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渗入QQ群、朋友圈,危害烈传播快 大数据云:网络涉毒犯罪的克星
网络成“课堂” 几天内自学技术制成冰毒
随着汪某等9人在今年“6·26国际禁毒日”到来之前被提起公诉,临安警方破获的杭州历史上首例制造冰毒案,正式进入司法程序。
2015年6月初,临安市公安局禁毒大队获悉,当地一个昵称为“万顺网络”的人通过QQ从事毒品贩卖。警方调查发现,“万顺网络”的真实身份为江某,临安市太湖源镇人。一个月后,警方获得一条重要信息,江某已在着手购买制毒工具和原料,准备自己在家中制造毒品冰毒。
在掌握了大量详实证据后,警方开始抓捕行动。9月20日,江某及其妻子双双落网,警方在其家中搜查出江某自制的固体冰毒135.2克,液体冰毒约4.3公斤以及制毒工具一批。
27岁的江某只有初中学历,他哪来的制毒技术呢?经查,江某此前和朋友通过网络低价买进毒品,然后在临安高价卖出。贩卖了一段时间后,江某想降低成本,扩大利润,便琢磨着自己加工冰毒再来卖。他通过QQ认识了福建龙岩贩卖制造毒品原材料的上家以及四川成都教授制造毒品技术的上家。于是,他一边购买原材料,一边学习技术,几天后就“速学成才”,开始在家中自己制造毒品,并通过汪某、赵某等人贩卖,盈利3万余元。
警方分析:
只有初中学历的江某,通过网上自学的方式短期内掌握冰毒制造技术,并在几天之内制造出冰毒成品。像江某这样的不法分子不但把网络当作毒品交易的“市场”,而且用于教唆制毒的“课堂”,制毒技术是毒品犯罪活动的核心,制毒人员往往对化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如何从药品中提取毒品原料、如何提高毒品纯度、如何合成并提炼出毒品成品等技术是一般人难以知晓的,而网络使得这一高难度犯罪的门槛大幅降低。
网络成“市场”
网购平台和物流寄递成毒品分销渠道
近几年,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快递”,打开了一条贩卖毒品的新渠道。
2014年12月底,金华东阳警方联合湖北、安徽警方,破获了一起涉及全国30个省135个地市、通过网购平台和物流寄递途径分销毒品的特大吸贩毒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54名。
而这起毒品大案,起初源于东阳警方查获的一起普通吸毒案。
2014年8月,东阳警方抓获吸毒人员俞某。据俞某交代,他吸食的毒品,是通过一个专门贩毒的QQ群购买的。
警方发现,这样的QQ群一共有4个,群成员已经达到了870余人。毒贩肆无忌惮地将麻古、冰毒等广告发布在网上,称如果有意购买可以跟群主私聊。私聊过程中,毒贩对冰毒和麻古等毒品明码标价,并且表示如果订购数量大,还可以享受优惠价。
警方调查发现,在870余个QQ账户中,涉嫌进行毒品交易的有237个,交易560多笔,大部分毒品交易线索指向湖北省宜都市的白某。仅半年多的时间,涉案人员通过支付宝和银行转账等方式,向白某的账户付款300多万元。警方分析认为,白某应该是这个贩毒网络的上线人物,他的女友李某,则是贩毒QQ群的管理员。
经警方查证,白某等人于2013年11月开始网络贩毒,半年后,每天的交易量至少10次,多的超过20次,日发“货”量约50克,市场面向全国各地。由此,一个特大吸贩毒团伙终于浮出水面。
警方分析:
这是一起典型的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毒品贩卖的案件。违法人员之所以盯上网络,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实社会的涉毒违法犯罪受到警方严厉打击,于是选择到成本低、隐蔽性较强的网络上从事违法犯罪活动,这也反映出了毒品犯罪的新趋势、新特点。
这起网络涉毒案件的成功侦破再次证明,网络空间绝对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不法分子不得心存侥幸,无论网上网下,无论如何伪装隐蔽,只要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必将被绳之以法。
网络成“娱乐场所”
听着音乐看着表演聚众吸毒
除了在网上贩卖毒品,这些年,在社交网站上还传播着“毒品文化”,这些人建立“毒友俱乐部”,在网上分享毒品带来的“快感”。
有人负责打碟、有人提供刺激神经的音乐、有人色情表演,还有人提供“货源”……这不是娱乐场所,而是一个成员多达1400余人的QQ群,里面的那些人,正在视频聊天聚众“溜冰”(指吸食冰毒)。
2015年,绍兴警方首次破获了一起利用网络视频交友平台为载体的特大网络吸贩毒案件。
这个QQ群于2015年3月进入警方视线。绍兴市公安局高新分局抓获一名叫阿强的毒贩,民警在阿强的电脑里发现,有十几个视频聊天的QQ群,里面全是些在吸毒的年轻人。
通过对阿强QQ的梳理,民警发现,总共有41个吸毒群,最大的一个吸毒群叫“鸿门娱乐”,里面的吸毒人员竟达1400多人,群主网名叫“依依”。
一到晚上,群里就有专门的DJ负责播放音乐调节气氛,还有被称为“冰妹”的女子进行脱衣舞表演。在音乐和色情的双重刺激下,“瘾君子”们疯狂地摇摆着身体,丑态百出。
想进“鸿门娱乐”群,必须由熟人推荐,而且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认证——新进会员必须在摄像头前,当着所有群员及管理员的面吸食一次冰毒,否则会被立即踢出。
经过一段时间的侦查,绍兴警方发现,“鸿门娱乐”的群主“依依”,竟然是一名1982年出生的“家庭妇女”。
2015年6月,绍兴警方出动200余名警力,先后在浙江、安徽、广东等多地捣毁涉嫌网络吸贩毒团伙8个,抓获成员33人,至此,“鸿门娱乐”QQ群瓦解。
警方分析:
此案是绍兴缉毒史上侦破的影响最大、范围最广、人员最多的网络吸贩毒案件。这起案件的吸贩毒人员借助网络聊天群实施吸贩毒,更具有组织严密、分工较细、隐蔽性强、作案连续时间长、非法收入高等特点。
吸毒人员通过网络视频进行吸毒表演、交流,达到与现实中聚众吸毒同样的感觉;同时,又方便获取毒品买卖信息,故涉案QQ群能迅速吸引众多吸毒人员。
60亿实时“数据云”
精准瞄准网络涉毒犯罪
上月底本月初,一个横跨浙江杭州、广东、河南三地的全链条贩毒网络被警方摧毁。全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66名,缴获K粉约20公斤、冰毒2.2公斤、摇头丸1公斤。
案件的线索有赖于杭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的“激度°”系统(禁毒打防管控一体化平台)。
“激度°”系统是禁毒支队基于毒品犯罪特别是网络涉毒犯罪的现状,充分运用大数据思维,实现对60亿以上实时基础数据共享,开展缉毒情报的分析,最大限度发挥大数据在禁毒工作中的突出优势。
“激度°”系统一经投入,很快就在缉毒战场上发挥了作用。今年1至5月,杭州全市禁毒部门利用“激度°”系统查获隐性吸毒人员86名,其中娱乐场所从业人员7名;排摸隐性涉毒重点部位125个,查获吸毒人员58名;查获“毒驾”人员44名;研判出贩毒线索5条。
“激度°”系统是杭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多方借力、整合资源,以公安禁毒信息系统为依托,结合杭州警方云数据开发和应用的战果,实现对隐性涉毒人员及涉毒重点部位与场所的精准打击,探索出了一条构建实战、实用、实效禁毒情报的新途径,初步搭建起杭州禁毒的打击网并实现监控本地毒品消费市场的阶段性目标。
杭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三大队大队长陈发建透露,“激度°”系统远期建设将进一步整合情报、侦查、两禁、毒检、易制毒管理等禁毒业务,利用大数据建立起集人、案、物、通道于一体的完整禁毒打防管控平台。
毒品现在已成为社会“毒瘤”,多少人为此倾家荡产,多少人为此家破人亡。
戒毒所是挽救吸毒者的场所,在“6·26国际禁毒日”到来前,本报记者走进戒毒所,与戒毒人员面对面,倾听他们曾经走过的那条不归路。
花季少女的“朋友圈”
直到现在,25岁的青青(化名)都还不敢相信,她最规律、最健康、最青春的生活竟然是在戒毒所里。
在省莫干山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记者见到了青青。她身形不高,留着柔顺的短发,笑起来会露出一颗小虎牙,看起来乖巧可爱。说话也有着重庆妹子特有的豪爽。
她说,她染毒、深陷其中、被抓,都跟自己的“朋友圈”有着莫大的关联。
青青第一次染毒是在广州。那一年,她20岁,在广州一家钻石工厂里做工,搬进了工厂的女工宿舍。同宿舍的几个小姐妹常一起出去喝酒、唱K,期间又认识了一些“小混混”。“第一次吸食冰毒,就是和这些朋友在一起K歌之后。当时朋友说就像吸烟一样的,也没什么特别的,我好奇就吸了几下。”青青说,第一次吸毒的感觉至今都很清晰,“就是很精神,可以特别专注地做一件事”。
那时,青青从朋友分享给她的网络链接里,接触到了一些“好玩的游戏”,时常不分昼夜地泡在网上。吸毒带来的这种“专注”,让时间不够用的青青振奋不已。青青说的“好玩的游戏”其实就是网络赌博。“平时我打个通宵,身体就支撑不住了,但如果吸了毒的话,能打个两天不成问题,所以就很期待他们叫我出去‘玩’。”青青说。
醉生梦死的日子大约过了两年,青青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于是离开了广州,打算脱离这个圈子重新开始。
2013年底,青青从广州到台州,投奔了在路桥的堂姐,并在路桥找到了一份服装店店员的工作。
然而,仅仅半个月后,青青再一次沦陷在了冰毒里。这一次的推手,还是“朋友圈”。“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认识的朋友都是这个圈子的人。”
青青说,当晚,同事叫她一起去KTV唱歌。唱完歌后,同事的几个朋友过来说一起去玩,之后就到了一个出租屋,大家一起吸食了冰毒,青青也没能抗拒这份诱惑。“吸毒后太兴奋了,回到家后也睡不着,我就开始上网玩游戏了。”青青说,那之后,就再也收不了手了,只能辞了工作,整日窝在家里。
“那段日子现在想来还有点后怕。每天就玩游戏,也不愿意出门接触人,经常会出现幻觉,总觉得有民警在楼下等着我。”青青说。
2014年,青青交了一个男朋友。这个30多岁的重庆老乡在台州一个工地上工作,每个月能给她三四千元的零花钱,她全部用来吸毒、玩游戏。期间,男友也发现了她的坏毛病,多次劝她,还把她的冰壶给扔了,但她戒不掉,还变本加厉。几年下来,她投到毒品和赌博游戏里的钱有20多万元。
2015年大年十五,民警找到了正在家里睡觉的青青,并从她家的衣柜里找到了吸食工具。之后,她被送往台州一家戒毒所,去年12月,被转送到省莫干山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
青青说,每天早起民警都会组织她们进行康复训练,下午参加习艺培训,晚上与同伴们一起学习,日子过得充实而安心。
再过10天,就是青青26岁生日。她希望明年3月出去后,能回重庆老家,踏踏实实地过日子。“老家的世界没有这么花花绿绿,网络也没有城市里发达,我希望可以脱离这种死循环。”青青笑着说。
“我把青春败给了毒品”
戴着眼镜,高高胖胖的潘力(化名)看着还是挺阳光,一点都不像一个瘾君子。
“我85年的,杭州人。”潘力丝毫没有想要隐瞒的意思,“以前我读电子商务的,没吸毒之前帮家里打理服装厂。”
潘力出生在一个条件优越的家庭,父亲经营着自己的服装厂,而母亲则是一位大学教授。2001年,也就是潘力还在上高一的时候,他就接触了K粉。“那时背着家里去KTV、夜店的时候吸的,K粉是朋友给我的。”潘力说。也正是从那一刻起,潘力就沦陷毒海不能自拔,并且越陷越深。
2008年,当时还只是玩“打K”(吸食K粉)的潘力,毒瘾并不深。那一年,正值北京奥运会,潘力就经常约朋友一起开房看比赛。在一次聚会中,潘力认识了一个兄弟,外号阿何。“我记得当时阿何跟我说,你们现在还玩‘打K’就太落伍了,现在流行‘溜冰’(吸食冰毒)。”阿何告诉他,只要上网就可以玩“溜冰”。在阿何的引导下,潘力登陆了一个名叫“泡泡龙”的视频网站。“它是一个论坛,需要‘介绍人’介绍才能注册成为会员。”潘力回忆说,“进去之后,会有很多异性邀请你在线聊天。当然,前提是你必须拿着‘冰壶’,一边吸毒一边聊天。”
一开始,潘力并没有吸食冰毒,当时,他拿烟骗一个女人和他聊天,但是立马被对方识破了。后来,因为抵挡不了这个网站的各种诱惑,潘力最终还是玩起了“溜冰”。“只要吸了毒,一聊就可以聊二十多个小时,两个人就吸吸毒打打字,也没干其他的。”
2011年,潘力结婚了,第二年,他的孩子便出生了。但是,幸福的家庭并没能挽救在毒海越陷越深的潘力。2013年,与家里矛盾越来越大的潘力干脆搬出去租了房子去吸毒。“那时候基本什么都不干了,整天就吸毒。一天吸食1到2克,浑浑噩噩过日子呗。”潘力说。
由于没有了经济来源,为了支付每天少则几百,高则上万的毒品钱,潘力先去找朋友借钱,后来找高利贷,最后,实在没钱可借的潘力,就能靠网络赌博来赚钱。潘力说前前后后自己吸掉了两三百万元。
2015年,潘力两次被送进拘留所,后被送进杭州市公安强制隔离戒毒所。今年2月25日,潘力被送进省良渚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强制戒毒。
对于强制戒毒,潘力一开始觉得是自己晦气:“当时觉得自己没偷没抢又没犯罪,而且身边很多在吸毒的朋友也没被抓。”不过,潘力随即叹了口气,“不过,如果不来这里,犯罪也是早晚的事情。”
从拘留到现在,只有潘力的父亲来探视过他一次。不过,潘力说,他老婆还是愿意再给他一次机会。“未来要干嘛,还没真正打算过,以前的日子肯定是回不去了。为了孩子,我还是想要努力一把的。”潘力说,他现在只想好好戒毒,希望还能有机会健健康康地抱抱自己的孩子,“毒品,永远都不要碰,一步错就步步错。我的青春已经败给了毒品,希望跟我有类似经历的人能吸取教训。”
来源:《浙江法制报》2016年6月24日
1.文章《网络成“课堂” 几天内自学技术制成冰毒》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网络成“课堂” 几天内自学技术制成冰毒》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