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了解了布坎南的思想诞生和发展,你已经认识到政府也会失灵。而面对这个问题,解决的思路就和今天介绍的经济学家有关。她是第一位女性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对中国人来说不陌生,因为她在中国的学生不少,甚至还有她同名的学友会。她就是奥斯特罗姆(Elinor "Lin" Ostrom,1933.8.7-2012.6.12),中文名欧玲。

1933年,奥斯特罗姆出生于加州。她童年的时候,正值大萧条的末期。她从小就很能干。在自家院子里,帮妈妈灌水种菜。每当收获以后,吃不完的蔬菜,还能做成罐头。这种工作习惯,她保持了一生。学者毛寿龙是她学生,他就说奥斯特罗姆很努力,很有学术精神。每天4点起床,工作十多个小时。

奥斯特罗姆

1、加州水资源滥用的思考

童年经验,不仅养成了她的勤劳,也给她的研究,提供了最早的案例。你知道,种菜耗水。印象中,大多数人会把加州和阳光海滩联系在一起。但去过就知道,加州缺水,而且经常发生森林大火。原因就是太干燥,空气中都带点烟味。

加州农业发达,人口密度高,水是珍贵的公共资源。大家在使用上,需要彼此协调,所以当地居民,往往会成立水协会。甚至为了水资源的合理使用,还会打官司。这对奥斯特罗姆的影响很大,把她知道的很多细节写入了博士论文。

成年后,她进一步研究了加州水资源利用。加州淡水主要靠地下水。最开始没太多限制。大家都拼命用,你如果不用,别人也会用,这就形成一个恶性竞争。随着地下水抽取过度,引发海水倒灌。问题严重了,不仅地下水水质受到影响,可能还会威胁整个加州的用水。

这时候,对于水资源的使用问题,大家就不得不重视起来。过去主要靠打官司解决这类问题。但这次,打再多官司也解决不了。为什么?原因有两个,首先政府没有统一部门来应对,而各州法律的规定也不一样。其次市场上,淡水的几百个生产者所在地很分散的,规模也不一样。有的只是拥有一口井的农民,有的可能有拥有很多井的政府部门。更不用说,水的消费者,也是分散的。

到底应该怎么办呢?在经历了漫长的扯皮与官司之后。终于,八成以上的水生产者,坐在桌子边,达成了个协议。一方面减少地下水抽取。另一方面保护水资源,建设特别区,征收抽水税,补充淡水等。

这个协议能达成,那是相当的不容易。因为水涉及各方利益。除了生产方,还有联邦政府、州政府,外加大大小小市级政府。更不用说,各类私人公司和协会。在协议中,所有人都不同程度参与协商。同时,结果也不是哪一方可以单独决定。没有一方有权力一锤定音。大家扮演各自角色,共同解决了问题。

2、多重参与者构成的多中心治理模式

奥斯特罗姆总结说,多重参与者构成多重中心。这也形成了新的多中心治理模式。这种模式超越以往思维定式,并且,这种治理模式,也对社会学中著名的公地悲剧的解决方案做了探索。

所谓公地悲剧,来自英国经济学家哈丁。他指出,如果让牧羊人在公共牧场放羊,每多一只羊,牧羊人就多增加一份收入,同时也会加重草地的负担。如果每个牧羊人,都只顾追求自己的利益,肯定会不断增加羊的数量。最后的结果,就是草地过度放牧,以致荒芜。

那怎么办呢?经济学过去有两种思路,私有化或国有化。前者呢,让草地属于牧羊人自己。他自然会计算放羊数目,平衡短期收入与长期利益。或者,让牧场被纳入政府的管理之下,管理者也会兼顾长期与短期的利益,并作出平衡。

这就是最佳答案了吗?我们学过经济人自利理论,也学过布坎南关于政府失灵的理论。有了这两个理论做基础,再来看这个问题,相信你就觉得没那么简单。先看看来私有化的方案,如果让牧场私有化,就意味着这片私有的牧场,只有一部分牧羊人可以用。对原来可以使用这片牧场放羊的其他人,算是福利损失。那么采取国有化的方案呢?这可能也将陷入监管不力的泥潭。羊的数量可能被正确的控制了。但放羊人的追求更大利益的动力,却降低了。

更关键的是,有的资源,没法私有化。比如全球气候、海洋。 左也不行,右也不行,怎么办?奥斯特罗姆给出了第三条道路,这就是她作为开创者,提出来的“公共池塘”模式。这个模式简单来说,是指如果某类资源是可再生的,同时又是相当稀缺,而且所有使用这一资源的人,可以互相伤害。就好比你小区的池塘,虽然表面上人人都有份,但并不属于某一个人。

那么公共池塘,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如何协调减少损失,增加产出。奥斯特罗姆的解决思路,就是产权混合,在使用池塘资源的群体内部采取自治,每一个使用者在选择自己行为时,必须考虑其他人的选择。这样,可以通过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自治行为,来解决公地悲剧。加州水资源,最早过度开采。正也体现了公地悲剧的特征。最后的解决思路,依赖于各方协调。

这种模式,走出了不是政府就是市场的二元模式。奥斯特罗姆让大家明白,通过自治组织来管理公共物品,也是一种选择。而且,多种管理方式可以并存,往往也更有效率。治理模式好不好,关键看效率与公平。要实现这点,就需要各个利益方,能够平等传达诉求。越多利益方介入到政策制定和组织管理,最后结果,也就越有利于所有相关的人。说到底,公共池塘,就是让尽可能多的利益相关者,为自己发言,从而融入治理过程。通过磨合与谈判,得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安排。

3、产权是一个网络

今天,不少互联网公司都走向了平台生态。平台,具有一定公共性,这对管理能力提出更高挑战。维持平台的生命力,更需要发挥各个参与者的管理动力。比如现在二手买卖越来越多,很容易有纠纷,怎么办?如果是一手货,判断相对简单,平台自己就可以做。二手货,判断就困难很多。有的公司,就是引入大众陪审团制度。让围观者来判断买卖双方的纠纷。如此,分散了管理压力,也动员了平台参与者。

奥斯特罗姆的理论,还有助于改变我们对产权的理解。以往,大家都认为产权是单一的、明确的、排他的。但是这样界定产权的话,则很难解决公地悲剧。现在,经济学家逐渐认识到,产权不是单一的,更像一束光,内部其实有七种颜色。权利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分配。在这方面,奥斯特罗姆走得更远一点。她认为产权是一个网络。各方可以在其间随意穿插。通过自发的组织,来寻找相关问题的最优解。

你想一下微信群就明白了。群属于谁?你可能说,属于群主。但离开微信,群也不存在。所以微信群,某种意义也属于腾讯。更关键的是,离开群员,群也没有意义。所以产权,属于群主、腾讯与群员。大家的权重有所不同,责任也有所不同。好的微信群,其实就实践了多中心逻辑。不是群主一个人在活跃,也有活跃的群员。说的更深一点,如果群员或者群主,可以参与到微信规则制定改变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那么,微信会更有活力。这也是公共治理的微观运用。

奥斯特罗姆的研究理论并不是凭空出现。现在人人都说私有产权的理念,但人类社会很多是从公共产权开始的。在灌溉、水源、土地等问题上,今天很多地方还是这样。回顾历史,复合产权存在也很广泛。

比如在中国,农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水资源就很重要。传统宗族村落械斗,很多时候与争夺水源有关。学者指出,中国灌溉的两千年历史,也是治理方式进步的历史。秦汉时,灌溉最开始依靠官府治理和协调。唐宋后,国家对于水利建设的拨款开始减少,民间力量兴起,国家也鼓励,民众投资兴建灌溉工程。此时,灌溉是民间力量和政府力量的结合,灌溉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元清后,灌溉进一步民间化,甚至管理人员,来自地方推举。灌溉水平也进一步提高。你知道,明清时代人口出现大爆炸,这主要建立在农业发展基础上,其中,好的灌溉水平,应该尽了一分力。

产权从单一到网络的意义,除了可以用来理解历史,还可以思考未来。从共享单车到房屋出租,我们已经看到一些新颖的变化,或者说,开始出现更符合产权网络的特征。奥斯特罗姆的理论,也重新解释了人和人之间的组织关系。真实世界中提供服务的组织者,除了市场与政府,还有人群的自组织。往更深一点说,人群自组织才是真正的源头。

奥斯特罗姆被大众记住,和女性身份有些关系。在今天,大家还是常感叹女性经济学家太少。而在她的时代,即使拿到博士,很多大学也不愿意雇佣女性。她的很多研究,其实是和丈夫文森特一起完成。有人说,诺奖只颁发给她一个人,也许就是因为她是女性。或许,有一天,当大家不再介意经济学家性别的时候,经济学,才算是两性平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