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的我是伊凡

昨天,我们简单介绍了网上传闻,中国和俄罗斯共同向巴基斯坦空军提供了苏-27/歼-11系列战斗机的消息,文中伊万说,如果歼-11能顺利出境,将实现歼-11系列战斗机外贸“零”的突破。

既然说到了这一层,很多读者自然而然会想到沈阳厂生产的另外一种飞机,长期以来被各路军迷们称为“空中蔡国庆”的歼-8系列战斗机,为何歼-8系列战斗机从研发到装备部队,至今没有外贸出口的记录呢?

陈年老梗“歼-8F枪挑F-22A”

在很多读者老爷看来,歼-8系列战斗机未能成功实现出口,这评价比较两极分化:有些人说,歼-8的性能“实在太差”,毕竟歼-8在一些军迷嘴里,长期以来算是一个比较招黑的对象,各种或真或假的段子层出不穷;二是“没打算出口”,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相比歼-7系列战斗机这种“经济适用版飞机”,歼-8战斗机在中国空军中的地位实际上非常高,是当做“真.决战兵器”来装备的,既然是“决战兵器”,当然要秘不示人,就不可能出口了。

“大号米格-21”?

歼-8未出口是因为性能太差?

那么,这两种说法是否有道理,歼-8系列战斗机未能出口,真是因为“性能太差”或者是“国之重器不可示人”吗?其实不然,从歼-8系列战斗机的性能看,尽管该机的外形被部分民间研究人员戏称为“大号米格-21”,实际上,该机的总体设计和技术性能,是要比米格-21高出一个档次的。体现出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国内设计人员在艰苦的条件、有限的技术水平下,在飞机研发领域的一些独特的想法,体现出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创新精神。

比如,从翼型设计上来看,歼-8型战斗机相比最早的歼-7I型战斗机,除了采用适合于超音速飞行的三角翼薄型机翼设计,还在机翼前缘设计了扭转结构。这种结构能够有效降低诱导阻力,提高飞机的失速性能,从而提高战机在飞行包线左侧的机动性。根据飞行员试飞结论,认为歼-8型战斗机的格斗性能要好于歼-7I型战斗机;

又比如,从歼-8战机的总体指标来看,该机在干净构型下的高空飞行极速等指标,也都超过了同构型下的歼-7I战斗机,这使得歼-8I实际上成为了一种“苏联特色”的“多用途战斗机”,既可以装备国土防空军遂行防空拦截、又可以装备前线航空兵遂行空战格斗,类似于著名的米格-23MLD,这在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史上,当然是具备“开天辟地”技术意义的。

同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歼-8系列战斗机还先后实现了如下几个技术突破:

一是率先完成了国产战斗机与“A弹”(也就是“阿斯派德”弹)的整合,具备了一个基本的超视距拦射能力;

二是首先完成了空中加油能力改造,实施了首次中国空军空中加油试验,成为了首款具备远航南沙群岛的战斗机;

三是率先完成了国产战斗机安装某型全波形平面缝隙阵火控雷达,安装PL-12型空空导弹的工作,从而具备基本完整的超视距拦射能力。尤其是歼-8F整合PL-12的工作,从时限来看,甚至比歼-10战斗机完成同样的工作还要早,这也一度导致在十七八年前,网络上还有传言歼-8F型战斗机甚至比歼-10战斗机“还要受欢迎”。

总之,从技术性能上来说,歼-8系列战斗机尽管是一种第二代战斗机,但它的总体技战术性能还是相当不错的,以至于有把握竞争一下“最强第二代战斗机”的称号。

歼-8未出口是因为没推销过?

而从歼-8系列战斗机的外贸出口来看,恰恰相反,中国航空工业一直都在努力推进歼-8系列战斗机的外贸出口,譬如1989年的巴黎布尔歇航展上,中国航空工业就拿出了最新研制的歼-8B型战斗机参展,而且是直接上了实机,可谓是诚意满满,歼-8B“空中美男子”的称号也是从那个时候出来的;

而在1996年的首届上,中航工业沈飞推出了基于歼-8II研发的歼-8IIM战斗机,根据公开消息称该机配备了法佐特龙的Zhuk-8B“甲虫”平面缝隙阵雷达,同款雷达被俄用于米格-29 9.13战斗机的改进,此外,它还配备了R-27R这种俄制中距空对空导弹;

2010珠海航展上的歼-8F

歼-8IIM战斗机在五届珠海航展上都有展出,到2004年甚至还进行过一次技术改进,据称完成了所有航电系统、航空武器的全国产化,还配套了国产的C-802K型反舰导弹,当年的珠海航展上,甚至有非洲某国空军前来洽谈歼-8IIM项目的传闻。因此,说歼-8系列战斗机是“国之重器”、跟歼-20一样、绝对不可以出口,本质上是跟历史事实有较大出入的。

“生不逢时”歼-8

那么,既然歼-8系列战斗机(主要是后期改进型)的技术性能还算不错,并没有一些军迷说的那么招黑,歼-8系列的出口工作也一直在推进,甚至在本世纪最初几年还有出口的消息,为何歼-8系列战斗机最后还是一架都没有卖出去呢?大伊万认为,这倒是跟歼-8系列战斗机的性能关系不大,跟“生不逢时”关系很大,歼-8系列战斗机,可以被称作是一种在每一个历史节点上、都有点儿性能错位、都有点儿“不合时宜”的第二代战斗机:

就以1989年巴黎布尔歇航展上首次展出的歼-8B型战斗机来说,尽管歼-8B最早是在1984年6月12日完成了首飞,到1988年试飞基本完成,1989年已经可以以全状态飞机参展了,但是,此时的歼-8B相比“预想中”的歼-8B,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航电系统与刚刚结束的“和平典范”项目差距甚远,火控雷达功能相当单一、性能也不太出众,配套的航空武器也只有航空机关炮、近距离红外格斗弹和无制导炸弹、航火等。

简而言之,这是一种只能空战格斗的第二代战斗机,尽管性能比米格-21Ф-13好一些,但米格-21Ф-13那都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机型了,连米格-21Bis和米格-23MLD这种机型都配备了可以中距拦射的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了,相比之下,歼-8B型战斗机这一个“近距离格斗机”的性能未免有点跟不上时代,自然不会有多少国家问津。

等到1996年,歼-8IIM型战斗机在第一届珠海航展上横空出世,歼-8D型战斗机也装备部队了,相比歼-8B型,歼-8D型具备了空中加油能力、安装了某型火控雷达具备了使用“阿斯派德”的能力,歼-8IIM更是充分利用了歼-8III和“和平典范”项目的成果,使用了第三代综合化航电系统、俄制火控系统和航空武器等,看起来比歼-8B/D都要“酷”了不少。

理论上来说,此时的歼-8D和歼-8IIM,已经超过了苏制米格-23MLD的水平,达到甚至部分超过了美制F-4E的水平,具备了向部分中东、非洲、南亚的第三世界国家出口的技术条件,而当时航空工业也确实打算将该型机向以上地区重点推销。

但问题是,歼-8IIM尽管在1996年就展出了,但展出的时候并未达到性能全状态,而预计的全状态要等到2002年才能完成,也就是说这只是一个期货,仅此一条就足够吓退不少潜在的客户了。同时,1996年是个什么情况,冷战刚刚结束,美俄两国大量的剩余战斗机正在全世界抛售,美国的F-16A/B价格公道性能先进,俄罗斯更是米格-29、苏-27和米格-31什么都敢卖。

相比之下,作为一个还需要研发的、性能停留在第二代战斗机层面上的新机型,歼-8IIM的性能再先进,也赶不上正宗的第三代战斗机米格-29、F-16A/B,而且它的研发费用导致它的价格甚至相比米格-29都没什么优势。因此,当时的潜在客户能选F-16A/B的都直接买F-16了,无法买到美制装备的也都优先选择了米格-29,没有谁会为了一个还是期货的二代改进型掏腰包。

架空历史——从未设想的道路:歼教-8和歼教-8II

(图源:微博@feel的小步舞曲)

至于21世纪初,在2004年左右,歼-8F/H终于装备部队,歼-8IIM又实施了最后一次技术改进,这潜在客户就更少了:首先,当时的大批第三世界国家,借着上世纪九十年代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的东风,实施的一轮战机换装潮已经接近尾声,非洲、中东多国,没有多少国家有换装战斗机的需求了。

其次,就连当时的中航工业自己,FC-1“枭龙”战斗机项目也处于一切顺利的状态,相比歼-8IIM等型号,这是一个正儿八经的、主打军贸的、性价比极高的、具备第三代战斗机技术性能的先进轻型战斗机,用在外贸上无疑比歼-8IIM或歼-8F/H有更大的优势。最后,作为中国军贸关系最为密切的国家之一,巴基斯坦空军当时已经选定F-16系列作为自己的中型战斗机,而“枭龙”作为自己的轻型战斗机,歼-8IIM没有任何可能性去跟F-16C/D竞争巴军中型战斗机的地位。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让歼-8系列战机失去了最后一个出口窗口。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中国已不是那个中国了。

总之,纵观歼-8系列战斗机的出口之路,大伊万觉得,其实跟歼-8系列战斗机本身的性能关系不大,咱只能说,在正确的时间做对的事很重要,歼-8系列战斗机,大概就是“没有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的体现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