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7月15日的中原节。
恰好《寻梦环游记》正在复映,今天去看大概会更有一番感慨。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电影中的这段念白:
“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第一次,当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了死亡;第二次,当你下葬,人们穿着黑衣出席你的葬礼,他们宣告,你在这个社会上不复存在,你悄然离去;第三次死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于是,你真正的死去,整个宇宙都不再和你有关,从此以后不会有人知道你来过。”
墨西哥人认为,人死之后会去往另一个世界生活,在那里亡灵们依然可以过得丰富多彩。而在亡灵节当天,他们可以通过生者世界的亲人摆在祭坛上的照片通过满是花瓣的“生桥”返回现世与生者团聚。
但是,如果现世已经没有人能记得,再也找不到他曾经存在的证据,那么他就会彻底消失。
“人死后并没有离开,只是换了种方式存在,遗忘才是真正的结束。”这样的信念与我们对待已故亲人的态度和习俗并无太大差别。
人类彼此语言不同,但悲欢生死总是相通的。所以太平洋另一端的人们对已逝之人的怀想惦念我们可以感同身受,所以我们会被这样一个老旧的套路打动——我们在别人的亡灵节故事中想到了自己的亲人。
相传在中元节这一天,阴间之门打开,亡魂会被放回人间。有子孙、后人祭祀的鬼魂自然就回家去接受香火的供养,而无主孤魂就只能四处游荡。因此人们都会在这一天进行祭祀,请已故亲人回家过节。
中国地域广大,各地的习俗自然也不尽相同。例如,江南之地中元节这天有吃毛豆这一传统,河南孟津会在中元节放风筝,福建永福的已嫁之女在这天必须回家祭祖,四川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
习俗的多样呈现,体现了丰富的灵魂信仰来源。这里所说的灵魂信仰,即把生者所在世界之外的其他世界包含在内,是由生者想象出来的具有神秘力量的、不可知的世界,体现了生者的整个宇宙观。
即人们并不认为自己是单一存在于这个世界中,而是与自然、宇宙构成一个整体。这种来自想象的神秘力量,体现在七月十五的节日祭祀对象上,主要有神明、祖先和孤魂野鬼三类。
在以佛、道二教为主的宗教祭祀仪式中,祭祀的对象主要是佛、道二教中的神明形象,如佛教中的佛祖、目连,道教中的地官、太上老君等。
而在民间社会进行的亡灵祭祀仪式中(包括家户内的祭祖仪式和普度孤魂野鬼的仪式两种),祭祀活动的对象主要是自家祖先和无主孤魂。
虽然我们明白鬼与神性质大不相同,但仍习惯将鬼神置于一处,为什么我们在祭祀神的同时还要祭祀鬼呢?今天小北就来聊聊我们对待鬼神之道和源远流长的祭祀文化。
既害怕鬼作祟
又希望鬼保护
– Zhongyuan Festival –
在生活中,当人类面对那些凭借我们现有实践和认识还无法解释的现象时,我们的脑子就会自行想象,努力编造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
人为什么会死?人死了会去哪里?人为什么会做梦?为什么死去的人会在梦中出现?这些心理上的问题就算是现在也很难给出答案。
因此,数千年前的人们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就产生了这样一种观念,即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的时候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
淘宝一度有售灵魂出窍图书
灵魂崇拜在世界范围内是普遍存在的,然而每个民族也有其独特之处。根据古籍记载和史前考古发现,中国古人在灵魂崇拜中引入了“鬼”的观念。
他们把附在活人身上的灵魂与人死后独立存在的灵魂加以区分,称后者为鬼。
中华民族的祖先真正崇拜的就是这种由人死后所变成的鬼魂,他们认为这些鬼魂拥有超人的能力。具体而言,鬼具有作祟和保佑双重职能。
一些著名历史人物因其生前功绩卓著,在他去世后他的鬼魂被神化,成为某个地区,乃至全国信仰的保护神,比如关羽就成为全国信仰的财神,而妈祖就成为沿海地区渔民供奉的保护神。在漫长的古代社会里,许多历史人物都因为生前有功于社会,被后人奉祀以示纪念。
鲁迅说火神:“倘有火灾,则被灾的和邻近的没有被灾的人们,都要祭火神,以表感谢之意。被了灾还要来表感谢之意,虽然未免有些出于意外,但若不祭,据说是第二回还会烧,所以还是感谢了的安全。”
既然鬼魂皆有超人之能,那么求庇护所有人的神灵保佑的同时自然也可以求自家的祖先庇护。因此,在鬼魂信仰中,除了对众所周知的保护神的信仰,人们对祖先鬼魂的崇拜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古人认为自家的祖先与自己有血缘之亲,肯定会优先保护自己,只要定期祭祀就能一直得到祖先的护佑,在此逻辑之上就产生了祖先崇拜。
在非常久远的传说时代,人类尚且处于母系社会,祖先崇拜的对象往往是传说中的部落始祖,或者是有大功于部落的人,如黄帝、炎帝等人。人们把他们作为部族祖先来祭祀,祈求他们的鬼魂保佑。
而在之后的父系社会,人们有了明确的血缘亲属,祖先崇拜的重点也就转到了血缘亲属的鬼魂上,并形成了一整套与严密的宗法制度相结合的祭祀仪式,它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几千年。
古人认为灵魂不灭,但能成神化仙的魂毕竟是少数,因此大多数鬼魂还是集中在阴间生活,或在世上游荡。
而这些鬼魂大多不是自己的祖先,他们不会保佑人,相反,他们会作祟。为了不让鬼魂作祟、远离鬼魂侵扰,人们常常就要借举行丧葬仪式、祭祖等礼仪活动加以镇制、安抚。
江湖传闻鬼不攻击躲在被子里的人
综上所述,古人认为鬼既能佑人,亦能害人。因此,人们既害怕鬼作祟害人,又希望能够得到鬼的保护。于是大家都以奉祀讨其欢心,趋利避害,一举两得,这便是待鬼神之道。
祭祀为了
宣传道德信仰
– Zhongyuan Festival –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儒家对待祭祀的态度、规程也自然而然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礼记》将先秦儒家的礼乐教化思想发挥为系统的“以修身为本”的道德学习和修养理论,使传统的礼乐教化的基础理论适应了当时潮流。而“以修身为本”的基础理论,又以传统的“孝悌”伦理观点为基石。
儒家认为孝悌是最根本的道德准则,由孝而忠,由悌而顺,由亲亲而尊尊,故孝悌可最终归结为敬。由孝而敬,敬一人而悦天下,君臣上下和睦,使“其政不严而治”。
所以“孝”就变成了维护统治秩序的道德、政治法宝。推行“孝道”成为封建统治者推行合“教化”“统治”为一体的伦理化政治的关键。
于是,在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古代文化中,“孝”成为居家处世、事君从戎,从生活到政治的中心准则。
它贯穿于仁义礼智信等规范之中,体现于家庭生活和国家政治的方方面面,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并以国家机器保障它在全社会的推行,以孝治天下成为封建统治者和儒生的共识。
那么,“孝”应当如何体现呢?
《论语》有言,“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礼记》将其称为“事亲”之“三道”,即孝道在礼仪中的体现。三者之中,祭礼尤为重要,因为它具有延续血缘孝悌之情的作用。
祭祀仪式是培养人从内心到言行、从情感到认识都自觉地遵循礼义规定的“成人之道”,其目的是通过祭仪,由孝而顺,由事亲而听命。通过这种反古复始的祭仪,感发人们的血缘亲情,“教民相爱,上下用情,礼之至也”。
由于祭礼发自人们内心的“追养继孝”的真情实感,是情感与礼仪(行为)的高度统一,因而是由“尽己”而“顺道”的理想的教化手段,因此儒家将祭礼列为礼乐教化之本。
祭祀曾是维护
封建统治的手段
– Zhongyuan Festival –
祭礼实际上还充当着统治阶级的政治工具。
祭礼的本质是现世的宗法人伦秩序,而宗法、人伦又是维系家庭以至家族的根本支柱,也是维系依照家庭组织国家、社会的重要机制。
由于家族制的发展,祭祖之礼逐渐相沿演变为立祖庙、祠堂的礼制,定期召开的祭祖典礼实际上承担起了整合整个家族的功能。
而在此意义上的祖庙和祠堂就不再是单纯的祭祀场所,它还担负了维系社会、法律、道德、传统等的职能。因此祭礼实际上不仅仅是家庭内部追思先祖的私事,它还是普天之下关系着社会稳定的国事。
在祭祀礼仪的实践中,儒家将君臣、上下、贵贱、爵赏、政事等政治伦理关系和父子、亲疏、夫妇、长幼等人伦关系都融入祭礼之中,成为祭祀礼仪所要表现的精神内涵,使祭礼成了伦理化的政治工具。
前面已经讨论过道德教化中伴随的政治功用,这是统治阶级控制万民的一种方式,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利用祭祀的另一种方式——“祭政合一”。
早在原始社会晚期,中国已开始逐渐形成王权(世俗权力)和神权(精神信仰权威)相统一的传统,即“祭政合一”。
原始社会末期,巫术普遍流行,人人祭神,家家有巫史。颛顼当政后,任命少昊氏的大巫重为南正“司天以属神”,说只有他与帝颛顼才有资格同上天沟通,其余众人都不得升天妄传诸神的命令。自此,祭祀权力高度掌握在统治阶层手里。
中国古代世俗权力侧重于借助神权以突出和维护王权,而非夺神权以重王权。比如重占卜的殷商,商王既为政治领袖,同时又是最大的巫师,因为对最高祭祀权的垄断有助于加强和巩固王权。
到了周朝,“祭政合一”得到进一步发展。《诗经》中有一首周王祭祀时所唱之歌,其辞反映了“君权神授”的观念。
周王自称“天子”,“天子”垄断对天的祭祀,用祭天的礼仪表明自己政权存在的合法性,并借此显示威仪。如此,周王就通过借助、利用神权进一步强化了王权,而这一观念也为此后历代统治者所继承。
历代君王为什么都如此重视祭祀?“借鬼神之威,以声其教”。
借助于人们对鬼神的迷信心理来制约人们的行为、维护统治秩序,是帝王们高度重视祭祀制度、牢牢抓住祭祀大权不放的一个根本原因。
皇帝是世俗权威与神灵权威的统一,为了证明自身是天命选中者,他必须依据古典经书上的仪式和伦理规则生活与行事。与此同时,皇帝也必须牢牢守护住自己的祭祀大权以此来维护自己的权威。
西汉初年,京师到地方皇族宗庙林立,至昭帝以后统治阶级才察觉此种局面不利于突出皇帝的最高权威,于是开始罢除群国宗庙而仅留京师宗庙。
关乎权力的斗争从来都不是容易的,几经反复之后,宗庙祭祀之制才得以最终确立——只有贵为天子的皇帝才配享有主祭的宗法特权,群国不准建宗庙,诸侯王一律到京师“助祭”。
主祭与助祭,一字之差,使君与臣的尊卑等级关系愈加粲然分明,中央政权的权威进一步增强。而此后,这一礼制也被历代统治者承袭沿用两千余年,中华民国建立后方才废除。
今日活动
今天你是怎么过这个中元节的?你们那儿有什么特别的禁忌或习俗吗?
-End-
编辑:山鬼 黄泓
文字来源:
《中华文化通识》
1.文章《〔如何看待祭祀〕如何看待云祭祀!》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如何看待祭祀〕如何看待云祭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