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皇网凤凰网新闻

2023-04-25 03:48 34次浏览 财经

文/凤凰新闻客户端荣誉主笔 唐驳虎

核心提要:

1.郑州下午16-17时雨量达到201.9毫米,相当于1小时下了去年1/3的降水量。这也是全球大中城市,小时雨强的最大纪录。暴雨持续涌入各个地铁站,地面交通全面停运,城市内涝严重。

2.这次河南暴雨,还是因为最近数日东海、南海方向的两个台风的发展,大幅加强了水汽输送,导致了降雨的显著增强。水汽进入河南,在遇到太行山和伏牛山后,水汽在山地迎风坡剧烈抬升,导致极端强降雨。这次强降雨,持续时间长,完全结束可能得等到23日。

3.当地气象部门早有预报,只是位置略有偏差。暴雨预报被公认为世界性难题,以目前的预报能力,往往只能提前预报局地强天气可能出现的范围,还不能提前预知其发生的准确位置。现阶段只能趋利避害,尽量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从7月17日(周六)开始,从太行山前到南阳盆地,河南全省出现暴雨大暴雨。

强降水主要集中在西部、北部和中部地区,郑州、焦作、新乡、洛阳、南阳、平顶山、济源、安阳、鹤壁、许昌地区出现特大暴雨。

嵩山、偃师、新密、伊川、登封等5个国家级气象站突破建站以来日降水量、3日降水量历史极值。直接原纪录翻倍,三天下了半年的雨。

其中19日(周一)08时到20日(周二)16时,河南嵩山降雨量508.3毫米,新密476.2毫米。

一天多的时间,嵩山接近常年总量的60%。新密超过了常年总量的70%。而且雨还没完!!!!

郑州雨强达世界之最

20日(周二)下午16-17时,郑州一个小时雨量达到201.9毫米,打破全国大陆2418个国家级气象站的单小时雨量纪录!

中国气象上规定, 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以上的雨称为“暴雨”,100~250毫米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

而细分至一小时,16毫米降水量就是暴雨,20毫米以上称短时强降水。

200毫米想想是什么概念?就是一小时之内,整片大地都降下了20厘米的水。

然而地面积水还不会是平整均匀的,水往低处流,汇合到地势稍低的地方,立刻形成齐腰深的水!

这场暴雨,相当于郑州1小时下了去年1/3的降水量,一天(457.5mm)下了大半年的降水量,放在任何地方都是罕见的大灾。

此前全国大陆国家级气象站的1小时降水量记录,是2002年7月2日广东茂名的168.3mm。

而整个中国1小时历史记录,是台湾澎湖的214.8mm,这都强台风才能带来的降雨。

放眼世界,这也是全球大中城市,小时雨强的最大纪录。

郑州“七普”常住人口1260万,其中市辖区人口765.5万人,在全球来说都是特大城市。

而截至7月6日,郑州市的机动车登记保有量为490万辆。在这次强暴雨中不少车辆损失惨重。

对于一个大城市而言,这是一个完全、大幅度的破纪录事件。

在这样罕见极端的降雨下,郑州不再是“看海模式”的调侃,而是构成了真正的灾难;

暴雨持续涌入各个地铁站,乘客通过隧道的应急通道逃生自救;地面交通全面停运,当晚郑州几百万上班族的回家都已经成问题。

希望所有受到本次强降雨的人们,能平安度过本次灾情!

如此狂暴的降雨,必须令人回想起河南南部的758暴雨。

1975年758暴雨的中心泌阳林庄,6小时最大降雨830.1毫米、24小时1060毫米、72小时1606毫米;

今年这次郑州3小时雨量330毫米,24小时最大467毫米,差不多是758的近一半。

但就1小时降雨量记录而言,“758特大暴雨”的1小时降雨量记录在河南林州,为198.5毫米。

郑州此次极端强降雨,在小时雨强上已经超过了758。

758的目击者回忆,当时白天如同黑夜;雨水像从消防水龙头中射出;从屋内端出脸盆,眨眼间水满;

而这次郑州暴雨,已经是智能手机普及,人人都有摄像机记录的时代,印象必然更加深刻。

追忆“758”

对历史不熟悉的人肯定要问,什么是758?

1975年8月,7503号台风穿越台湾岛后在福建晋江登陆,以罕见的强力,越江西,穿湖南,在常德附近突然转向,北渡长江直入中原腹地。

然后又极其罕见的停滞在河南南部,没有消失。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总体上最深入内陆的一次台风,而且大规模释放能量。

从8月4日至8月8日,7503号台风停驻在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之间的大弧形地带。

这里有大量三面环山的马蹄形山谷和两山夹峙的峡谷。并在其他天气尺度系统的参与下,造成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

板桥、石漫滩、田岗、竹沟、薄山等大中型水库垮坝,58座小型水库在短短数小时间相继垮坝溃决。

其中板桥水库垮坝,最大出库瞬间流量为每秒7.9万立方米,15米高的洪峰咆哮而下,在6小时内向下游倾泄7.01亿立方米洪水。

在大坝至京广铁路直线距离45公里之间形成一股水头高达5-9米、水流宽为12-15公里的洪流,京广线被冲毁102公里。

垮坝时,正值凌晨1点。洪峰所到之处,数万人员在睡梦中被吞噬,一座座村庄瞬间荡然无存,诸市镇化为乌有。

这次罕见天灾,总遇难人数最少的报道是2.6万。

758暴雨的降水强度、次生灾难,被定为千年一遇乃至万年一遇。

这次河南的降雨为何如此极端?

那么,这次强降雨又是什么天气系统造成的?

去年解析长江洪水的时候,大家知道,中国的雨带也多呈西南——东北的倾斜走向。

这是西南季风的暖湿气流,在副热带高压北边流过,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于是冷暖相汇,形成了降雨带。

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能自东向西携带太平洋水汽突入中国的,就只有副热带高压南边活动的台风了。

这一次河南暴雨,来自太平洋的水汽成为主角。

这就是今年“拉尼娜”尾声带来的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北,而且是异乎寻常地偏北。

副热带高压以往一般只到黄河流域,这次直接跳上了东北、日本海,让东北一度出现了罕见的高温。

这就在副热带高压南侧,让出了水汽通道。

大尺度环流背景对强降雨的产生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得有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

更不巧合的是,在东海、南海方向,分别有第6号台风“烟花”、第7号台风“查帕卡”。

来自热带西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被位于琉球群岛东南一带的第6号台风“烟花”助推,长驱直入2000公里,深入中原大地;

传统的来自北印度洋、孟加拉湾的西南季风,被广东西部近海的第7号台风“查帕卡”助推,长驱直入2000公里,向北来到中原大地。

可以说,正是因为最近数日这两个台风的发展,大幅加强了水汽输送,导致了降雨的显著增强。

水汽进入河南,在遇到太行山和伏牛山后,水汽在山地迎风坡剧烈抬升,导致极端强降雨。

最后,就是形成了低压涡旋这个夏季常见的暴雨天气系统,强降雨的动力条件也很足。

更不凑巧的是,这两天,台风“烟花”移动缓慢,导致大气环流稳定,水汽源源不断地涌入河南。

在台风“烟花”与副高之间,气流形势能够长时间维持东南-西北走向,把太平洋的丰沛水汽浩浩荡荡地送进大陆。

副热带高压的极端北抬,两个台风的涡轮助推,印度洋、太平洋的水汽合流,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和特殊的天气形势;

叠加低涡和山地迎风坡的剧烈抬升,环环相扣的配合导致了历史级气象事件的降临。就这么产生了极端强降雨!

周三21日过后,随着台风“烟花”逐渐靠近大陆,水汽输送被台风逐渐截留,河南河北的强降雨才会减弱,完全结束可能得等到23日。

这次强降雨,持续时间长。从17日开始,一直延续到23日,整整一周时间。

由于降水持续时间比较长,且强降水发生的区域比较集中,造成河南西部、西北部,山西、河北南部山区山洪、地质灾害风险明显增高,太行山区和山前地带需要高度注意山洪与地质灾害。

早有预报,但略有偏差

在如此令人感觉突然、狂暴的极端暴雨面前,不少人开始质问,天气预报呢?

实际上,早在上周六(17日)的晚上,我们就注意到了这场即将发生在河南北部的超强降雨。

这是17日下午,郑州以北,太行山南麓的焦作市的警告。

这显然就是根据河南当地的天气预报作出的严格应急预案启动,毕竟焦作就位于太行山脚下,是地形降雨的首选位置。

当时,还有一些人怀疑500毫米降雨的真实性。

现在证明了,500毫米降雨是真的,只是时间、位置略有偏差。

南移100公里,时间晚了1天,暴雨中心来到了大平原上的省会郑州。

当然,当时郑州也发了预报,只是被认为是暴雨次中心,强度没有焦作那么大。

中小尺度的局地误差,是可以理解的。只是以后需要记住,一个地区防范暴雨,其他相邻地区也应做好准备。

在天气预报中,暴雨预报被公认为世界性难题,即使是发达国家,24小时的暴雨预报准确率也仅达22%左右。

以目前的预报能力,往往只能提前预报局地强天气可能出现的范围,还不能提前预知其发生的准确位置。

天气、气象、大气是一门高度混沌的体系,微小的变化就能带动整个系统的巨大的不确定性。

这才有了“蝴蝶效应 ”一词: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至于说人工影响天气,仅能在很小的局地范围,诱导提前降雨,提前释放一些能量而已。

像7月12日北京的一场大雨,在北京市域范围内,降水总量就接近19亿吨,亿吨,不是万吨。

这根本不是人力能够驱动的。

一次台风的能量,至少相当于2000万颗氢弹。大范围尺度天气系统,标尺单位动辄3000公里。

如果人类能够主动操控天气,那说明人类已经是一级行星文明了——这意味着他们可以主宰这颗行星,利用这个行星能源的总和。

是星球上的绝对主宰者,可以随心所欲的控制天气、河流、土地、其它生物、海洋甚至地壳内物质的变化、兴衰。

人类文明离这还早着呢,现阶段只能趋利避害,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在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21世纪,应对好风险挑战!

愿郑州平安!祝河南无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