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骨折恢复期很长。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现在有了国产机器人"医生",不仅是普通的骨折,甚至连颈椎、脊柱这样的大手术,很多病人第二天就可以下地走路了!

【脊柱打十来个钉子 一次性精准定位】

来自宿迁的张先生身患强直性脊柱炎10多年了。今年11月,他的病情突然加重,除了严重的脊柱畸形外,还伴随胸椎骨折。

像脊柱这样的部位,孔多而且形态复杂,很多血管、神经在里面,手术难度很高。张先生光光脊柱部位就需要打10来个钉子,一个不小心,就有瘫痪的风险。考虑到张先生才34岁,而且是家里的顶梁柱,医院决定为他实施机器人手术。

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余利鹏表示,传统手术中每个椎体要插一根针进去,透视确认这个位置好不好,再把针拿出来打螺钉。这样下来,第一比较耗时;第二徒手打会有偏差。有了机器人可以减少流程,反反复复定位透视这样的步骤,一次性非常准确把钉子打进去。

【比纸还薄 机器人手术误差仅0.1毫米】

以往,如果是严重变形的脊柱的话,片子反映出来是平面、重叠的影像,影响医生的判断。但机器人在手术时,首先利用三维影像扫描到显示屏,然后通过导航,帮助手术医生进行三维立体定位。

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殷国勇介绍,医生手术的时候,手在运动时会有误差,但机器人按照人的设计去运动,它就很稳,只有0.1毫米的误差。

精准度提高了,手术时间也缩短了,病人愈后也要快很多,预计明天张先生就能出院回家了。目前骨科手术机器人可以运用到脊柱、关节、颈椎等各个精细部位,不过暂时尚未纳入医保,费用相对较高。

据说这个国产机器人名叫天玑,跟进口机器人"达芬奇",各有所长,也希望这样的国产机器人应用得更广泛,为患者去除病痛。

(汤安佶 张健 报道)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