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安全仍然是第一个,特别是防火墙。这部分作为Linux系统管理员仍然是必要的。下面主要介绍Linux和Iptables。


1. selinux

Selinux是Redhat/CentOS系统特有的安全机制。不过因为这个东西限制太多,配置也特别繁琐所以几乎没有人去真正应用它。所以装完系统,我们一般都要把selinux关闭,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关闭selinux的方法为,使 “SELINUX=disabled”, 默认为 enforcing

selinux将安全策略和实施策略分离

[root@localhost ~]# vim /etc/selinux/config
# This file controls the state of SELinux on the system.
# SELINUX= can take one of these three values:
# enforcing – SELinux security policy is enforced.
# permissive – SELinux prints warnings instead of enforcing.
# disabled – No SELinux policy is loaded.
SELINUX=disabled
# SELINUXTYPE= can take one of these two values:
# targeted – Targeted processes are protected,
# mls – Multi Level Security protection.
SELINUXTYPE=targeted

保存该配置文件后,重启机器方可生效,临时关闭selinux的命令为:

[root@localhost ~]# setenforce 0

我们可以使用 getenforce 命令获得当前selinux的状态:

[root@localhost ~]# getenforce
Disabled


2. iptables

Iptables是linux上特有的防火墙机制,其功能非常强大,但是小编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仅仅用到了一两个应用,这并不代表iptables不重要。作为一个网络管理员,iptables是必要要熟练掌握的。但是作为系统管理员,我们也应该会最基本的iptables操作,认识iptables的基本规则。

参数-nvL 就是查看规则, -F 是把当前规则清除,但这个只是临时的,重启系统或者重启 iptalbes 服务后还会加载已经保存的规则,所以需要使用 /etc save 保存一下规则。

1)iptalbes的三个表

filter 这个表主要用于过滤包的,是系统预设的表,这个表也是小编用的最多的。内建三个链INPUT、OUTPUT以及FORWARD。INPUT作用于进入本机的包;OUTPUT作用于本机送出的包;FORWARD作用于那些跟本机无关的包。

nat 主要用处是网络地址转换,也有三个链。PREROUTING 链的作用是在包刚刚到达防火墙时改变它的目的地址,如果需要的话。OUTPUT链改变本地产生的包的目的地址。POSTROUTING链在包就要离开防火墙之前改变其源地址。该表阿铭用的不多,但有时候会用到。

mangle 这个表主要是用于给数据包打标记,然后根据标记去操作哪些包。这个表几乎不怎么用。除非你想成为一个高级网络工程师,否则你就没有必要花费很多心思在它上面。

2)iptables 基本语法

A. 查看规则以及清除规则

[root@localhost ~]# iptables -t nat -nvL

-t 后面跟表名,-nvL 即查看该表的规则,其中-n表示不针对IP反解析主机名;-L表示列出的意思;而-v表示列出的信息更加详细。如果不加-t ,则打印filter表的相关信息

这个和-t filter 打印的信息是一样的。

关于清除规则的命令中,基本是用的最多就是:

[root@localhost ~]# iptables -F
[root@localhost ~]# iptables -Z

不加-t默认是针对表filter来操作的,-F 表示把所有规则全部删除;-Z表示把包以及流量计数器置零。

B. 增加/删除一条规则

# iptables -A INPUT -s 10.72.11.12 -p tcp –sport 1234 -d 10.72.137.159 –dport 80 -j DROP

这就是增加了一条规则,省略-t所以针对的是filter表。

-A 表示增加一条规则

-I 表示插入一条规则,

-D删除一条规则;后面的INPUT即链名称,还可以是OUTPUT或者FORWORD;

-s 后跟源地址;-p 协议(tcp, udp, icmp);

–sport/–dport 后跟源端口/目标端口;

-d 后跟目的IP(主要针对内网或者外网);

-j 后跟动作(DROP即把包丢掉,REJECT即包拒绝;ACCEPT即允许包)。

再总结一下各个选项的作用:

-A/-D :增加删除一条规则;

-I :插入一条规则,其实跟-A的效果一样;

-p :指定协议,可以是tcp,udp或者icmp;

–dport :跟-p一起使用,指定目标端口;

–sport :跟-p一起使用,指定源端口;

-s :指定源IP(可以是一个ip段);

-d :指定目的IP(可以是一个ip段);

-j :后跟动作,其中ACCEPT表示允许包,DROP表示丢掉包,REJECT表示拒绝包;

-i :指定网卡(不常用,但有时候能用到);

[root@localhost ~]# iptables -A INPUT -s 192.168.1.0/24 -i eth0 -j ACCEPT
[root@localhost ~]# iptables -nvL |grep '192.168.1.0/24'
0 0 ACCEPT all — eth0 * 192.168.1.0/24 0.0.0.0/0

上例中表示,把来自192.168.1.0/24这个网段的并且作用在eth0上的包放行。有时候你的服务器上iptables过多了,想删除某一条规则时,又不容易掌握当时创建时的规则。

C. nat表的应用

其实,linux的iptables功能是十分强大的,基本只要你能够想到的关于网络的应用,linux都能帮你实现。在日常生活中相信你接触过路由器吧,它的功能就是分享上网。本来一根网线过来(其实只有一个公网IP),通过路由器后,路由器分配了一个网段(私网IP),这样连接路由器的多台pc都能连接intnet而远端的设备认为你的IP就是那个连接路由器的公网IP。这个路由器的功能其实就是由linux的iptables实现的,而iptables又是通过nat表作用而实现的这个功能。

至于具体的原理以及过程,这里就不介绍了,请查看相关资料。在这里举一个例子来说明iptables如何实现的这个功能。假设你的机器上有两块网卡eth0和eth1,其中eth0的IP为10.0.2.68 ,eth1的IP为192.168.1.1 。eth0连接了intnet 但eth1没有连接,现在有另一台机器(192.168.1.2)和eth1是互通的,那么如何设置也能够让连接eth1的这台机器能够连接intnet(即能和10.0.2.68互通)?

[root@localhost ~]# echo "1" >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root@localhost ~]# iptables -t nat -A POSTROUTING -s 192.168.1.0/24 -o eth0 -j MASQUERADE

就是这样简单的两条命令就能实现上面的需求。

第一个命令涉及到了内核参数相关的配置文件,它的目的是为了打开路由转发功能,否则无法实现我们的应用。

第二个命令则是iptables对nat表做了一个IP转发的操作,-o 选项后跟设备名,表示出口的网卡,MASQUERADE表示伪装的意思。


这里重点还是掌握iptables的相关语法,可能有些点讲的不是很详细,大家查下相关资料就可以了,后面会分享更多linux方面的内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