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银行业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5家银行进一步明确了国际化战略,资本性投入增长突出,国际化业务取得较大进展。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我国与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存在贸易往来,在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直接投资。2014年,随着中国开放格局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持续推进、客户“走出去”趋势日益明显,中国银行业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五大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取得较大进展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5家银行是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的主力军。2014年,五大行境外资产、营业收入、税前利润规模分别达到8.65万亿元、1724亿元以及929亿元人民币,境外人员以及机构分别达到3.9万人和1137个。主要体现了三个特点:
第一,增速快,远高于集团平均水平。五大行境外资产、营业收入以及税前利润的平均增速分别达到21.6%、29.5%和35.5%,较整体增速分别高出6.9、17.7和28.0个百分点。
第二,对集团的贡献程度不断提升。五大行境外资产、营业收入以及税前利润占整体的比例分别达到8.7%、7.2%和7.7%,较2013年分别提高了0.5、1.0和1.6个百分点。其中,国际化业务贡献程度最高的是中国银行,其境外资产、营业收入以及税前利润占集团的比例分别达到27.4%、19.4%和23.0%,较2013年提高了1.7、1.7和3.6个百分点。
第三,集约化发展,效益不断提升。境外营业收入以及税后利润增速分别高于资产增速4.2和2.7个百分点,资产收益率明显提升。
各行持续加大国际化业务投入
五大行在国际化业务上取得较大进展,主要是由于显著提高了战略重视程度和资源投入。
战略上更加重视,进一步明确了国际化战略。中国银行在发展战略总体要求中明确提出,做“全球化进程中优势领先的银行”,截至2014年末,境外机构数量达到628个,覆盖了41个国家和地区。中国银行在香港、澳门、台湾、法兰克福、巴黎、悉尼、吉隆坡等7家境外机构获得人民币清算行资格。2014年,完成国际结算业务量3.92万亿美元,保持全球领先;办理跨境人民币清算业务240.8万亿元,同比增长86.6%,继续保持全球同业第一。
工商银行坚定地走境外并购路线全力推进国际化经营发展。截至2014年末,境外机构数量已经达到338个,覆盖了41个国家和地区。在新加坡、卢森堡、卡塔尔、加拿大、泰国5家境外机构获得人民币清算行资格。境外人民币清算行清算业务量累计超过37万亿元人民币。完成收购标准银行公众有限公司60%的股份,是中资银行首次收购从事商品、资本和货币市场交易业务机构。
建设银行的国际化发展持续加速。2014年末,境外网络已覆盖20个国家和地区,并获得伦敦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资格。2014年8月30日,建行以7.3亿美元收购巴西BIC银行72%的股份。2015年,建行更是明确提出,将实现全球目标市场布局定为首要任务,计划在法国、荷兰、波兰、意大利、西班牙、瑞士、智利以及马来西亚布局分支机构。到2020年,建行计划实现外币资产与海外资产合计在集团中占比超过15%,海外业务税前利润占比达到7%左右。
此外,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也在持续推进国际化业务。交行明确将国际化作为“两化一行”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农行和交行境外网络覆盖国家和地区均达到13家,交行获任首尔人民币业务清算行。
资源投入显著加大,资本性投入增长突出。2014年,五大行在境外资本性支出达到74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378亿元的水平增长近一倍;占整体资本性支出的比例达到33.3%,较上年提升了21.2个百分点。五大行境外资本性支出的增加,意味着加大了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的投入,为进一步扩大境外业务夯实基础。
其中,建行增长最快,较上年增长了近5倍;工行投入最大,资本性支出增长了1.5倍以上,规模以及占集团比例分别达到359亿元人民币和64%,首次超过了中国银行的217亿元和62%的水平。
中国银行具有绝对领先优势,但同业追赶势头明显。中国银行境外业务占比持续保持在50%以上。2014年,其境外资产、营业收入以及税前利润占比分别为52.7%、51.5%和57.2%,处于同业领先地位。
随着同业境外业务的加大投入,中行的领先地位有所下降。截至2014年末,中行境外资产、收入以及税前利润占五大行比例分别为52.7%、51.5%和57.2%,较2010年占比下降了13、17和8个百分点。工行追赶比较明显,境外资产、收入、税前利润占比分别为22.2%、30.7%和24.8%,上升5、14和4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
2014年,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对集团的贡献度依然不高,特别是盈利指标方面。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一般存在数家实力较强、差异化经营、网络互补的大型国际化银行,其国际化业务对集团的贡献度往往处于较高水平,以满足实体经济“走出去”的大规模金融需求。例如,美国的四大银行中花旗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分别在全球化网络、投资银行、零售银行等各具优势的领域协调推进。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的经济规模庞大,国际经济金融联系紧密,实体经济“走出去”的金融需求多元化以及复杂程度较高,仅凭一两家银行的国际化难以满足大国经济发展需要。
相对国际大型银行,五大行的境外业务占比仍然较低。2014年,五大行境外业务整体占比不到10%,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国银行的占比也不到30%。而五大行2014年境外营业收入、税前利润占比为7.2%和7.7%,较资产占比8.7%的水平低1个百分点左右,与国际大型银行相比则差距更为明显。境外偏低的盈利能力将影响五大行进一步发展国际化业务的动力。2014年,五大行境外资产收益率不到1.3%,较整体水平低0.3个百分点以上。由于境外信用成本、成本收入比都处于较低水平,较低的营收能力是资产收益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领先的国际银行往往将盈利能力、战略层面的业务关联性、市场发展潜力等因素作为决定是否发展该区域业务的依据。在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市场可以加大前期投入、淡化盈利指标考虑,但如果不具有战略重要性,则盈利指标应作为最重要的评价
指标。
业务多元化程度有所下降,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2014年,五大行境外业务发展的主要增长点过于集中,业务主要依赖于息差业务、公司客户等。一般而言,这些业务具有规模大、进入难度低的特点,能够迅速拉动增长,但也存在波动较大的问题,如果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则持续发展将面临挑战,增长速度将难以保持。
境外机构过于依赖息差业务,非息业务发展较慢。2014年,五大行境外利息收入占比继续提高到53.6%,较2010年上升了8个百分点。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持续下降,较2010年18%的水平下降了0.9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公司业务发展较快,个人业务相对较慢。2014年,五大行境外公司贷款占比接近90%,远高于整体平均70%左右的水平。一般而言,国际一流跨国银行在国际化突破的初期阶段主要采取跟随战术,以“走出去”公司跨境金融服务为着力点。发展重点区域的当地业务,特别是零售业务,有助于扩大和巩固业务空间,除了战略性调整以外,一般不会出现大幅的资产和收入波动,有利于稳定当地品牌、市场、机构、人员等。
网点布局仍需加强,关键区域尚未建立主流市场地位。当前,中国已经上升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第二对外投资大国和第二吸引外商投资大国,与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均有贸易往来,在全球近18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直接投资;但我国银行业境外机构、资产和经营收入的分散性和覆盖面滞后于投资贸易的覆盖面,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地区。截至2014年末,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国银行在1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有经营性机构和代表处,低于花旗的32个和汇丰的27个。
相比而言,国际一流跨国银行普遍对海外区域覆盖程度较高,但并不是平均布局,而是选取几个区域作为战略重点,占有较高的当地市场份额。汇丰在香港市场排名第1,在美国跻身前10;德意志银行1995年已经在意大利和西班牙成为该国最大外资银行;三菱UFJ集团跻身美国银行业前25;花旗银行20世纪70年代左右已在南美和欧洲建立了较强的市场地位。
此外,境内外业务协同仍存在提升的空间。2014年,境内境外机构之间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仅为5.14亿元人民币,较2013年大幅下降16.42个百分点。占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比例虽然上升1个百分点达到4.52%,但其主要原因是境外机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增速下降更快。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境内外业务协同仍存在提升空间。相对于资金合作,五大行境内境外机构在代销、客户推介以及投资银行等服务方面的协作较少。
抢抓历史机遇 巩固国际化优势
在中国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各大银行在国内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而国家“走出去”进程提速为国际化打好了基础。此外,人民币汇率已经进入相对均衡状态,未来出现大幅升值的可能性较小,有效缓解一直以来困扰国际化发展的外币资产、收入贬值问题。当前,中国银行业应抓住历史机遇,巩固国际化优势。
建立银行业国际化发展的国家战略规划。尽快适应中国改革开放大局的需要、做好金融业海外布局的战略规划,改变目前金融业在海外市场无序竞争的局面。根据不同银行的自身特点,对各行的海外发展在地域、产品种类和服务方面进行分工,有序推进海外业务布局,参考发达国家经验建立有梯队的国际化格局,团结、协调一致地服务改革开放大局,更好地适应国家开放战略。
以“一带一路”战略为突破,落实5-10年国际化布局。根据国际大型银行的经验,积极跟随国家发展战略是国际化战略成功实施的关键。当前,我国出台“一带一路”战略,深刻塑造未来较长时期内国家“走出去”的规模和形态,正是银行业国际化的重要契机。我国银行业应以“一带一路”地区为突破口,加紧落实未来5-10年的国际化布局。在坚持内生增长为主的基础上,适时进行并购,加快国际化步伐。坚持并购对象与自身发展战略互补、与自身管理能力以及发展阶段相匹配,选准并购时机,有效降低并购重组成本。
优化全球业务布局的规则,提升境外机构盈利能力。在全球布局时,制定集团投资及资本配置的决策标准,综合考虑业务关联性、区域发展潜力等集团战略因素以及盈利能力、运营效率和自我流动性等业绩因素,对可能的市场进行综合评价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在战略及业绩因素方面均表现较好的区域,加大投入;在战略因素强、而业绩因素弱的区域,加强管理、完善约束激励机制,提升业绩后加大投入;在战略因素弱、而业绩因素强的区域,加强对内挖潜,提高效率;在战略及业绩因素均弱的区域,坚决退出。
创新境内外协同的综合化金融服务,提高多元化业务收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完善以适量贷款资源为引导、以综合化金融安排为核心的经营模式,以少量资本带动更大的业务空间。在加强融资合作的同时,鼓励境内外分支机构在客户推荐、市场调研、财务顾问、代客等非息服务方面创新协作和分润机制,共同提升服务客户的综合化能力。
有选择性地开展公司和零售业务,融入当地主流市场。优先考虑公司业务走出去,主要满足我国企业客户“走出去”的金融需求,争取境外跨国公司“走进来”的相关存贷汇、外汇以及现金管理等业务,并持续关注国内个人的跨境金融服务。配合国家人民币国际化政策,主动创新人民币业务,使之成为中国银行业海外竞争的独特优势。
制定条线配置的决策标准,在以公司业务建立一定的市场地位基础上,综合考虑文化和监管的差异性、集团战略相关性等融合因素以及市场潜力、竞争格局等市场因素,决定是否开展当地零售业务:在融合及市场因素方面均表现较好的区域,积极发展零售业务,融入当地主流市场;在融合因素强、市场因素弱的区域,加强周边国家地区分支机构的业务辐射;在融合因素弱、市场因素强的区域,以代理行和财务投资切入,积累经验后推进;在融合及市场因素均较弱的区域,坚决退出。(作者邵科就职于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5年第6期。)
本微信平台所发布的文章,除标注【原创】外均属各大媒体平台或者微信粉丝推荐,如转载时标注作者及出处,我方会一并载入,如没有特别注明,我方会默认为网络转载,如原作者见到后,认为不妥,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电话:010-51269901。欢迎作者直接投稿,投稿邮箱:editor@。
1.文章《银行国际化包括哪些阶段》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银行国际化包括哪些阶段》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