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阮佳奇]
第一季度仍在眼前,第二季度将迎来冤大头。
昨晚(9日),万众期待的《国家宝藏》第二季回归,以故宫博物馆为首的九大博物馆集结完毕,001号讲解员张国立老师也重出江湖,带领第一组国宝守护人王菲、翟天临、黎明,向观众介绍新一届“国家宝藏”。
有着第一季高分9.0、稳坐2017年最受观众喜爱的综艺节目第一位的超高评价,《国家宝藏》第二季未播即火。
昨晚刚刚释出的首集,介绍了来自故宫博物院的三个“国宝”,光是腾讯视频就已经获得了近2900万的播放量,还有多条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当晚节目中,令许多网友深受震动的,是由王菲担任国宝守护人的“样式雷烫样”。
“样式雷烫样”是一种传统建筑模型,是样式雷家族设计的皇家建筑,在施工之前制作的建筑模型,供皇帝御览。
样式雷家族前后共八代,作为“样子匠”供职皇家建筑设计专门机构“样式房”,并长期担当“掌案”(即首席建筑设计师)统领设计事务,被世人尊称为"样式雷"。
圆明园、故宫、北海、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这些耳熟能详的建筑烫样都是出自样式雷家族之手。
有些建筑因为战争损毁或年久失修,早已不复存在,但有幸于这些留存的烫样,时隔几百年,我们得以窥得些许它们当年的风采。
颐和园戏楼样式雷烫样
在样式雷家族的妙手之中,平面的设计图通过纸、秸秆、木头等最简单的材料组合变成立体微缩景观,这就是按照比例制作、精细无比的“烫样”。
这些烫样皆可层层拆卸,打开屋顶,可以看到内部梁架结构,彩画式样,以及尺寸标签。
故宫收藏的81件烫样由于在当时主要是为呈给皇帝审阅而制作,因而形象逼真,数据准确,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更是了解清代建筑和设计程序的重要资料。
目前中国六分之一的世界文化遗产,都打上了“样式雷”的烙印。
王菲“穿越百年”,以民国《大公报》记者的视角,通过一个半虚构的故事阐述了样式雷建筑的前世。
民国年间,无数西洋建筑拔地而起,而传统木质建筑逐渐没落,卯榫相扣、雕梁画栋是否注定将成昨日黄花?
当时的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舞台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外国人无法理解中国古建筑其中的精巧,妄称中国建筑都是靠工匠的经验修建而成。
1931年,以中国古建筑学家、营造学社创始人朱启钤为首,举办了一场“圆明园文献遗物展览”,与林徽因两人誓将中国传统建筑的奥秘展示给世人,令其发扬光大。
本想与日本人伊东先生合作的朱启钤,却未料伊东是想将中国古建筑的技术与文化占为己有。
严词拒绝后,万般无奈的两人决定在中国建筑学上走出第一步,召集梁思成、刘敦桢、杨廷宝、赵深、李四光、李济共建营造学社,从事古代建筑实例的调查、研究和测绘,以及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
一年后,营造学社走遍中国22个省,对两千余古建筑进行科学调研,实现了由中国人自己亲自写中国建筑学的夙愿,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而要说起真正让“样式雷烫样”走向世界的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其亨,以及他的团队,是名副其实的先驱者。
80年代初至今,王其亨研究整理上万件样式雷图档,将烫样变成可读的文献资料,带领团队完成近百次测绘,指导绘制了一万余张测绘图纸。
2007年,通过王其亨团队的努力,更让“中国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说起中国传统建筑因为历史过于悠久,缺乏详细的数据及研究内容,而在世界舞台上没有话语权,仿佛得了“失语症”,王教授就是一肚子气。
“自毁家门!故宫太和殿谁设计的?没人知道,我真的咽不下这口气。”在全世界的建筑学教育中,从来没人提及中国古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建设方法。
权威建筑书籍《比较建筑史》中,有一张名为“建筑之树”的插图,简述了人类的建筑文明的发展史,而这张图曾经让中国建筑学前辈忍无可忍。
因为有着极高建筑设计艺术的中国,竟然排名比印度还要低。
中国古代建筑的起源很早,从汉朝初期就已有图样,到隋朝就开始使用1%比例尺的图样,但是史料却十分缺乏,当时世界范围就认为中国对建筑学毫无贡献。
气不过的王教授带着团队一头扎了进去,一研究就是40年,只为证明中国古代建筑是一块被蒙了灰的瑰宝。
到目前的发现为止,样式雷图档很可能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仅有的档案记载,可以充分说明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建筑设计水平,也填补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的空白。
比如样式雷家族在勘察完地形后,使用“平格法”在一张画满方格的纸上,精准描绘出三维立体地形。
将当时这张图纸上的坐标输入电脑后,可以直接得出建筑的立体图。
上世纪五十年代才出现的DEM数字地面高程模型,核心原理与“平格法”完全一致,可我们老祖宗已经不靠机器,“手动”运用了两千多年了。
40年埋头苦干终获伟绩,王教授感慨:我们要把中国古建筑的尊严找回来,重建我们自己的建筑学,才能够培养新时代的大国工匠啊!
一番话说得场下观众无一不红了眼眶。
唐代诗人李白我们都熟悉,他给我们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句,但你知道他其实还有一副书法真迹留存于世吗?
内地男演员翟天临就给我们带来了这幅,目前唯一存在的李白书法真迹《上阳台帖》。
李白在744年,与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观,并寻访司马承祯。
724年,李白出蜀游三峡,至江陵遇道士司马承祯,得到司马承祯赞赏,两人也因此结为好友。
看到这里,许多网友又想起了前阵子在网络上爆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戴建业魔性解读古诗时,讲到的李白与杜甫、高适三人“找仙人、采仙草、炼仙丹”的故事,又是一阵忍俊不禁。
戴建业教授提到,“李白与杜甫从夏天采到秋天,从洛阳一直走到河北。在河北遇到大诗人高适,两人同行变成三人同行,一起‘找仙人、采仙草、炼仙丹’。”
不过这回他们找的不是“仙人”,而是司马承祯。
待到达阳台观后,李白方知他已经仙逝。不见其人,惟睹其画,故有感而书《上阳台帖》。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短短25字,既概括了王屋山高耸峻拔之势和源远流长之水,亦通过赞颂司马承祯的作品,抒发了李白对其的仰慕之情。
在话剧舞台上饰演了近30年“李白”形象的著名男演员濮存昕,在节目中吟唱了一曲其父教授的《朝辞白帝》。
他称自己在塑造形象的同时,感受到了李白的独立品格与自由精神,放荡不羁只为挣脱束缚,不知不觉间自己也被影响,“李白也在塑造所有人。”
与翟天临两人一起朗诵的《如果没有李白》,不光是感叹我们的历史中有一个李白,更是每个人的心中有一个李白,幸甚至哉。
最后一件被介绍的是黎明守护的金瓯永固杯,它是清代皇帝每年元旦举行开笔仪式时专用的酒杯,这在即将来临的元旦佳节中也包含了美好的寓意。
而更让观众兴奋的莫过于,这件展品将会在2019年故宫“紫荆城里过大年”展中重点呈现。
皇上在故宫过元旦的实景还原,着实令人期待。
看完节目意犹未尽,很多观众发现这回节目还有新玩法。
这一季中的所有“国宝”都已经成为了微博上的一名大V,在节目后将会更新动态,与观众互动。
第一期介绍的“样式雷烫样”昨晚就更新了一则消息,还附带了影像介绍的网页链接。
打开链接,不仅可以阅读文字介绍,更可以旋转、放大“模型”,看尽“国宝”的细节之处。
不忘“让国宝活起来”的初心,延续经典,更加创新突破,《国家宝藏》还真将国立老师的那句开场白演绎得淋漓尽致: “我们有多年轻?上下五千年!”
1.文章《“如何播放dem“如何播放demo!》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如何播放dem“如何播放demo!》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