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科技加速渗透信贷服务的营销、获客、风控、贷后管理,小微融资在科技赋能下也变得更加便捷、普惠。在日益爆发的中小微金融市场,金融科技企业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具,精准挖掘小微实体的借贷需求,提升融资效率。

近日,陆金所控股公布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其中由平安普惠实现的零售信贷业务保持稳步增长,贷款余额增至人民币5826亿元,同比增长15.1%;累计借款人数达近1510万人,同比增长17.1%。

一季度促成的新增贷款同比增长17.3%至人民币1724亿元,小微企业借款占比高达75.7%,较2020年同期增长近10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优质借款人贡献占比达65.9%,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58.7%。相比其他金融科技平台主攻消费信贷的业务模式,平安普惠更专注于为小微实体提供融资便利。

在金融市场中,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难以破解,尤其在被疫情重创之后,中小微融资需求与金融供给侧的矛盾更加突出。虽然当前国家政策持续加码中小微信贷,贷款投放有所增加,但相当一部分中小微企业仍无法有效获得贷款,经营面临困境。

与相对饱和的C端消费金融不同,B端的中小微信贷由于存在产品、风控等诸多痛点,市场潜力仍未得到大规模开发。监管层面逐步提升中小微信贷资源配置占比,金融科技企业也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创新中小微融资服务模式,多方协同推动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提升。

事实上,银行等金融机构主要服务的小微群体是头部小微企业。银行的风险偏好更倾向于那些有一定抵押资产、运营管理系统较为完善的小微企业,而全国八千万小微商户中的绝大部分都很难跨过大型商业银行的普惠小微金融门槛。

在此情况下,平安普惠等金融科技企业以数字化线上服务平台为生产工具,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减少甚至消除信息不对称及创新信用约束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数据显示,陆金所控股零售信贷业务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持续下降。自去年9月初开始,陆金所控股零售信贷业务已下调借款人综合成本至24%以下,并持续向更可持续的风险分担模式转型。

在助力中小微融资过程中,比起其他金融平台,平安普惠还通过线上业务和线下咨询服务协同推进的方式,不断拓展服务边界,携平安集团丰富的生态优势深度参与到小微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从融资、知识、营销方面为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首先是融资服务,平安普惠以聚合担保的模式为小微匹配优质的信贷产品。尤其在2020年,平安普惠针对小微企业的经营需求不断优化小微信贷产品,推出丰富的平安普惠微营贷产品,并通过AI科技手段、高额度、灵活还款方式等优势,为小微企业“补血”。

其次是知识服务,平安普惠通过一系列知识培训提升小微经营能力。例如为小微量身打造的《生意经课堂》,邀请商业大咖为小微企业主提供专业的经营理论指导;开创免费的法律咨询平台,为小微企业主提供免费的法律质询服务。

最后是营销服务,平安普惠积极扮演“营销赋能”的角色,为小微企业解决营销难题。平安普惠组织“828人气小店”等一系列营销行动,通过邀请大咖、短视频营销的形式,帮助小微企业主盘活流量,破解品牌宣传和产品推广阻碍。

近期,平安普惠还联合平安集团旗下五大生态圈优质资源,上线小微客户权益体系,该客户权益体系着重解决传统小微信贷服务的盲区,利用生活、教育、健康、商业生态覆盖小微企业主经营全场景需求,让小微信贷更加温暖。

实现小微信贷更有温度的背后,是金融科技能力的支撑。平安普惠基于底层技术架构能力,以及出自实际金融场景的数据建模能力和智能服务能力,将自身打造成专注小微融资的综合服务商角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