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名字差别不大的两个人应该是兄弟或姐妹。但是冰心和冰英不一样。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姐妹,没有血缘关系,但两人很般配。

或许,最真挚的感情就是在形容她们两人吧,虽只见过一次面,但她们之间感情已经足以美丽动人,令人羡慕。

一、缘分的起点

1927年,冰莹参加了著名的北伐战争,她把自己的亲身经历都写了下来,出版了很多书,像《从军日记》、《一个女兵的自传》等等,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喜爱。

冰心比冰莹出名要早一点,并且比冰莹大六岁,同样也是像冰莹一样蜚声文坛的著名女作家。为什么说她们像姐妹呢?

并不是因为她俩长得像,也不是因为她们有血缘关系。

而是因为她们两个人的本名都姓谢,笔名又都有一个“冰”字,所以很多不知道事情真相的人都以为冰心和冰莹是亲姐妹。

冰莹原名谢鸣岗。“冰莹”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一次在发表文章的时候,编辑给她起了“冰莹”这个笔名,并以笔名发表了这篇文章。

冰莹很喜欢“冰莹”这个笔名,所以在之后都用“冰莹”去发表文章,“冰莹”也成为了她的一个身份代表。

冰心原名谢婉莹,她的笔名是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中的“冰心”,两个截然不同的起笔名方式,却让她们有幸成为了别人眼中的“亲姐妹”。

但这也是一种奇妙的缘分,让一个福建长乐人(冰心)和一个湖南新化人(冰莹)跨越远程距离的鸿沟,互相了解,彼此欣赏。

有一次,冰莹在老家湖南读书时,读到了冰心写的《春水》《繁星》等等,冰心的文字清新美丽婉约又参杂着真挚动人,这像磁铁般深深吸引到了冰莹。

从那以后,冰莹在心里已经悄悄的把冰心当成自己的亲姐妹。

二、我家姐姐,我家妹妹

1943年春,冰莹到成都教书育人,恰巧这时,冰心也从重庆派来到成都讲学。冰莹怎么会放过和“亲姐妹”的相见,于是她便下定决心要见到冰心。

冰莹到处打听冰心是个怎样的人,一次机缘巧合让她了解到了冰心。

原来,冰心是个生活非常有条理有规律的人,这也让她觉得自己不能去冒昧的“认”姐姐。

于是,冰莹就拜托一位朋友带个口信:

“请你先问问我家的冰心姐姐,她什么时候有工夫,我这个做姐妹的好去拜访她。”

很快,冰心就托这位朋友给冰莹回口信:

“请你转告我家的冰莹妹妹,等我把事情办完了,我去看她。”

两个不相识的人,居然用姐姐妹妹这种亲近的词语来相互称呼,这让传信的朋友有一点点迷惑和无厘头:一个说“我家的冰心姐姐”,另一个说“我家的冰莹妹妹”。

每个人都会有“八卦心”临时作祟,看到像“我家”“姐姐妹妹”这样亲切的字眼,不免会心存疑虑,脑子里会拼命猜想两人真正的关系。

友人绞尽脑汁实在想不到,于是就问冰莹:“你们究竟认识不认识啊?”只听冰莹很干脆伶俐回答道:“不认识”。

在场的人听了这件事情,都捧腹大笑。

三、一面之缘的缘分

冰心和冰莹两人互通消息后,在一个飘落着小雨的下午见面了。

这天,冰心在成都的燕京大学礼堂里演讲《闲话燕园》,冰莹和朋友结伴一同去听她家姐姐的演讲。

冰心演讲完之后,立刻去见了冰莹,这才是她们姐妹第一次见面。

还没等别人介绍,冰心和冰莹两个就亲密拉起手,亲热地喊起“姐姐”和“妹妹”,完全没有一点尴尬的气氛,根本不像是第一次见面的人。

她们两个相谈甚欢,给人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冰心与冰莹相认之后,两人又分开了,冰莹去海峡另一边教书,教了几年书又去了美国旧金山。

可惜但又珍贵的是,那次见面是冰心和冰莹第一次见面,也是她俩最后一次见面。两个不是姐妹胜似姐妹的人,只拥有了一生中唯一一次的见面,昙花一现,虽时间不长,但足以美丽动人。

一面之缘也是一种很神奇的缘分,或许这一次相见时的感动会深深埋藏在冰心和冰莹的内心中,等她俩想起来回味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所以说,最真挚的情谊,不一定只取决于相见,更重要的还是内心情感的交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