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多少个干细胞医院

2023-04-18 17:02 56次浏览 财经

来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2021年1月20号下午,伴随着移植舱里患者造血干细胞输入的顺利结束,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团队造血干细胞移植突破一万例,成为整个亚洲唯一达到此里程碑数据的骨髓移植中心!

下午2点,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举办“破万为新生,创新因使命—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移植万例纪念”线上纪念活动。

从零到一 从一到一万

作为一种恶性血液疾病,白血病位居儿童恶性疾病死亡率的第一位、成人恶性疾病死亡率的第六位。而研究表明,治疗该病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俗称骨髓移植)。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被视为白血病患者的新生之地,这里是中国最早迎战白血病的地方。

活动在纪录片“10000例移植之路”中拉开序幕——

从1964年,“中国骨髓移植奠基人”陆道培院士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完成亚洲第1例、全球第4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到 1981年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成立,同年成功进行了我国首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开创了我国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先河;到2000年第一例非体外去T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的完成,再到2016年世界骨髓移植协会正式命名北大血研所科研团队原创的单倍型移植体系为“北京方案”,开始为世界同行制定行业标准,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从未停止骨髓移植技术的探索与创新。

一万例 里程碑

黄晓军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

从1964年到1981年,从2000年到2021年,从第一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到现在的一万例,从同胞HLA完全相配到亲属HLA半相合,再到今天北京方案的成熟完善,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到为世界同行建立科学标准并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这都是以陆道培、王德炳为开始的几代“北大血研所人”艰苦奋斗、努力拼搏、薪火相传的结果,也是我们全体医护的使命,正是由于有这种责任和担当才使得我们的技术得以进步。

陆道培 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第一任所长

万事开头难,在中国、在亚洲要开创这个事业是不容易的。我们做到了!我们不仅是在中国,是在亚洲第一个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而且在疗效上也是非常出色的,也是很好的。到今天完成一万例骨髓移植,这是非常欣慰和也非常骄傲的事情。但是,革命尚未成功,希望大家再接再厉,继续解决医学领域的难题,攀登医学技术的高峰。

王德炳 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原副所长

万例骨髓移植,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其背后的精神更是要永远发扬。

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精神,健康第一、生命至上的精神,科研攻关、不断探索的精神,团队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为世界血液医学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姜保国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

血液病研究所历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和拼搏奋斗,实现了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从无到有,从落后到领先,造福了数以万计的血液病患者,成为业界和患者心中的一流品牌。血液病研究所一直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品牌科室,为医院各项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医院也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血液病研究所的发展。

詹启敏 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

造血干细胞移植突破一万例不仅是北大医学的骄傲,也是中国医学界的骄傲。从零到一是大胆突破创新,从一到万是初心历久弥坚。在北大医学这片沃土上孕育出包括北京方案在内的一系列创新成果,背后是一代又一代北医人为“除人类之疾痛”地鞠躬尽瘁,共同开创中国医学事业更加美好未来的使命责任!

郭燕红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

造血干细胞移植达到一万例,这意味着约一万名血液病患者重获新生的机会,为这些家庭带来了幸福,为保障人民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短短半个世纪,造血干细胞移植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中国医生攻克一个一个技术难关,创造了国际领先的单倍型移植体系,站到了国际前列,真正践行了“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的誓言,充分体现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

排除“万”难寄语新生

“十年前的一天,病魔如霹雳般撕裂长空,让这年轻的生命刚刚扬帆、却濒临搁浅……他们掌控着生命之舟的航舵,带我们走出疾病的泥沼,让生命之花再次迎风绽放……”

活动中医患代表共同朗诵了自己创作的组诗《披荆斩棘驻守芳华,排除“万”难寄语新生》,歌颂医患携手共同抗击病魔,再创生命奇迹的感人事迹——

披荆斩棘驻守芳华,排除“万”难

十年前的一天

病魔如霹雳般撕裂长空

无情的病痛 不公的命运

让这年轻的生命刚刚扬帆

却濒临搁浅

愁绪如翻滚而至的乌云

吞噬着希望的光亮

剪下一页页生活的掠影

却搅得心中愈加凄凉

为什么这残忍的病魔

偏偏缠上我的女儿

我悲伤 我彷徨

父母佝偻的背影映

在医院走廊尽头

地上拉长的影子 伴着叹息

是如此凄苦萧索

触目可及的白色 合着眼泪

又是这般黯然神伤

刺鼻的消毒水与彩色的化疗药

仿佛吟诵着我生命的悲歌

生命啊

你是如此绚烂 却为何那么脆弱

命运啊

你是这般莫测 却怎么偏偏是我

痛苦 恐惧

这日日夜夜重复的梦魇

我就是被锁进牢笼的折翼之鸟

等待着死神的判决

我绝望 我渴望

愁云笼罩着病床旁孱弱的生命

我看见

在女儿面前强颜欢笑的父母

转身的一瞬间 却已泪水夺眶

我听见

藏在被子里独自啜泣的女孩

悲伤的眼泪里 满是恐惧绝望

我看见

病魔气焰嚣张地 吞噬着年轻的生命

我听见

死神放肆又狰狞地 唱着欢歌

年轻的战士们啊

这是我们庄严而神圣的战场

为减轻患者的伤痛

我们愿一遍又一遍把操作演练

为拯救年轻的生命

我们愿一次又一次和时间角逐

让我们用汗水 将梦想点燃

将我的青春献祭给双蛇杖

将我的信仰献给希波克拉底

将我的技能熔铸成斯巴达之盾

守护住娇艳鲜活的生命之花

他们掌控着生命之舟的航舵

带我们走出疾病的泥沼

他们用爱心与睿智谱写成歌

伴我们度过绝望的黑夜

他们用智慧和汗水驱散阴霾

让希望之光重新照耀你我

让生命之花再次迎风绽放

难以忘记

那一双双满布血丝的眼睛

难以忘记

那一张张英俊俏丽却疲惫不堪的面孔

难以忘记

那一盏盏医生办和护士站彻夜不眠的灯光

他们是航标 是灯塔

引领我们驶向生的彼岸

他们是战士 是英雄

拯救我们逃出病的牢笼

他们是白衣的天使

凝望着死神的双眼

坚定地宣告着守护的决心

他们用知识与智慧

将自己全副武装

一次又一次夺下了

死神收割生命的镰刀

过往十载年华

见证了一位位北人人

不忘初心 坚守信念

写下生命的凯歌

未来岁月悠悠

激励着北人的勇士们

继往开来 挥洒汗水

铸就明日的辉煌

年轻的朋友

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

让我们厉兵秣马

不畏山高水长

以吾辈血肉身躯

续写生命奇迹

历经40余年的积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造血干细胞移植突破10000例,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半相合移植的患者生存率在全球名列前茅,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达70-80%,非恶性血液病患者达80-90%。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教授坚定地表示——

“ 我们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趋’,让我们从今天的第10000例移植开始,面向世界最前沿的科技,以求实和奉献,以创造和协作,来开始崭新的真理探求之路,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万例骨髓移植之路

1964年

1月17号,陆道培成功进行了亚洲第一例也是世界第四例的异体同基因骨髓移植,患有严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年轻的护士由此获得新生,并成为经移植无病存活时间最长的患者。

1981年

北京医学院血液病研究所(现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正式成立,陆道培任所长,研究重点为白血病的诊治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尤其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最为突出。

9月30日,陆道培及团队成功地为一名患急性白血病的女大学生进行了骨髓移植,这也是我国第一例异基因骨髓移植。

2000年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完成第一例非体外去T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

2016年

世界骨髓移植协会正式命名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科研团队原创的单倍型移植体系为“北京方案”,开始为世界同行制定行业标准。该方案的多项关键技术推广至全国上百家中心, 及意大利、以色列、法国、韩国等国;相关成果被美国、英国骨髓移植协会、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等共28项国际指南或共识引用,覆盖中国95%、全球50% 以上半相合移植病例。单倍型移植成为国内首位移植模式以及世界两大主流单倍型移植方案,开启了“人人都有供者”的新时代。

2018年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获批成为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致力于整合集成临床医学研究资源和创新力量,优化组织实施血液疾病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发展成果,促进医学科技成果普及普惠,打造代表我国最高水平、引领国际的血液病规范诊治及转化研究的高地。

2019年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成为全球最大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年造血干细胞移植数量超过1000例。

2021年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造血干细胞移植突破10000例,成为亚洲唯一达到此里程碑的骨髓移植中心。

破万为新生

创新因使命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造血干细胞移植

突破一万例

#超能健康团##医师报超能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