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如何避免牛顿环

2023-02-22 12:54 23次浏览 攻略

长设备发热2部:胶卷相机部

忙了半年,终于有点时间了。

很早前写了漫漫器材发烧路的第一篇,有骂的有赞的。骂的观点主要有:你拍的太差,对不起你的器材;你这根本不是摄影……话说,貌似我还真没有说我是玩摄影的,顶多算喜欢拍照,对这方面有点兴趣而已。在不影响生活的前提下玩玩器材,还好吧。何况文无第一,照片好不好不同人看法真不一样,我也看了某几位喷我的大神晒单里的照片,只能说喜欢的东西不一样,各有所好罢了。并且本篇只是以我个人的观点讲讲咱玩相机的故事,总结下自己的经验教训,如果能给各位看客有所参考,解解毒,那也算达到目的了。

言归正传,上一篇说的是佳能数码全副,这一篇讲讲咱最早玩胶片的故事。现在好像说什么胶片啦、菲林啦总有点装13的味道,但当时我玩胶片相机的原因很简单——没钱。2003年,佳能推出了首款万元以下的数码单反EOS 300D,但对于当时还是学生的我来说,这价格也是遥不可及的。04年读研后,因为中科院福利还可以,终于有了一点小积蓄,花了3000多买了这个家伙:

没记错的话当时是2700的机身加600多的50。当时买50头就是受到了各种大师的影响。其实当时也在佳能的EOS 50E、尼康的F80和F75之间挣扎过。当时还没完全到数码时代,国内胶片过来的人对尼康印象更好,而F75取景器又有点暗,于是最终选了F80。平心而论,50这只头成像相当的好。但实际用了后感觉自己被坑了,或者也可能是自己没能力驾驭50mm的视角,总之是各种不习惯。当时玩儿的还是负片,也没那么多钱扫描,下面这张照片是50头拍的,由于扫描原因有点小:

然后,过了几个月,又攒了点钱的我陆续进了28-105D和70-210D。怎么说呢,这几只镜头素质还是很不错的,虽然光圈小了点。当时国内尼康的拥趸还是不少的,很多人对尼康的印象就是锐,这两只镜头也很锐。但这个锐表现为反差大,但是细节上就有些不太好,并且色彩容易发干。负片拍了一阵子,无力每张照片都冲洗一遍,并且对各大师吹捧的反转片很好奇,就踏上了反转片的不归之路。话说那时候反转片很便宜,EB3不到10块钱一卷,E6吊挂冲洗本地只要12块钱……当第一卷反转片出来时,效果在当时的我看来可以用惊艳来描述。现在看来EB3对蓝色的反应很夸张,但也非常漂亮。顺便,50mm头可以客串lupe,用来看照片效果很好:

接着,就一发不可收拾了:觉得EB3效果一般,开始玩儿100VS和100G;厌倦用标头小心翼翼的看了,专门入了宾得的5.5x lupe;自己照的喜欢的照片,专门买姿彩的带防牛顿环玻璃片夹装着;还为了看片子买了个百灵的幻灯机……下图就是宾得的5.5x lupe,花了我800多大洋,而后来在日本淘的更大的kenko 6×7专用3x lupe才200来块钱:

所有的照片都有自己的家:上面是后来玩120以后的底片盒,下面是135带片夹底片盒

一张135照片,大小就像一张邮票,虽然有点小但看起来的感觉很棒。

懒得上幻灯的时候,用lupe效果也很好。宾得的5.5x是专门为135设计的,正好可以完整覆盖(尼康标头看有点小,边角有变形):

本来想来张lupe下的反转片的,但没找到我原来的灯板,而用的ipad mini不是retina的,能照到各像素只好作罢。人生在于折腾,慢慢的觉得F80虽然很方便,是很棒的工具,但把玩起来不好玩。于是,又攒了几个月的钱,进了这个玩具:

其实当时是想买FM3A的,但是无奈钱不够…FM2虽然已经有人在炒,但还没有炒作起来。而用了28-105之后,发现自己非常喜欢35-40mm左右的焦距。当时N家的饼干有点太贵,就买了伪V的40饼干。说起来,这只饼干已经不能算饼干了,体积不算小还有点小沉。这一下又是3000多块钱(我读研的钱貌似全扔相机里了……)伪V饼干的素质还是不错的,就是相比N自己的镜头颜色有点素。因为是玩具,这套主要用来把玩了,出的片子很少。

然后,就出去当postdog了。但相机还是没怎么落下,本来想的好好的,准备攒两三个月的钱买个Leica MP+七妹。然而事实总是和你想象的不一样,先是买了GF1,发现M43很好玩,就玩了好一阵子。如果以后有时间我也会聊聊M43的。再接着玩胶片时,发现135胶卷已经很贵了,也有点厌倦了135的小邮票,想试试120了。并且在日本待了一年后发现日本人也崇尚德国货,Leica什么的卖的贼拉贵,而自己的一些牌子反倒是白菜价。尤其是这个时候已经是数码时代了,很多专业胶片器材白菜价的卖。这时候正好遇到了一个也喜欢照相的朋友,他当时用的胶片是一套Mamiya RB67,于是我研究了下陆续入了这样一套RZ67II:

为什么说白菜价呢,rz67II套机人民币1k出头,其余的俩镜头都是不到1k买的。全新的后背是某宝二手三分之一多点的价格

唯一让我多花了点钱的是这个眼平测光顶,花了我和机身差不多的价格……

买这个眼平是迫不得已,因为这伙太沉了用腰平的话拿起来太吃力,上架子的话看腰平也很麻烦……如同名字所说,RZ67是120的6×7画幅。这里稍微科普一下,120胶卷根据不同的120照相机可拍摄出大小不同的画面,其中拍摄16张底片的为645(画幅为4.5×6厘米);拍摄12张底片的为66(6×6厘米);还有拍摄10张底片的67(6×7厘米)与8张底片的69(6×9厘米),而更宽的613、617之类的因为比较少且贵就不多说了。6×7画幅是Mamiya公司比较喜欢的一种格式,并且很多专业影楼也喜欢用。原因嘛我觉得首先画幅相对比较大,也适合剪切,比如本文的题图就是我用这张照片裁剪的:

因为是专业向,所以RZ67做的相当的严谨,各个部件之间都有联动,以最大的可能去保护照片。所以很多人刚开始用时候会遇到很多问题:为啥我想空拍没有任何反应啊、镜头怎么换不了……这都是因为相机的保护机制,这里就不多说了,有问题的朋友可以去这里。

如果说135是小邮票的话,6×7完全可以用明信片来形容了,当第一卷照片出来,我又被震撼了:

Kenko的3x lupe(据说就是Mamiya出的)正好可以完整覆盖6×7

其实完全不用lupe也可以很轻松的看的。这细节,这大小,啧啧 ~并且Mamiya的镜头素质真的很不错,色彩、分辨率都很棒。但用了一阵子后问题来了,这货太沉了,也因为形状的原因很不好带,使得很多场合根本用不了。于是,一个原来读书时候口水过但没舍得买的机器重新进入了我的眼界,它就是传说中的大莱卡——GA 645Zi

数码时代胶片是真不值钱了,基本上充新的645Zi,所有附件齐全,快门数不到100(因为这货快门数是到100才有记录,我最初还以为坏了),才不到人民币2000,这么便宜,当然弄来玩玩儿了。645画幅比67小了不少,并且取景和常见相机不一样,是竖着的。拿着它玩了一会儿以后,立马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太方便了!于是,它陪着我跑了好多地方,留下了好多照片和回忆。

对了,这时候已经买不到我喜欢的100G了,尝试了RVP和RDP之后,我觉得RDP更适合我的胃口。富士的镜头对于色彩的表现很不错,出来的片子很漂亮,怪不得有些人说他是大莱卡(虽然有一些吹捧的嫌疑)。如果没记错的话,哈苏的xpan是富士代工的。下面是用GT X970扫描的,刚开始学扫,效果不太好

645Zi还有一点比较好的是可以在胶片边上记录拍摄时间和快门光圈等参数,这个功能F80S上也有,当时值1000块钱的!可以这么说,我目前照了大约100多卷120,其中有过半是645Zi照的。

人啊,总是有点喜欢折腾,玩惯了645以后,又想换个胃口了。45×2=90,玩玩69如何:)于是就买了一个比较老的玩意儿,GW690III,不太贵,1k出头吧。

拿到实物后就有点后悔了,这货太大了,照相的时候能挡住半边脸!和FM2比较下大小:

出的片子比6×7大,并且3:2看起来更舒服:

这个相机镜头素质还是不错的,有人开玩笑说富士是卖镜头送机身。但因为是比较老的产品没有测光,并且机身太大,虽然是旁轴但体积也没怎么小。又是一个不好带出去的东西

玩了这么多日产的东西,总有点心痒痒,为啥不去试试德国货呢。贵的咱买不起,买个老点的便宜的呗,于是,某天一不小心,淘了个这个:

禄莱3.5是我这么多年买的最后悔的相机了。虽然它保存的还算好,原装皮套背带什么的都在,但因为历史久远,镜头本身素质就一般,虽然是经典的zeiss planar结构镜头,但和现在的镜头没法比。尤其是我这只镜头镀膜有点损伤 。6×6画幅出来是经典的正方形,有些人很喜欢:

但不知道是镜头还是其他什么的原因,分辨率有点低,颜色不太好:

联想到玩转接时候入的AEG planar 85和MMJ distagon 25,我只能说,便宜没好货,老蔡司不适合我……

最后,介绍下胶片除了645Zi外我最喜欢的相机,Mamiya 7

这是我忍了一年多以后吐血入的,还一下子买了俩 其中Mamiya 7的价格还算不错,而那台Mamiya 7II+43mm的一套花了我1w多人民币

就镜头素质上来说,Mamiya7的镜头不会比RZ67的好太多,但从方便程度上,Mamiya7完胜!我原来用来装M43的kata 315DL包,可以装Mamiya7 一机两镜头和N多附件。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我这么多胶片相机,每个系统都有相当于135相机30-40mm焦距的镜头。反正我就是喜欢这个焦段。我想,不同的人喜欢的焦段还真不一样,没必要听那些大师的,自己用的喜欢就好。

这样,就使得晚上出门拍照变得不那么困难,来张祭り时候顺手拍的,因为比较暗,用的ISO400的黑白:

并且,43mm这个头素质非常好,在6×7cm的画幅上实现了92°的宽广视角,这也罢了,当配合mamiya 7的135宽幅配件,Mamiya7像xpan一样拍135宽幅时,超广的威力就显现出来了。

虽然装上去后整个器材比xpan高出少许,但是便宜了很多啊 下面是Mamiya7+43mm拍宽幅135的效果:

这样翻拍效果确实不太好,来几张很久前扫描的:

总结,胶片在现在成了很多人装13专用,但在我看来还真不是这样。数码是很方便很好用,但不输出成照片拿在手里总觉得差那么一点味道。作为实物。一张135,就是一张邮票;一张120,就是一张明信片,记录着过去的点点滴滴。每当我翻出过去拍的胶片,总能想起那时去的地方、听的歌儿、做的事儿,满满的回忆的味道。其实器材不一定要有多好——一两千的器材就能照出很好的照片,关键是拿起你的相机,记录下那珍贵的点点滴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