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上周末人气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落下帷幕。

夺冠热门选手pg one 与Gai获得了双料冠军,这让不少嘻哈迷颇感意外。两人拥抱和解的画面也让之前的互相diss更让人唏嘘。

总决赛投票现场,最终pg one 与 gai获得双料冠军。之前互相diss的两人,也在台上一抱泯恩仇。

随着节目的热播,“diss”这个词也走出嘻哈圈,成为大众文化中的流行语。比如,如果今天老板在公司找你麻烦,你可以说“今天被老板diss了”;又或者你看不惯某人的作为,你可以说“当时我就diss他了”……diss受到大家的热切欢迎,契合着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反叛与不服从。这是个讲究个性的时代,每个人都有满腔的不同意见要发表,活出自己是最大的正义。或许正因为如此,中国有嘻哈才能在这个夏天横空出世,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嘻哈乐手们代表了diss文化的要义。

而回到本源,“diss”在嘻哈文化中到底是什么含义,它是如何起源、如何演变的?“diss”又为何能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关键词之一?或许嘻哈文化中的某些反抗与不满,正是我们共有的情绪,而其中,蕴含着嘻哈文化从诞生之时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跟大家聊聊“diss”的前世今生。

撰文|MC黑骨棠

嘻哈“diss”

如何成为网络流行语

随着《中国有嘻哈》的走红,“diss”(disrespect的缩写)这个在说唱文化里表示“不敬”、“无礼”的俚语也开始成为网络热词。最开始,节目组让嘻哈音乐人与偶像明星同台竞技的“外行”做法引起了圈内人的普遍不满,许多质疑比赛含金量或公平性的批评蜂起,网络上也随之出现了多首“diss”《中国有嘻哈》的说唱作品。随着节目的进行,偶像歌手纷纷淘汰,实力派得以进入最后的角逐,“diss”风潮稍稍停歇。

随后,夺冠热门人物PGOne却在比赛中出歌“diss”参加比赛的大多数歌手,以炫示自己的创作能力和自信。另一种子选手Gai则在节目中当众表露出对此的不满并放出狠话,进而引起了双方粉丝在社交平台上的空前骂战。其中,PGOne的粉丝表示,“diss”是一种说唱音乐的传统表达方式,是一种艺术手法,diss其他歌手并不意味着PGOne很狂妄无礼,相反,这恰恰是对其他歌手的一种重视;相反,如果Gai对PGOne有看法,应当同样写歌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而非在现实和社交媒体上破口大骂。而反对方则指出,“diss”从来都是对真实反感情绪的直观反映,不存在“艺术表达”一说;尤其是在正式比赛的歌曲中辱骂对手,这当然是十分过分的举止。

pg one 在节目中diss Gai

无论如何,这场争议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已经引起了大众的普遍关注。PGOne所从属的音乐团体“红花会”成员纷纷在微博、直播和朋友圈当中直接攻击Gai“表里不一”、“人品有问题”,以示回击。Gai今年上半年与MC光光、说唱会馆Higher Brothers等知名歌手之间的“diss”之战又再度成为焦点。Higher Brothers著名的diss名作《该挨(Gai)》和Gai的《斩马刀》也被重新扒出,为街头巷尾热议。在这两首方言说唱作品中,粗口与怒骂不绝于耳、色情与暴力描写层出不穷,但整体上却体现出异样的想象力与音乐性,充分展示了“diss”可能为主流流行音乐文化带来的冲击与颠覆。

可以说,PGOne在节目上的“diss”表演,和光光、马思唯与Gai进行的“diss”之战,都是可以在全球说唱音乐和整个Hip-hop文化当中看到的普遍现象。著名歌手Eminem就曾经写歌diss过诸多知名歌手,如Kanye West和Lil Wayne等,当然更不乏Lady Gaga、Justin Bieber等非说唱圈内人。但这种音乐中的指名道姓攻击往往伴随着艺术上的考虑,这和Gai与红花会在现实网络中的口水战与恩怨情仇不可同日而语。但不可否认,正是现实中的冲突矛盾引发了音乐中的“diss”比拼。因此,这也就不禁让人意识到,Hip-hop文化本身似乎就有孕育冲突、对立和仇怨的天然基因。

《嘻哈圣经》

作者: 刘建岭 / 施晶 / 闫子骄

版本: 新世界出版社 2006年4月

但同时,我们又经常会感受到,Hip-hop音乐人彼此之间互称“homie”、“bro”时,又发扬着强烈而真挚的友爱、尊重和互助精神——“disrespect”得以出现的前提,当然是普遍存在的“respect”。相同的地域、音乐团体和音乐理念,往往能够将这些行走江湖、桀骜不驯的说唱音乐人团结起来,形成坚固的阵营;其中的部分志向远大者,则通过创办地下音乐活动、组织巡回表演的形式试图扩大Hip-hop音乐的公众影响力。说唱歌手身上“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的真诚与热情,正是他们能够获得厌烦了虚伪浮夸流行文化的当代受众喜爱的根本原因之一。

在这种极端分裂的表面现象之前,我们也就不得不追问:为什么在业已获得主流受众普遍认可的情况下,Hip-hop音乐中还有人认为必须保守“diss”这种在常人看来十分“负面”的街头文化?“diss”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让许多说唱歌手趋之若鹜?这与追求“peace”和友爱互助的Hip-hop精神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回到Hip-hop与说唱的历史源头去找答案。

diss文化的前世今生

爱和由社会不公引发的攻击性并存

Hip-hop源起于70年代的美国贫民窟黑人文化,最初是爵士、Funk音乐的变种,是特殊时代与地区的产物。因为经济衰退,一些热爱音乐的黑人无法弄到昂贵的乐器,于是只能通过拨弄手边唯一的发声设备唱盘机来即兴创作舞曲音乐(比如,Hip-hop之祖酷海格[Kool Herc]就将唱盘机和吉他增益放大器组装在一起,做成了第一台打碟机),依靠连贯的人声来模仿乐器、制造节奏的音乐形式也随之兴起。这就是Hip-hop音乐的起源。

海格[Kool Herc]与世界上第一台打碟机

说唱(Rap)只是Hip-hop音乐文化中的一个种类,是底层黑人用连贯且押韵的语词进行演唱的方式。最初,说唱只是街头的娱乐,或是迪斯科舞厅里服务于舞曲、活跃气氛的一种表演形式,其中不免夹杂大量俚语。随着“Grand Master Flash & The Furious Five”的《Message》横空出世,直接揭露底层社会问题的old school说唱开始风行,对种族歧视、贫富差距和宗教信仰等主题的表达伴随着愤怒、惊恐、无奈、悲伤、自嘲和颓废的情绪在说唱音乐中涌现。这些现实主义的“负能量”质感在此后的匪帮说唱、硬核说唱中得到了延续。底层的愤怒与自尊,激烈躁狂的个性,对毒品、色情、暴力、杀人越货等犯罪场景的直观曝露,构成了20世纪后期至今说唱音乐不可或缺的风格特征。

后来,尽管说唱音乐日趋主流化,但受到60-70年代激进黑人平权运动和左翼抵抗思想的影响,不愿妥协的一派选择继续用激烈手法表达愤怒和不敬,刻意与发达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拉开距离。这也就导致非主流的Hip-hop文化当中有着对抗主流社会伦理机制的潜在基因。这种对抗性不可彻底消弭,并且在当下的阶级冲突、种族冲突中发挥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Grand Master Flash & The Furious Five《the Message》

尽管长期与匪帮文化或激进思潮互有交叉,但是,作为一种音乐文化,说唱艺术从事者依然保持着对技艺本身的基本追求。在脱离主流音乐出版业的“地下说唱”当中,盛行着“battle”的风俗:崇尚“keepit real”的黑人说唱歌手们有着强烈的种族认同和帮派情义,彼此之间平时保持和平,但会在产生矛盾时通过说唱比赛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比赛中,双方可以自由地用歌词攻击羞辱对手,其中不乏十分“重口味”的污言秽语。但是,比赛中的这些辱骂只能被视为说唱艺术技巧的比拼,歌手们不可以将恩怨延伸到赛场之外。如果说说唱歌手彼此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争执乃至于仇视,那么,他们还会将平素对彼此的“respect”态度转变为“disrespect”,并创作、发行歌曲来表达这种态度。这种现场“battle”和出歌“diss”的文化给说唱艺术带来了强烈的进攻性,同时也促进了音乐技艺上的革新进步。

不难看出,缘起于底层黑人娱乐文化的Hip-hop音乐同时具有两个精神内核:一是对音乐本身的爱,二是因社会不公而引发的自我防御机制。由此引发出来的则是说唱艺术内在的矛盾:一方面,以底层黑人为主体的说唱歌手们有着强烈的共同体诉求,渴望与其他同业人士团结友爱、和平发扬Hip-hop文化;另一方面,长期以来遭到不公平的社会对待,或是受到激进思潮的影响,说唱歌手们有着高度的自尊心和直率的表达欲,容易激动、愤怒乃至于攻击一些冒犯自己名誉和利益的人或现象。为了让两种诉求得以协调,在“地下”从业者内部出现了用现场说唱比拼的形式促进技艺进步、并同时加深友谊的机制,也就是“battle”。如果关系恶化,彼此应当通过写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和不敬,这就是“disrespect”。这两种近乎比赛的机制一方面能够有效让歌手磨练自己的专业水准,提升自己的即兴创作能力,又能让冲突在游戏的状态下得到一定的缓解。

diss加剧矛盾

仍然需要寻找diss的“正确打开方式”

说唱歌手素有“街头诗人”的美誉与情怀担当,这也使得情感丰富、生活经历跌宕起伏的他们惯于用激烈的手法与态度表达喜怒哀乐。“keep it real”的信条让他们显得与表面上文雅、礼貌的主流社会格格不入——正所谓“质胜文则野”。但这也让他们显得像是武侠小说中的游侠豪士,最能够用来形容他们的词汇,想必就是“快意恩仇”。在一些专业的研究者看来,这其实体现出了一种鲜明的“男性气概”(Masculinity)。音乐上的“diss”,本质上和剑客或西部枪手的决斗是一回事。在凸显自我技艺与豪迈个性的演示性对抗当中决一胜负,是说唱歌手们确立自信、磨练音乐水平的重要途径。在这个意义上,“diss”当然不仅仅是单纯的“割裂”与“无礼”,而是一种具有充分理由的冲突解决方案。

然而,可以看到,在当前涌现的种种“battle”和“diss”当中,关系不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恶化的例子比比皆是。这是因为公开的音乐比拼往往会转移从业者彼此矛盾的焦点,混淆了专业水平与道德上的对错等其他方面,反而会让本该解决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可以说,“地下”说唱过度强调张扬个性、肆无忌惮的“游侠”态度,恰恰是其无法超出个人、小集团、流派和地域,组成国族乃至于世界范围内的共同联盟的根本原因。

回到中国,不难看到,“地下”说唱长期以来受国外说唱文化影响,粗粝的社会狠劲、英雄主义的反抗冲动与青春期的躁动和自尊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形形色色的自我中心主义。Bridge在《老大》里高喊“我发誓要做老大,慢慢的学着做老大,才发现做到了老大,原来呢我就是老大”,将对功名和自我实现的期许表达得淋漓尽致。

PGOne《中二病》中“老子要把这个丑陋的虚伪的扭曲的次元撕裂,请原谅我的任性错的不是我错的是这个世界”的吁求除了凸显“年轻就是资本”的骄傲,还在普通生活尺度与“地下”音乐态度之间划下明确的边界。相较之下,Gai《天干物燥》中带有赌气性质的“小学六年没读完整好多字我认不到,外表温暖内心寒冷欢迎各位过来搞”则体现了底层出身的自我认同焦虑和相应而来的倔强自尊心。总而言之,正是因为天然具备与主流文化生活格格不入的性情与价值认同,这些青年人才会投身到“地下”说唱事业当中。他们的雄心也往往造成一种进攻性人格,在彼此之间构成“不服”、“不爽”的情绪对立。尤其是在崇尚“以和为贵”、“做人要低调”的中国,他们显得异常格格不入。

尽管有众多有见识的说唱从业人希冀着音乐共同体和相应的社会影响力的来临,但现实则是不断发生的“diss”。随着主流娱乐资本的介入,各种复杂的情绪随之发酵,在说唱圈子内造成了深深的撕裂与隔阂。在娱乐节目分期播出的日子里,因刻意的剪辑和网络上的舆论引导而引发的无意义的“diss”层出不穷。许多说唱歌手迫于合约压力参加到粉丝文化中,任由网民形成偶像部落团体彼此攻讦。事实上,这只是娱乐资本的刻意炒作,目的是为了吸引眼球、制造热度。从Hip-hop文化自身的角度来看,不去关注歌手作品的内涵与技艺,反而驻足于“颜值”、“CP”等维度,将说唱歌手偶像化,这无疑是在羞辱具有情怀与社会担当的他们。

《嘻哈美国》

作者: [美]尼尔森·乔治

译者: 李宏杰 / 钱伟荣 / 李俊驹 / 高梦博 / 朱焰峰

版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3年3月在本书中,美国黑人流行文化的编年史家、资深记者纳尔逊为我们呈现了hip-hop的立体图景。讲述了黑人青年文化与大众媒体发生碰撞带来的社会改变,嘻哈音乐人被挖掘成为创作者和消费者的过程。

对此,许多说唱界的“OG”(老炮儿)深感忧虑。湖南说唱团体C-Block在目睹当前甚嚣尘上的网络骂战后,推出新作《成皿宝于freestyle》,在其中规劝Gai、红花会和其他说唱团体与个人要保持团结与平和,共同看到未来中国说唱的发展方向:“做得有目共睹,如果能合计合计,一团和气,和谐共处……这时代来临,谁愿隐姓埋名,风流才子和野孩子都想抒发才情,为什么不纷纷出力分分钟结束这场纷争,让穷街陋巷挂起Hip-hop的风声。”早先,C-Block也在《江湖流》中唱到:“fuck无病呻吟,也不爱满目狰狞,大家走起来才真行,百家争鸣。真的爱给拿着mic的mc 默默耕耘,所以我真不在乎你们到底谁能喷赢。”

这样的表态可以被视为对当下许多以“diss”为乐、甚至制造各式各样不必要矛盾的不理智行为的劝诫。再进一步说,在中国说唱、尤其是“地下”说唱逐渐为主流大众所接触认识的关键时间段,过多的“diss”只会让人感到这种艺术充满了暴力、狭隘、矫饰和党同伐异的负面元素,掩盖了其中对友爱、亲情、真诚与社会正义的积极探求。在这样的历史关头,回顾一些老一辈说唱从业者的教诲与达观态度,基于中国自身的社会现实、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用更加完善的机制调和“友爱”与“自尊”,把自我表达和整全格局结合起来,或许是未来中国说唱音乐需要试着去实践的任务之一。

这就尴尬了,它有可能是今年第一流行文化

直接点击 关键词查看以往的精彩~

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去我们的微店看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