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烈日高温。宜昌高新区白洋工业园内,繁忙依然。

长青(湖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即将迎来新节点:随着全部场平交付,地基强夯接近尾声,再过两天,桩基设备进场,厂房建设就将加速推进。

“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但他们的服务意识、工作效率,令人感动!”长青(湖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兵难掩激动的心情。

这次看似平常的场平交付背后,有着怎样的特别故事?

一个月完成征地拆迁近90%

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农化生产龙头企业之一,其产品涵盖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三大系列30多种原药、100余种制剂,产品销往先正达、拜耳、巴斯夫等著名跨国公司。

为满足市场更大需求,企业计划投资15亿元,建成年产12700吨原药、8500吨中间体产品的生产基地。一期项目预计2021年6月投产,其中10种产品60%已有登记出口订单。

棋子在手,落子何处?2019年7月,江苏长青与某地签订投资协议,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及时落地。

时间不等人,若项目不能及时投产,订单无法按时交付,对企业来说,既损失利益更损失信誉。

2019年12月,长青项目迁址宜昌高新区白洋工业园。

开工延后了5个月,投产时间却不能变,压力可想而知。

从签约到春节前,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管委会顶住压力,把事项前置办理,与白洋园区办、当地村委会齐心协力做工作,赢得百余户老百姓的支持。仅一个月,就完成了近90%征地拆迁签字同意和场平清表工作。

疫情期间实现手续“云办理”

当项目推进正酣,疫情突然来袭。没有慌乱、也未暂停,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管委会另辟蹊径——长青项目的安评、环评、能评,均通过与各相关职能部门视频连线的方式实现“云评审”。排水规划、招标文件以及各项手续也在疫情期间陆续完成,项目率先通过市级入园评审。

3月中下旬,疫情逐渐好转, 长青项目建设各个环节也“无缝衔接”:

3月15日,拆迁户开始搬离;

3月26日,宜昌市东山建设发展总公司开标;

4月4日,施工单位进场施工做场平……

398亩地、130万方挖土量,如果按部就班,必定耽误交付。“要争分夺秒抓进展,一天当做两天用、三步并做两步走。”在白洋工业园,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管委会主要领导现场督办。

施工方法也随即优化:新增一个施工队,两边同时取土,挖方效率翻倍;改“机械耕岩”为“爆破施工”,再提速3倍多。15台挖机、50辆运输车、5台推土机同时作业,百余人两班倒,全力以赴“拼抢”进度。

24小时作业抢回工期20天

一场暴雨和随之而来的超长梅雨季,再次打乱了节奏。

一条老河沟横穿长青项目现场,因场平需要对它进行了回填。5月22日,暴雨突袭宜昌。

“接到预警,我们连夜把河道再次挖通。”宜昌市东山建设发展总公司工程部负责人艾全山介绍,上游3个村平稳度汛,屋舍、农田未受损失,场平工程未受影响。为了后期防汛,原有老河沟沿项目边界改道,确保项目建设和周边群众不受影响。

艾全山算了算:“5月22日至7月20日,晴雨之间,场平正常施工天数不足十天。”

抢工期、赶进度的“弦”又紧了紧:倒排工期、专人值守,24小时不间断作业;日报、周报、月报,随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场平完成一片我们接一片,地基强夯也赶上了进度。”余兵说,算下来,节省了至少20天时间,疫情耽搁的时间又补回来了。

“年底完成16万平方米建筑土建工程,明年5月底完成工艺设备、配套设施,6月份试生产。”计划赶上了变化,余兵算着时间,心里感到踏实。“困难时刻,他们用主人翁精神做着‘店小二’的事情,为企业‘搭把手、拉一把’,让我们感觉亲近、温暖、安心。”

长青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1亿元,年上缴税收1.1亿元,成为宜昌高端精细化工产业又一力作。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田小春 通讯员 许佳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