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晶是什么 冰晶纹是什么!

2023-03-13 01:43 19次浏览 攻略

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霜作为冬天的“开路先锋”已经在全国不少地区留下了痕迹。霜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但人们对它却仍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霜“降”之说未必错

古籍《二十四节气解》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现在有不少人对“霜降”之说提出困惑:气象部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明确规定,霜是水汽在地面和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或由露冻结而成的水珠。易在晴朗风小的夜间生成。既然说霜是水汽直接凝华而成,那么二十四节气的霜降,怎么要把霜比作雨雪是从空中下降的呢?

对此,若追本溯源,形成霜的水汽,原本悬浮于近地层的空气中,在气温下降水汽遇冷饱和后微粒会增大,因重力作用便存在下降趋势。其由气态直接到固态的“相变”是在其重力下沉后,气温继续降低形成的。这样“霜降”之说也就无可厚非了。我们不必对古人求全责备,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之说,还是说得通的。

雪下高山霜打洼

在高山上飘落雪花,甚至海拔很高的山顶终年积雪,人们便可联想到,因在自由大气中,随着高度的上升,气温平均每上升100米就会下降约0.65℃。按照这个温度垂直递减率,如果你所在地的海拔高度为60米,气温为10℃,而临近高山的海拔高度在2000米以上,山顶的气温就会在-2.6℃了。这就不难理解在平地下雨时,山顶已经下雪。那么洼地怎么会受到霜的喜爱呢?因为在冬季、晚秋或早春,在冷空气南下后阴雨转晴的夜间到清晨,冷平流加上地面辐射冷却,会使地表空气温度骤降,冷空气的密度大,比较重。这样,它们就从四面八方朝低洼的地方流动,使低洼地成为冷空气聚集最多的地方,温度下降得比平地多。这就是洼地首先见到霜的原理。平地上有霜时,洼地里的霜就更重了,“霜打洼地”也就不足为怪了。

白霜没有黑霜害

俗话说“霜降杀百草”。在沃野的清晨,一片白霜覆盖大地,树冠枯黄,枯叶纷谢。这样肃杀的场景显示出了霜的冷漠与无情。大凡严霜打过的植物,仿佛一点生机也没有。因温度降低,植株体内的水分冻结成冰晶,蛋白质沉淀,细胞内的水分外渗,使原生质严重脱水而变质。然而,霜和霜冻虽形影相伴,但危害作物的却是“冻”而不是“霜”。如果把植物的两片叶子分别放在封闭同样的低温箱里,其中一片叶子盖满了霜,另一片叶子没有盖霜,结果无霜的叶子受害极重,而盖霜的叶子却见轻微霜害痕迹。这表明白霜不危害庄稼,相反在水汽凝华时,还可放出潜能热。一般1克0℃的水蒸气凝华成冰,释放的汽化热是667卡,它会使重霜变轻霜、轻霜变露水,使冻害得以减免。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责任编辑:石伟

七天天气预报看这里!!!—–链接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