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有温度,热点有态度。点击“关注”,每天一篇,猫叔陪你聊热点!
01
如果你知道生命的最后期限,你会做什么?
记录片《生命里》,就记录了这样一群身患不治之症,正等着死亡的人。
他叫陈晓军,是一位中年父亲,生活的压力让他从来不敢去医院看病,因为钱要给“女儿攒着”。就这样拖着拖着,直到被查出癌症晚期。
他躺在病床上,告诉护士,自己有两个心愿:一是不要疼,二是能下床走路。
他总觉得“治一治”就能像以前一样走上几步,如果能站起来,就可以自己锻炼多活几年,看着唯一的女儿出嫁。
但当医生告诉他,因为肿瘤压迫了神经,即便把肿瘤拿掉,神经也受到了损伤,可能没办法站起来时,他的眼神瞬间暗淡了下去。
在生命的最后两天,他经常陷入昏迷,却强撑着身体要立遗嘱,把平时辛苦攒的钱都留给了女儿。在用颤抖的手签下自己的名字后,带着遗憾沉沉的睡去了。
她叫鲁胜兰,68岁,是一个豁达洒脱的病人,被诊断为乳腺癌晚期。
在仅剩的一个月生命里,她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不想死在女儿家里”。
躺在病床上的她,并没有因为死亡而感到恐惧,也没有因为旁边病友的离世而情绪消沉。她常常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经历,她说人生中最难忘的时间,是在新疆援建的时候。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上海人,那段背井离乡的经历至今都让她难忘,但也是无比“幸福”的:新疆的瓜果实在是太好吃了,那个哈密瓜,就是呜呜呜,像吹口琴一样吹过去。
在第25天的时候,临终前的她给孩子们录了一段话,就这样安详的离开了。
和鲁奶奶一样,在吴留生最后的生命里,魂牵梦绕的地方,永远是那个一生给自己留下最难忘回忆的地方。
那是她生病后,做梦都想回去的故乡—嘉兴海盐。虽然并不遥远,但她的身体再也无法支撑她回去了。
最后,她只能拜托儿子,去家乡拍回一些照片,圆了她的思乡之情。当她半躺在床上,看着出生的故乡时,泪流满面,最终她还将回到那里,就像小时候呱呱落地一样……
在弥留之际,他们都会被送到一个叫“关怀室”的房间。这里刷着浅粉色的墙漆,灯光是温和的暖黄色,没有呼吸机,没有任何抢救设备,唯一陪伴他们的,就是医生、护士与亲人。
02
人应该怎样离开这个世界?
生命的轮回,本就是一场自然规律,谁都无法左右,谁都无法逃避。可很多时候,我们能欣然地接受新生,却无法面对死亡。
在纪录片里,陈晓军、鲁胜兰、吴留生只是这个医院里的一个缩影,还有200多人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没有选择普通病房,没有选择插管治疗,而是选择了安宁病房,也叫临终关怀科。
这里的医生、护士和患者都很清楚,自己的生命最多还有3个月。但这里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在生命的最后,让他们高质量的活着,并安详的离开。
舒缓治疗是安宁病房里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医生和护士每天都会跟病人聊天,给他们做心理辅导,尽量完成他们的遗愿清单。以减轻他们的疾病症状、延缓疾病发展,让生命走得温暖。
就像护士张敏说的那样:优生是一种权利,优死同样是一种权利。
这个医院有位病人,是知名大学的英语教授,他有一个儿子,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和工作关系,疏忽了对父亲的照顾与护理。
老人被送来时,全身的卫生状况堪忧,连手指甲里都是残留的排泄物,两三个小时如果不帮他翻身,就会生褥疮。
医护人员赶忙帮老人清洗,儿子知道后,自责不已。他不是不爱自己的父亲,而是力不从心顾及不周。
阿图·葛文根在《最好的告别》一书说:
他们最害怕的并不是死亡,而是那之前的种种状况——丧失听力、记忆力,失去最好的朋友和固有的生活方式。
而临终关怀,恰恰就是疗愈痛苦。
演员张嘉译,就曾在《急诊科医生》的片尾中,讲过“舒缓治疗”:
在生命终末期,很多治疗对于患者生活质量,或者延长生存时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造成创伤,会让患者非常痛苦。
过去,我们只能用止痛药来尽量减轻患者痛苦,现在我们知道了还可以陪伴和倾听。
人到底应该怎样离开这个世界?
用网上曾经一句很火的话来作为回答:人间最妥帖的尊严,体现在生命的起点与终点。
世间诸多的悲哀,归根结底不过是,初生时如蝼蚁,垂老时如草芥。
03
死亡教育,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堂课。
在纪录片里,有这样一幕:
几个护士站在护士站里讨论,说很多病人到了最后,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了家属活着。即使觉得太痛苦了,实在无法忍受了,却依然在接受治疗,必须让自己活下去。
很多人,体面的生活了一辈子,却做不到体面的,平静的离开。
曾有一个微博大V,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他有一个从小玩到大的好友,前两年被诊断出患上了骨癌。为了保命,在家人的建议下,他做了截肢手术,原本天天都要去打球的他,失去了左腿。
但截肢并没有能阻止癌细胞的扩散,当再一次复发后,他住进了医院。那段时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出去走一走,去球场边看一场篮球赛。
但直到他被推进抢救室的那一刻,都没能实现这个小小的愿望。
在漫长的抢救过程中,亲友担心他快不行了,哀求医生让他们进去见一见。最后医生勉强答应了,但规定间隔两小时进去一次,每次只能进去一个人。
因为时间太长,等在外面的女友走了,其他亲友睡着了,直到被叫醒的时候,才得知他已经去世的消息。
虽然我国每年大约需要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病人超过750万,但很多人还没完全接受临终关怀,很多家属也完全不理解临终关怀。
就像在记录片里,有的家属到了安宁病房,会说:“这个病房挺好的,装修得很漂亮”,但另一个家属则会说:“好有什么用,到这样的病房来都是等死的……”
中国人,真的太缺乏“死亡教育”了。
从经济学人发布的《2015年度死亡质量指数》报告里,我们可以看出:英国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大陆排名第71。
重病患者的最后生活质量有多差,可想而知。
在《寻梦环游记》里,就讲了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
墨西哥人对待死亡的欢乐态度,会让生命,让生活,让死亡,让一切都变得真切而温暖。
也让我们对死亡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死亡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以另一种形态重新开始。
而当我们无法左右死亡时,我们应该学会尊重,让即将面临死亡的人,有尊严的活着。
临终关怀志愿者纪慈恩,在《演说家》中曾谈到:
每个人临终前,想到的都是爱,而关怀是爱在临终前,最温情的承载。
所以,正确看待死亡、尊重死亡,是我们最应该学的“告别教育”。而对死亡最大的尊重,就是体面,就像我们出生一样。
原创不易,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你的点赞、转发与留言,是猫叔最大的动力!
1.文章《『纪慈恩』纪慈恩微博…》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纪慈恩』纪慈恩微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