air更有竞争力,这不仅仅是因为后者在硬件水准的滞后,更是因为Surface Pro 3作为笔记本电脑的设计理念着实让人“惊讶“或称赞一二,即便是它并非第一款,但它却带着标准化思维牵动着整个行业,因为它是微软,耳熟能详的软件巨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