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寨觅踪司马懿

2023-04-20 17:01 24次浏览 财经

文:盛夏

公元208年,53岁的曹操做了个小决定,从而改变了大历史。

他征召29岁的司马懿到府中任职。7年前,他第一次征召司马懿,这个小青年说自己有“风痹”,拒召。这一回,曹操下了决心,你若不来,就进监狱。

司马懿“惧而就职”,亮相政坛,逐渐进入曹操及其子孙政权的核心。司马集团兴起,与曹操集团之兴,颇有关联。又过了58年,到了公元266年(还有一说是265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称帝,夺了曹操后裔曹魏政权的江山。

司马懿(公元179-251年),字仲达,三国时期重要谋略家、政治家、军事家,河内温县孝敬里(今河南温县招贤乡)人。他出身于一个儒学世家,世代为宦。他的形象极复杂,从宋元开始,他一直作为可敬又可怖的智者及政治阴谋家形象出现,他对曹魏政权的种种手段,令他成为《三国演义》中最大反派,令两晋成为很少为史家与儒家士大夫赞同的朝代。

唐太宗李世民为《晋书·宣帝纪》写史论,对他又赞又骂。李世民的看法,对后世影响巨大。李世民赞他文武兼备,善于用人,求贤高人一筹,性格宽阔能忍,用兵“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矣”。又骂他“前忠而后乱”,失去“贞臣之体”而“见嗤后代”。

这样一个人、一个家族,值得细细探究。

◎寨墙阅古今

司马懿故里,在温县招贤乡安乐寨村。这里风物幽雅,文化厚重,是“河南省首批传统村落”和“河南省民间艺术之乡”。“司马故里遗址”,2008年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村路宽阔整洁,民居统一刷白墙,墙面上点缀小小素雅图案,写着“乡愁是根,拴着你的魂”等文字。村路边,是砌成雉堞状的灰砖花坛。花坛里有微景观,飘拂的杨柳掩映着一盘老石磨,石磨边白墙上,绘着牛拉犁人耕田的图画。

司马懿塑像有两尊,一尊立在村头大路口广场上,白须飘拂貌恭拱手,俨然蔼然长者。村中一处微景观里,也立着一尊司马懿塑像,左手按剑略微侧身,表情更丰富。

问及村中有无司马氏后代,安乐寨村党支部书记杨成祖说:“没有。三家归晋后,司马氏把家族带走,之后分封到各地。”

据介绍,司马故里旧址以晋宣帝司马懿故居安乐寨村为中心,面积约40平方公里。安乐寨系司马懿所筑,城分内外,内城原名安乐宫,为帝妃皇室居住的主要宫殿,后来改称安乐寨。附近主要遗址有汉代烘范窑、虢公台、三陵等。

安乐寨原有四门、城门楼、护城河等。现仅剩下部分寨墙。

来到一段残余寨墙前,残墙高约两米。寨墙顶部,剩有两尺多宽,开成田畦种满蔬菜,令人有“黍离”之慨。

近年村中发现一通明崇祯十年所立石碑,碑文记载了一位老和尚化缘筑寨的事迹。碑文中有“旧有古城,原司马懿之故址也,遗迹微存”等记载,成为判定司马懿故里的有力佐证。

◎周边多遗存

安乐寨村西北8公里处,有三陵村。村里有三个大土丘,呈品字状分布。土丘高六七米,周长均在20余米,上面生满杂树蒿草,看上去仍有蓊郁之气。

杨成祖说:“相传此地是司马懿家老祖坟,没人敢挖。村里人说前些年有人去拉土,回来就生了大病。”

温县地方资料记载:当地百姓传说,墓地不远处有猪龙河,墓区为一高地,似凤凰单展翅,墓冢建在凤凰头部,老百姓说这叫猪龙朝凤,是风水宝地。

安乐寨村西边,大约一公里的距离,有村叫上苑村,村北,有贺酒台,又名虢公台。它是一处高大的马蹄形土台,坐落在一片收过秋的空旷庄稼地里。据称,土台原高10米多,东西长500余米,南北宽300余米。许多年来,老百姓从这里取土建房,土台逐渐缩小,仅余东西长200余米、南北宽30余米、高六七米的存在。

据考证,这处古遗址最初是周朝的朝臣虢公仲所筑,用来誓师。《晋书·宣帝纪》记载,公元238年,司马懿奉旨北伐辽东公孙渊,路经家乡温县时,皇帝准许以“毂帛牛酒”与父老乡亲“饮累数日”。宴乐地点,就在这处土台子上。

温县本地学者张继峰撰文称,台子上,家乡父老擂起司马懿编创的得胜鼓,司马懿作诗一首:“天地开辟,日月重光。遭遇际会,毕力遐方。将扫群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齐八荒。告成归老,待罪舞阳。”表达了自己平叛必胜的雄心壮志。数月后司马懿凯旋,老百姓又将此地称为贺酒台了。

安乐寨附近,还有一处汉代烘范窑遗址。这是一处面积为1万平方米的汉代冶铁遗址,井然有序地堆放着100多套叠铸陶范,它一次最多能浇铸84件产品。

安乐寨村至今流传着诸多有关司马懿的传说,如转兵洞里玄机多、曹操三请司马懿等,反映了司马懿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多谋略、善权变的一面。

安乐寨村建有司马懿展览馆,还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司马懿研究会。

安乐寨村崇尚文化,重视教育,从古至今,英才辈出。最近几十年来,村中有数十人考上大学,出了不少专家、教授等。村中有王氏三兄弟名王梦奎、王梦恕、王梦周。王梦奎是著名经济学家,王梦恕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王梦周是焦作大学教授。三兄弟把祖宅捐出,又赠书万余册,辟为兄弟书屋,成为村中一处文化景观。

近期,网上有题为《司马懿故里博爱县孝敬村考》的文章,就司马懿故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作了一些学术探究。

◎河内司马氏

安乐寨村一带,流传着司马懿得胜鼓,它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传得胜鼓是司马懿为迎送将士出征凯旋命乐师创作的军乐,已诞生1700余年,据称“是目前我国仅存的流传时间最久的古典军乐”。

司马懿得胜鼓演出时少则百余人,多则数百人,阵容强大,威风凛凛。它节奏明快,有军乐的粗犷、激越,又有民乐的深邃、优美。清康熙年间,得胜鼓流传范围从温县扩展到孟州、武陟、巩义、沁阳等地,成为豫北地区群众喜爱的民间文艺形式之一。

现在的安乐寨村,还有农民鼓队,年节及大型活动时,均有演出。

慷慨激昂、有杀伐之声的军乐,和司马懿及司马家族的气质,很合适。东汉末年,天底下的顶级士族,也就几个。名气最大的汝南袁氏,一门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只是袁绍一手好牌,让他打得稀烂。还有颍川荀氏,号称“中原第一士族”,出了一堆顶尖谋士如荀彧荀攸,只想着尽忠为国,鞠躬尽瘁,对天下没想法。只有司马氏,把士族门阀变成了军阀,最终开创了两晋。

要问原因,要从司马先祖讲起。

夏朝,司马家族就握有军权。周朝周宣王时,司马程伯(字休父)率天子六师平徐国,天子直接将官名“司马”赐予他,其子孙从此以官名司马为姓。姓司马,相当于姓司令或姓元帅一样,霸气十足。

到了汉朝,司马懿的高祖司马钧为征西将军,曾祖司马量改武修文,出任豫章太守。祖父司马隽为颍川太守,是个博学文人,身高将近1.9米,依稀可见祖先虎威。父亲司马防先为洛阳令,再为京兆尹。司马防曾举荐一人出任洛阳北部尉,这个人叫曹操。

司马氏本就是军人世家,姓氏历史时刻提醒着他们。从司马量到司马懿都读书,司马懿刚出山时也是文绉绉的文士范儿,他起步于文学掾——一个管学校、教弟子的职位,但司马家族与世代读书的门阀士族如荀氏家族不同,它好武善战。到了司马懿,他“鹰视狼顾”,司马家族把北方大地“犁庭扫闾”,西平淮南三叛,南退孙吴,北战辽东,灭蜀平吴抢曹魏天下,开创两晋基业。

司马懿外号“冢虎”,这外号和“凤雏”“卧龙”比起来,阴森,不讨喜。司马懿最著名的体貌特点是“鹰视狼顾”,鹰视是眼光犀利。当曹操从身后招呼他时,他整个脸都转向后面,身体却保持前行状态,宛如觅食饿狼。民间叙事里,这是狡诈阴险的表征。曹操提防他,曾几次警告曹丕,此人“非人臣”,“必预汝家事”。

◎功过后人评

史书以及民间叙事中,对司马懿一直贬大于褒。杨成祖笑言:“前几年温县有单位去成都谈项目,对方一问是司马懿故里来的,项目黄了。”

拂去历史的烟云,让我们站在客观立场上,再解读这个人。

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号称“司马八达,仲达最优”,有才能。效力曹操曹丕时,他“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和诸葛亮有一拼。

“他最主要的历史功绩之一,是大力推行军事屯田,对促进北方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原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教授郑佩欣撰文称。

司马懿破公孙于辽东,擒孟达于上庸。与诸葛亮对峙,能以逸待劳。破吴兵四路,又稳操胜券。“如果说从东汉末年大分裂,中经三国分立,再到西晋统一,是历史进步进程的话,那么司马懿跟随曹操所进行的战争,无疑促进了三国分立局面的实现,他在曹丕以后亲自指挥的战争,则是西晋统一的前奏曲。从这个观点看,司马懿从事的战争,应该说具有一些进步的意义。”郑佩欣说。

司马懿废除了魏明帝弊政,罢宫室之役免苛捐杂税,“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客观上有利于民。

关于他最为人诟病的“篡魏”说,吉林大学教授柳春藩在《正说司马懿》一书中认为,“这不符合司马懿的历史实际。”柳春藩分析,司马懿无篡位之心,他不当公爵,不加九锡,不为相国,遵守异姓不得为公的定制,辅佐曹氏,一直到死。他“受遗二主,佐命三朝”,是曹操助手,曹丕朋友,曹叡的拳头,曹芳的护佑。他的敌人只有曹爽。

柳春藩还认为,司马氏代魏,司马懿所起作用是间接的。他做的所有事情,为子孙起的作用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自保,二是掌权,三是代魏。前两者是他主观追求,后者并非他自身所追求,客观作用多些。认为他创造这些条件,单纯为了代魏,不全面,不准确。把子孙干的事,加在先人头上,逆推逻辑,也不对。

柏杨也有类似看法,他认为,“就司马懿本身而言,他所受到的诟骂与诅咒,并不公平。”

回到本文故事的开头,曹操征召司马懿58年之后,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称帝,贬魏国末代皇帝曹奂为陈留王。汉朝末代皇帝刘协为帝前的封号,也是陈留王。

曹家欺负刘家孤儿寡母得天下,司马家欺负曹家孤儿寡母得了天下,东晋末年,汉室后裔刘裕欺负司马家孤儿寡母也得了天下。历史转一圈,似乎又回到了原点。这令人想起那句话——“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绘图/王伟宾 摄影/徐宏星

《河南日报》2018年10月26日第13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