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你的身边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理发店、健身房、培训机构破产倒闭,老板卷款跑路,消费者预充值的钱打了水漂?现在,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解决办法。

9月8日, 2022第二届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在京召开,会上首次对外发布的数字人民币两大应用新产品备受关注。一个是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下称“数研所”)发布了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预付资金管理产品—“元管家”。另一个是邮政储蓄银行作为主办单位之一,对外发布了以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为载体的“丽泽数币一卡通”,为业内首张“金融+工作+生活”一卡尽在掌握的数字人民硬件钱包。

记者在现场还看到,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不断推广,与上届论坛相比,本届论坛数字人民币支付体验全面升级,不仅有大型商业银行集中展示数字人民币应用成果,兴业、网商、微众等银行也首次参展,展示了各行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历程、发展成果、发展方向。

防范商户卷款跑路

产品率先落地北京教培场景

打开数字人民币APP,可以发现在服务栏中找到“元管家”的入口。“元管家”是针对近年来频发的预付资金类商户卷款跑路、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设计并发布的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预付资金管理产品,通过在数字人民币的钱包上部署智能合约,可以为预付消费服务场景提供防范商户挪用资金、保障用户权益的解决方案。

所谓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是指基于预定事件触发、自动执行的可控制数字人民币的计算机程序。简单来讲,就是用计算机程序写一份合同,按照约定条件自动完成数字人民币支付履行合约义务。

数研所所长穆长春现场展示了“元管家”的使用方法。据他解释,应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向教培机构付款后,每上一次课,加载在钱包上的智能合约就自动给培训机构付一次钱,钱在花出去之前还会属于付款人。这样一来,再也不用担心商家挪用资金甚至卷款跑路了。

数研所副所长狄刚表示,在传统账户模式下,预付资金管理主要通过商业银行为商户开设专户的方式解决,预付资金全部归商户所有,无法彻底解决用户权益保护的问题。采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进行预付资金管理的情况下,运营机构根据商户的业务模式,比如预付资金对应的商品或服务内容、预付资金结算模式、违约条款等,选择合约模板并在可信环境中部署。

当消费者向商户预付资金时,运营机构为每一位消费者创建一个加载了智能合约的数字钱包,一方面将合同条款写入智能合约,商户不能随意划转消费者预付的资金;另一方面,在实际消费之前,预付资金仍然归消费者所有,即使商户破产清算,也能保护消费者资金安全。

当消费者实际完成消费后,商户发起智能合约的执行请求,智能合约检查是否符合约定的执行条件,符合条件的,才能将预付资金划拨至商户。从技术上排除了人为操作挪用预付资金的可能。消费者能在数字人民币APP看到每笔资金动账明细,让消费者更加安心。商户也能通过运营机构的服务渠道,看到预付资金的实时状态,便于开展经营安排。

记者登录了“预付管家”小程序,目前已经有教育培训类的商户完成应用场景落地。未来有望在餐饮服务、医疗口腔、运动健身、美容美发、汽车服务、航旅住宿等多个日常消费场景探索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应用落地。

北京市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维久评价,该模式开辟了预付式消费资金管理新路径,是金融监管科技应用的典型案例,也是对完善商业治理和社会治理,进一步优化金融营商环境的有益探索。

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应用前景广阔

事实上,智能合约的概念早在1994年就已提出,但在此后20多年并没有服务实体经济的应用落地。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会上表示,随着金融科技快速发展,智能合约的技术运行条件不再是障碍,其广泛应用更多依赖于可信、开放的生态体系。

“数字人民币作为央行货币支付体系的重大创新和升级,在技术和业务模式上都有很大的调整,一个突出方面就是可编程性,通过加载智能合约实现定制化支付。”范一飞称,数字人民币在此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已在消费红包、政府补贴、零售营销、预付资金管理等领域成功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与会专家认为,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在预付资金管理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有着较强的市场诉求。

“目前,我们已经收到了来自很多行业、地区迫切希望应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的市场需求。”狄刚举例,比如财政补贴、贷款、科研经费等,对资金发放对象和支付用途有严格限定的场景;预付资金管理、资金归集、智能分账等,涉及资金存管、存在多个主体之间复杂资金往来关系的场景;周期缴费、押金退还等,需要保障资金及时自动划转的场景;以及高度依赖可信信息输入的供应链贸易等场景。

记者注意到,目前各试点地区展开的消费红包活动已经是数字人民币的一项标准化解决方案。消费红包借助智能合约限定数字人民币的使用条件,不能转账,无法兑回银行账户,只能在指定的商户消费使用。如用户超期未使用,该部分数字人民币将按照智能合约设定,自动返还给出资方。

数研所透露后期生态建设重点

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有着多重优势,具体来说,一是信任优势,可为智能合约自动执行提供可信的结算工具和公平、互信的交易环境。二是互通优势,数字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即可广泛连接各类行业生态,实现信息和价值的互通,又能实现运行环境的互通,实现合约模板的一次开发、跨机构多次复用。三是后发优势,数字人民币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金融基础设施,能够在完全没有历史包袱的情况下,建设可信稳健、灵活高效、持续创新、开放包容的智能合约生态。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应用中面临的制度衔接、剩余风险防范等难题仍有待解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与资本市场部副主任何东认为,智能合约虽然可以提高支付结算效率、增加便利、降低交易的履约成本和风险,但也要避免透明度低的问题,防范偏见与歧视,同时还需要考虑相关法律的执行与纠纷解决的机制。

对于下一步工作,狄刚指出,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生态建设工作刚刚起步,仍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接下来数研所将在央行中心化管理和双层运营框架下继续扎实推进相关工作:

一是有序推广成熟的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解决方案,从教育培训行业拓展至零售、餐饮、体育、员工福利等各类具有预付资金管理需求的场景。

二是进一步丰富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解决方案,在资金归集、智能分账等资金结算领域,商户营销、智能缴费等零售领域,内外贸易等领域落地智能合约应用。

三是继续深入开展前沿技术研究,持续优化底座支撑能力,加快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生态服务平台建设。

四是保障合约模板的合法性、有效性和互通性,推进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可信环境,并制定配套的业务规范、技术标准。

(实习生唐颖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叶舒筠

校对:李凌锋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