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高扬]米高扬公司?

2023-04-20 18:27 49次浏览 财经

2004年1月16日,中国外交部档案馆宣布公开1949年到1955年新中国上万份秘密档案,引起海内外的高度关注。

因为新中国成立后的6年时间,也是美苏两极争霸局面的形成并稳定的时期,所以同样作为大国的新中国在美苏之间的抉择就成为各国关注的话题。而彼时的新中国,正处于和苏联的全方位友好中,尤其是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后,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大国更是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蜜月”期。

那么,中苏两国的蜜月期到底是从何时开始的呢?静夜史认为标志性事件是1949年1月30日苏联特使米高扬秘密访问西柏坡。

而米高扬之所以万里迢迢、不辞辛苦地来华,根本原因在于此时中苏领导人,也就是毛主席和斯大林,已经到了不得不碰头的时刻。

从1946年6月内战爆发开始,我军就和国民党反对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面对美国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实力整体处于劣势的我军困难非常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毛主席曾不止一次地请求斯大林予以军事援助。

但这些请求无一例外都被斯大林驳回了,理由是此举会干涉中国内政。而斯大林之所以“袖手旁观”,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美苏争霸逐渐开始,但苏联在远东实力弱于美国,所以斯大林担心如果苏联介入我国内战,必然招致美国对苏联的报复;

二是委员长为了反共,在东北、蒙古等问题上不断对斯大林妥协,这让斯大林在援助我们的问题上有所顾忌。

事实上,直到1949年内战大局已定,斯大林都承认南京国民政府。

作为苏联的领导人,斯大林虽然是社会主义阵营意识形态的最高领袖,但却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务实者和实干家,当年为了卫国战争的胜利,斯大林可以和德日法西斯媾和。那么为了战后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利益,苏联当然也可以随时放下所谓的意识形态之争。

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斯大林“亲近”南京国民政府也就不足为奇了。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前一天,苏联迫使南京国民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保留了苏联对旅大军港和南长铁路的占有,推动了蒙古的分立,可以说斯大林在南京国民政府身上拿到的利益太多了。

相比之下,毛主席则不会为了抗击南京国民政府而出卖更多主权,所以斯大林当然对远东的利益有所顾忌。

所以在1948年4月22日解放军收复延安后,毛主席提出到苏联面见斯大林时,斯大林再度选择了拒绝,表示国内战事正酣,此时不便离开工作岗位。加上此前的几次拒绝,三番五次的碰壁让毛主席非常不悦,而斯大林依然不为所动。

但问题是内战的局势日渐明朗,尤其是三大战役的陆续胜利,使战争的天平迅速倾斜,各国都不得不面临“改朝换代”的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等西方国家纷纷表达出和我们建立联系的姿态,这让斯大林也不能继续“沉默是金”了。

要知道,一旦美国将我们拉过去,即便没有完全倒向西方,也会让苏联在远东芒刺在背,所以斯大林对毛主席表示,自己会派一名德高望重的委员前往中国,听取中国同志的意见,而这个人就是苏共政治局委员米高扬。

事实上,早在1948年5月,斯大林就向毛主席表达了要派人到中国听取中国同志意见的计划,但直到1949年1月30日,也就是平津战役结束的前一天才姗姗来迟。

1949年1月26日,米高扬一行4人从莫斯科动身,先飞到旅顺口,而后转机飞到石家庄,后乘车一路赶往西柏坡面见毛主席。

见到毛主席后,米高扬先是将斯大林委托的见面礼即一块毛料奉上,而后又表示自己是带着耳朵来的,主要听中国同志的声音,不参加讨论决定性的意见,希望大家谅解。

米高扬在西柏坡先后逗留了一周多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分别同米高扬进行了会谈。为了使苏联更全面地了解中国革命的胜利形势,以及革命胜利后中国能够得到更多国际上的支持,会晤的主要内容也围绕中国目前方方面面的基本情况以及中苏未来关系的展望两大方面。而毛主席与米高扬的会谈,则是本次会谈的重中之重。

从2月1日开始,毛主席和米高扬进行了连续3天的会谈,毛主席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情况向米高扬做了详细的介绍,虽然主席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介绍方式在米高扬看来很不习惯,但三天的交流让米高扬对中国目前的情况有了一个较为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而后,毛主席又对未来的中苏关系做了全面的展望。

米高扬作为斯大林的特使,本次秘密访问西柏坡也可以算作是斯大林和毛主席相互之间的深入了解,所以很多原则性的问题,毛主席和米高扬也进行了激烈的探讨,这些问题包括:

1、毛主席对东北和蒙古问题的态度

虽然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明朗,中国即将迎来新生,但苏联却显得相当“恋旧”。

而斯大林之所以对南京国民政府依依不舍,根本原因在于此时的苏联,在远东有着巨大的利益,包括蒙古的分立,南长铁路和旅大军港的使用权等,而确保这个利益的,是1945年8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因为南京国民政府在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中一败涂地,这让对南京国民政府给予厚望的罗斯福大失所望,不得不在远东寻求苏联的帮助打击日本法西斯,而后在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中达成了牺牲东北和蒙古利益的密约。

斯大林之所以迟迟不在国共之间表态,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斯大林对远东利益的顾忌。而当南京国民政府兵败如山倒,斯大林最迫切的当然是我党对东北和蒙古利益的态度,这一点可以说是米高扬访华的最重要目的。

而毛主席的答复出乎米高扬和苏联的意料,在蒙古问题上,毛主席很委婉地对米高扬表示,鉴于中国革命马上成功,有些资产阶级革命家就认为外蒙古是不是应该回到中国的怀抱。

米高扬当即表示不行,表示早有条约规定。随后米高扬向莫斯科发电报,结果斯大林的态度更加强硬,表示请米高扬转告毛主席,如果蒙古要统一的话,那不是内蒙古统一外蒙古的问题,而是外蒙古统一内蒙古的问题。

斯大林对蒙古问题的强硬态度早在毛主席的意料之中,所以毛主席也表示不再主动提出这个问题。

但在旅大军港问题上,斯大林却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慷慨,主动提出在我党接管全国政权后立即归还。而毛主席却表示此事不急,等我国有了强大海军后再说。

于是,斯大林最为关心的蒙古和东北问题,得到了解决。

2、我党的性质以及苏联对华援助潜力

而相比于苏联最关心的东北和蒙古问题,毛主席最关心的则是苏联在建国前后对我国的经济援助问题。而因为米高扬作为斯大林的特使,将直接决定斯大林对毛主席的认知,进而影响苏联对中国援助的力度。

而斯大林对华支援力度的大小,取决于毛主席和我党的性质。

事实上,虽然苏联和中国在20年代就产生了交集,尤其是大革命时期进行了全面的配合。但作为视野面向全球,尤其是欧洲的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我国这样一个遥远的东方国家始终缺乏全面的认识。

所以米高扬的此次来访,就是要打开中苏两国之间的“隔阂”,尤其消除和我党之间的偏颇认知。

所以,米高扬是真正的责任大、任务重,而米高扬似乎比斯大林预想得还要优秀。

早在米高阳乘车,从石家庄赶往西柏坡的路上,充满好奇的米高扬,就曾几次下车,甚至到村子里的老百姓家参观。当时的毛主席翻译师哲劝阻米高扬不要暴露身份,但米高扬认为此行条件简陋,一定会暴露,所以干脆不再遮遮掩掩。

但令米高扬意外的是,其行踪始终没有被透露,这让米高扬对我党的群众工作刮目相看。

所以在和毛主席交谈时,当毛主席谦虚地自称为斯大林学生时,并恳请苏共中央给予指示时。米高扬不以为然,他首先认为中国革命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其次他认为中国革命有自己的具体国情,水平不高的马列主义者,不可能在20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

事实上,在1945年的七大上,毛思就已经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了党章,只不过考虑到国际共产主义,尤其是苏联的感受,我党一直相当低调,直到八大依然如此。这充分说明了毛主席的思想早已被实践证明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马列主义成果。

所以,在2月7日临走的前一天晚上,米高扬在发往斯大林的电报中高度肯定了毛主席和我党,为斯大林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为随后刘主席秘密访问苏联争取援助打下了重要基础。

3、毛主席对中苏未来关系展望

米高扬秘密来华的时间,是三大战役行将结束,中国面貌即将焕然一新的历史性时刻,所以除了相互了解,苏联方面更关心这个即将登上国际舞台的政权到底会以何种方式面向世界。

毛主席说,“将革命进行到底”,然后“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事实上,直到49年6月刘主席访苏时,斯大林在中国问题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所以米高扬来华时斯大林态度的虚与委蛇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大战役后,接下来就是渡江作战,即打破苏联所谓“南北分治”的时刻,对此毛主席对米高扬表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不接受南北朝。

而关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毛主席除了表示将“一边倒”向苏联,还表示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表示要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这样的操作,必然也会损害苏联的在华权益,但毛主席对米高扬晓之以理,甚至做出了部分妥协,比如区分真朋友和假朋友,给中苏关系留出了足够的回旋空间。

2月8日凌晨,米高扬启程回国,朱总司令和任弼时陪同米高扬到达石家庄并参观石家庄市容后,米高扬登上了原路返回的飞机。

此行米高扬零距离接触了我党高层领导人,得到了苏联迫切需要的第一手资料,也为随后中苏关系的升温打下了良好基础。

可以说,米高扬用7天时间,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