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现金流和净利润是重要且有联系,同时很有意思的两个概念。最近跟几个朋友分别讨论过,在此总结下。

来源:雪球

作者:投资者牛小顿

反常现象

净利润大家更熟悉也用得更多,尤其看上市公司的时候,即使小白也知道要关注这个和PE(=市值/净利润)。而自由现金流则比较少见,听上去就不好理解,散户可能只听说过巴菲特、贝索斯和段永平等人很重视它。

但根据自己和朋友开公司的体会来看,有一个反常的现象:大部分人嘴里的利润其实就是自由现金流,而且公司老板大多也更看重这个。

重要区分

抛开概念和公式,自由现金流就是公司可以自由支配的现金,自由支配包括开发新产品、回购股票、增加股息等。跟利润的区别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自由现金流代表你「真正」赚了多少钱,而净利润是你「应该」赚了多少钱。差在哪里呢?@不明真相的群众 举的两个例子有很好的说明:

1. 有些企业利润包含的应收账款可能收不回来,这时候自由现金流就小于净利润;有些企业有大量的预收款已经到账,但没算到利润里去,但钱已经到账了,这时候自由现金流就大于净利润。显然,前者是企业承担风险,客户占了便宜;后者是企业占了便宜,客户承担风险。

2. 企业的投资性支出,不影响净利润,影响自由现金流。但如果企业的经营是必须通过持续的投资来维持的,这个企业很有可能一直看似赚钱(有利润)但最后一把亏光了(缺少现金流),股东利益荡然无存。

通过这两个例子就好理解为什么公司老板更看重自由现金流了——因为它更能反映企业真实的盈利能力和自己真实的赚钱情况。

利润好操作

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让利润比自由现金流(甚至营收)等指标更不可依赖:利润这个复杂指标被利用和操作的空间比较大,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严重,如果只看这个会对判断公司真实的盈利能力有不小的偏差。用两个正好最近在关注的公司来解析一下利润的操作空间。

先看一家冷门公司 $Brookfield再生能源(BEP)$ ,跟之前文章《利用优势才能做好投资》写过的Brookfield资管属于一个Brookfield集团,是它旗下用于再生能源资产投资的有限合伙企业(Partners L.P.)。如果你看利润表这几年都是亏损,但自由现金流充沛(每股大概2.4元),更奇葩的是股息率有6.55%。怎么做到的?好不好呢?

其实挺简单,人家当然是「赚钱」的公司,否则派息6.55%是要散摊子么?至于账面上亏损只是因为不想交税,于是在会计准则的合理范围内,把固定资产按照很高的市价调整后再折旧,于是这部分折旧成本就对冲掉真实利润了。最后通过把自由现金流的60-70%派息,利润顺利转移到国外。btw,这也就是在开放的美股市场了,放到A股这种操作想都别想。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股价30,每股现金流2.4(已经把税和维护资本开支扣掉),股息6.55%,当然是好公司。

再看一家热门的公司 $奈飞(NFLX)$ ,股价节节攀升,利润不错,TTM PE高达100多。那么自由现金流如何呢?是负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作为长视频业务模式的公司,每年需要(甚至必须)花大量的资金去购买或者制作新剧,导致了负现金流;利润为正只是因为这部分开支产生了「内容」的资产,于是需要摊销到未来很多年,每年从利润角度看的「成本」就比实际支出少很多(财报显示:第一年大概只摊销了30%的费用,90%的剧在4年内摊销完成)。

这个有正利润但现金流为负的公司如何?个人觉得一般:作为一个长视频模式的公司,从常识判断,永远不可能守着老剧收会员费,每年新拍是必须的。而且,这个成本也可以预计会持续上升(通胀和竞争等各种因素),所以现金流很难逆转甚至爆发,那什么时候才能有给我们股东分的钱呢?!特别提醒下:这跟有钱不着急分红的公司不一样(比如 $腾讯控股(00700)$ ),这TM很可能是没钱分啊!

更不透明的是,视频公司的内容摊销方式都很复杂(包括爱奇艺和芒果视频等),从模式(直线法、加速法和收入类比法等)到年限选择(2-10年不等)都很多。说个八卦,我特地对比了奈飞17和18年财报中关于摊销的部分,发现了一个小区别:17年说「独家和自制剧的摊销年限是按照合同约定周期或者预计使用年限的最小值来计算」,但18年在此基础上加上一个「或者10年」:一个剧能红10年?仁者见仁了。

利润好操作的现象除了因为大家关注所以公司有动力「做账」之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越复杂越间接的指标操作空间越大。就像上面提到的,虽然利润这个词应用广泛,但其实财务上计算并不简单,比营收等都要间接一些。不仅没有开过公司的散户99%都看不明白一个公司的利润怎么来的,就连做小生意的朋友都算不清楚自家利润(经常混淆它和现金流)。上面的两个例子也算印证了这一点。

财务指标的困境

更进一步说,虽然自由现金流和营收等指标很多时候比自由现金流靠谱,但其实也都慢慢失去了「神奇」的作用,尤其在企业CFO的不懈努力下。

更大的挑战还在于新经济(尤其互联网)公司的新模式,传统的财务指标已经很难表达了。说回奈飞的例子,虽然现金流有劣势,但「持续投资能否建立壁垒和护城河(我倾向于认为很难),进而逆转负现金流实现盈利能力和真实利润的飞跃」确实也不是单看任何财务指标就能做出判断的。毕竟互联网公司利润和现金流长期为负,靠VC烧钱好多年然后突然爆发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那么投资最终看什么永远不过时?——公司的业务模式和公司的商业模式。先对这两者有深入的理解,再通过财务去合理估值才是投资的正确姿势。看看巴菲特写给投资人的信也能明显体会到这一点。毕竟看看报表就能赚钱的话,投资就可以交给机器了。

祝大家都能看懂公司,这才是二级市场投资的王道。

————广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