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卓舒、杨卓舒简介?

2023-04-22 01:47 86次浏览 财经

1993年,福利分房即将要改革的风声刚刚吹出,在《河北日报》当发行处副处长的杨卓舒,在办公室怎么也坐不住了,因为工作的关系,他敏锐地预感到,这将是前所未有的入行时机。

这一年,他已经40岁,干了20年的报社工作,先后担任过记者、编辑,如今爬的位置也不低,但未来的日子肉眼可见,杨卓舒觉得人生不能仅限于此,面对社会层出不穷的各种变革,杨卓舒毅然决定扔掉金饭碗,辞职下海了。

辞职后的杨卓舒,和亲戚朋友,七拼八凑借来了十几万元,准备投身房地产大干一场,可十几万能盖房子吗?当然不能。当时知道他要入行房地产,亲朋好友都做好自己借出去的钱打了水漂的心理准备。

但杨卓舒有办法,用他的话说,就是一瓢水浇下去,引出的是源源不断的水流。

杨卓舒有两下子,他这一瓢水,短短一个月时间,就换来了4600万。他的第一桶金就这么轻松拿到手了。

1、空手套白狼

很多年以后,提起杨卓舒的发家史,外界依然习惯称他是“空手道”,但杨卓舒丝毫不介意,反而有点沾沾自喜。

有一次记者采访他,杨卓舒美滋滋地答:“用最少的资源做最大限度的事情,那是我的商战经典,我觉得那是我的光荣,是本事。”

1993年,辞职后的杨卓舒在石家庄看中了30亩地,他又从朋友那里借来一部二手韩国大宇车作抵押,勉勉强强算作了农民的青苗钱,把这30亩征下来了。

征完地,杨卓舒又揣着从各处借来的十几万去找了家砖厂,要求是让工人来回往工地上拉砖头,让外人觉得这个工程建设得热火朝天。

到这里,杨卓舒的钱已经花了个精光,下一步怎么办呢?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需要他的老东家帮忙了。

于是杨卓舒找到了《河北日报》想发个广告,没想到被拒绝了,杨卓舒不服气,又央求在《石家庄日报》的熟人,这一次成功了,《石家庄日报》为杨卓舒做了一整版广告,内容非常抢眼:

“卓达别墅每平方米1588元,没有福利分房了,到卓达花园享受福利物业。”这句口号在当时的石家庄市风靡一时。

要知道,这个价位,比当时一般商品房还要便宜上400块钱。与此同时,杨卓舒还承诺为业主提供卓达福利物业,所谓福利物业,就是包括绿化、开水以及乘车等六十余项服务全部免费。而且,水电和供暖费用也远远低于其他地产厂商。

口号喊出去了,可实际上那30亩地还一片荒芜,寸瓦都没有呢。

但由于杨卓舒走了低价高端的路子,这个消息在石家庄迅速传播开来,这让很多意图买房者欢呼雀跃,蜂拥而至。

杨卓舒仅用了短短一个月时间,就通过订房款筹集到了4600万元。

这些钱,杨卓舒拿出其中的一部分资金用于楼盘建设,剩下的,就成为了杨卓舒建立卓达集团的起步资金。

这里还有个插曲,楼盖到一半时,钱不够了,杨卓舒就用期房去换钢筋水泥,最终以极小到忽略不计的投入,让自己成为了千万富翁。

一年后,卓达别墅如期交付,然而等居民收房时才发现杨卓舒许诺的别墅,不过是普通的住宅楼,虽然上当了,但由于价位的确非常便宜,福利也不错,也就没有多少人计较。

实际上,杨卓舒这步棋走得非常险,哪一步有点差池他就将万劫不复,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杨卓舒的房产公司在行业里一炮而红,被称为“商业鬼才”。

第一次出手就站稳了脚跟,杨卓舒又马不停蹄地去三亚、呼伦贝尔等城市拓展项目,他的卓达集团也在杨卓舒的带领下一路高歌猛进。

2000年,杨卓舒不仅向旅游地产领域进军,还涉足了教育行业,在北京建立了卓达大学。一时之间,风光无限。

2001年,还不到50岁的杨卓舒,就登上了《福布斯》杂志,以47亿元的身家在大陆排名第15,并成为河北省首富。

之后,他连续四年霸榜河北首富,在石家庄,杨卓舒和他的卓达集团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且颇有威望和影响力。

从借钱下海到几十亿身价,杨卓舒只用了短短九年时间,财富的飞速积累之下,杨卓舒飘了,他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盖房子做楼盘,再加上不想出纳高额的土地出让金,他决定接下来要搞点大的。

2、从房地产商到吹牛大王

1999年前后,随着业务的扩张,杨卓舒的盘子也越来越大,那段时间,卓达账上赋闲了十几个亿的资金,干嘛好呢?

用杨卓舒自己的话就是:“我一直想做出几个产业复合模型,能无限地复制,能吸纳更多的就业,创造更多的产出。”

啥叫产业复合模型呢?简单说,就是不止单一的开发房地产楼盘,而是将产业与城市融合,还不懂的话,再直白点,就是以产业为名进行圈地,再帮地方政府搞基建。

那段时间,造城风潮在各地兴起,杨卓舒顺势而为,他的第一个造城项目,还是在石家庄。

当时,石家庄有三千多家小服装厂,杨卓舒认为开一个服装产业园,将这些小服装厂凝聚在一起,一定大有前途。

那个时候石家庄郊区的地很便宜,5万元一亩都没人要。杨卓舒和地方政府一拍即合,很快,占地360亩的服装产业园拔地而起。

在造城的过程中,杨卓舒不是没遇到过问题,比如产业园所在地涉及到4个村子的土地,征占往往是最困难的一关,如果是单纯的房产开发,难度会非常大。

但做产业则不同,杨卓舒后来说,当时各个村都跟他们提了一个条件,安排500到700人到你的服装产业园上班去,我们就同意。最后,四个村子共安排了2000多人就业,事儿就这么解决了。

这大概也是杨卓舒打算做产业复合的原因之一。

石家庄试水一举成功,杨卓舒一鼓作气,又跑到了山东威海,在一片荒凉的盐碱地上搞了个更大的,他直接规划了一个包括酒店、住宅、商业,甚至还有一座海港的度假区,占地达2000万平方米,总投资600亿元,而这个地方最初“一亩地三万块钱都没人要”。

最辉煌时期,卓达的业务涵盖了养老健康、文化旅游、现代农业、低碳智慧城市建设等实业。

项目遍及全国二十几个省市,还走出了国门,分别在马来西亚、俄罗斯、蒙古等国进行大开发。

杨卓舒作为卓达说一不二的老大,他的喜好,决定着公司的走向,能包十亩地绝不包三亩地,能做大的绝不做小的,这种性格,让杨卓舒在运营公司上十分冒进。

随着产业城一处一处地建起,这种长线投资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卓达的资金链日益紧绷,一着不慎,崩盘在即。

然而,和实际情况恰恰相反的是,随着卓达的名气越来越响,杨卓舒的社会地位却越来越高,他不断地向外界树立成功企业家的身份,并刻意制造自己对社会的影响力。

比如从2004年开始,卓达集团开始冠名感动河北人物评选,冠名了整整十年,到2015年,感动河北人物评选才改为“福彩杯”。

这十年,杨卓舒经常作为重点邀请的嘉宾公开亮相,并在卓达集团全国各地的办公室接受媒体的对话采访。

还比如,赚了钱的杨卓舒,也赶潮流做慈善。2009年还获得了“中国十大慈善家”的称号,人称慈善富豪。

照这样来看,杨卓舒也算得上是成功的企业家,那么他究竟是因何成为了吹牛大王呢?

这还得从他冒进开发说起。因为企业项目发展得太快,而杨卓舒又过于依赖借贷,慢慢地,资金周转就出现了问题。

2008年的时候,杨卓舒在山东开发项目时认识了搞新型材料的一个人,名叫纪勇,之后,杨卓舒在纪勇的引导下,搞起了建筑新材料。

所谓建筑新材料,实际上就是一种配合模块化建房的建筑板材,原料也不新鲜,构成主要就是建筑垃圾,工程废料等。

卓达将这些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通过多道工序,最终形成固定尺寸的板材。

即便是外行人,从这点来看都可以看出所谓建筑新材料不过是个幌子,但为了让外界相信新材料很牛,他利用此前获取的土地,在很多城市都建立了新材料生产基地。

为了展现新材的特性,卓达还特意在基地内设置了参观区。在演示下,人们会看到这种板材不仅可以用于建筑,也可以直接用于装修。

他们还设置了一个专业的实验区,用以展示板材拥有极强的耐高温性和抗冲撞性。

从这时开始,杨卓舒从一个房地产大佬,开始变成了吹牛大王。

吹什么?就吹自己这新型板材。

杨卓舒声称,传统建筑要三年,卓达新材只需一年。卓达正是凭借这种新材料,才拿到了千亿订单,并获得了高额利润。

名号打出去以后,杨卓舒又琢磨出一个所谓的理财产品。

开弓没有回头箭,杨卓舒试图以民间融资来挽救自己的资金链,他的嘴一张一合,牛皮越吹越大。

为了让大家都来投钱,杨卓舒故伎重演,把自己入行首战的经验,复制到了这次融资当中。

2015年5月28日,一份卓达新材的红头公告飞散在石家庄大街小巷。

公告名称十分扎眼:《请您认真阅读以下条款,您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不是一份广告,这是一个公告,它可能改变您和您家几代人的命运》。

公告是这样说的,只要你参与卓达新材,那你就是帮助中国经济腾飞,经济腾飞,就意味着这是源源不断的财富。

投资卓达太阳城理财项目,四年后返还本金,作为回报,投资者可在卓达集团的石家庄太阳城项目,获得一套与本金同等价值的住宅,投资卓达新材的理财项目,不仅年化收益率20%起步,更有机会获得公司股份。

如此高的回报,再一次让老百姓蜂拥而至,不少人甚至掏出了家底投给了卓达,石家庄当地更是奉其为财神爷。

然而,雪球越滚越大,杨卓舒开始满嘴跑火车。

集资不久,就有一篇名为《卓达新材百亿融资术》的文章对卓达理财项目进行了大起底,将卓达这红口白牙讲出来的新材料订单、以及民间高息融资的内幕公之于众。

舆论顿时哗然,一时间很多人找到卓达来退钱,但杨卓舒的生猛就在于此,老底都揭穿了,他还能面不改色地接着吹。

他马上录了一段视频回击这篇文章,不得不说,杨卓舒的心理战术玩得很好。

先是肯定自己的新材没问题,不仅与俄罗斯签订了每年6000亿元的大合同,更是大放豪言:“反对卓达,就是反对普京”。

第二步,展示自己财大气粗,还钱分分钟。“不就是点钱吗,不就是100亿吗,我告诉你们1000亿也没事,只要杨某人在,1000亿也是小不点钱。”

最后,加以恐吓“你们现在有人要退款,我可能告诉你随便退,但是退了以后我们就把你记入黑名单,永远不要再回来。”

三步之后,原本要退款的人又动摇了,毕竟,卓达在当地的威望是非常高的,人们更愿意相信这样一个企业家,也不愿意相信自己上当受骗了。

就这样,前前后后有近40万人参与了投资,投资额达百亿,七成为石家庄本地居民,大多数为中老年人。

此时,大厦将倾,为时已晚。

3 眼看它起宾客,眼看它楼塌了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当了这么多年的成功人士,杨卓舒站在财富的顶端,再也下不来了。

实际上,靠所谓理财集资来的钱,早就被杨卓舒拆东墙补西墙了,这种典型的“庞氏骗局”,成为杨卓舒的“催命符”。

实际上,从2016年开始,杨卓舒承诺的兑付就开始无期限延期。再加上2015年的爆料,对卓达产生怀疑的人便越来越多。

从这一年起,杨卓舒逐渐成为“老赖”,被列入了失信人名单。

但此时的杨卓舒,收手已经来不及了,他只好不断维持着这个骗局,并想办法解决资金问题。

从2017年到2019年,杨卓舒依然持续地在全国圈地搞项目。

都千疮百孔了为什么还要搞项目,当时有人分析称,卓达希望以此来掩盖危机,也希望将更多的人和自己捆在一起,寄希望于出现奇迹。

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2019年的一天,杨卓舒和儿子,一起走进了公安局的大门,这场持续了近4年的巨大骗局,终于落下帷幕。这位昔日首富,也跌落神坛,成为人人唾弃的罪人。

而就在他自首的前8天,还出席了与央企中铁建工的签约仪式,双方计划合作一个面积达350万平米的建筑项目。

不知是什么原因,让杨卓舒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之际,还能竭力维持着成功企业家的形象。

但这场闹剧下来,最终受害最大的仍然是那些普通投资者,杨卓舒以投案收场,可他们却面临的是血本无归。

2003年的时候,是杨卓舒霸榜福布斯排行榜的那几年。

有一次他接受采访时,谈到福布斯排行榜的价值问题,他说了这样一段话:

“福布斯富豪排名中,有一些人因各种原因落马,产生了一批问题富豪,甚至有人认为福布斯排行榜是‘魔鬼榜’、‘黑名单’。这些现象的发生都很正常,关键是在于人们怎样去正确认识看待福布斯排行榜,怎样从积极的角度来引导全社会尊重企业、善待企业。我们关注财富的多少,更应该去关心去财富的背后。 ”

当年说这段话的杨卓舒,大概不会想到,自己财富的背后早已千疮百孔,而他却千方百计想掩盖。

更不会想到,十多年后,有40余万人选择相信他善待他的人,被他骗光了家财,而杨卓舒自己,也终于成为他自己口中“问题富豪”的一份子,为自己曾经的“预言”,画上了准确的句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