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瓷,正式名称应该为“瓷胎画珐琅”,又名“古月轩”瓷器。创烧于康熙时期,在雍正、乾隆时达到了工艺顶峰。这种诞生于宫廷,专为皇家使用的帝王之瓷,创造了一个彩瓷艺术高峰,成为名副其实的“彩瓷之王”。

其实,综观多种工艺门类,无不随着社会经济的起落而兴衰,不仅仅珐琅彩瓷在康雍乾时达到顶峰,另外如雕漆、家具、玉器、牙雕等等被这祖孙三代青睐的工艺,在有清一代,艺术价值和工艺价值都从乾隆之后开始迅速衰落,无复往日之胜。

康熙珐琅彩瓷:祝寿的怡情小品

清宫档案记载,珐琅彩瓷在康熙二十七年在宫中开始试烧,历时三十多年,于康熙五十九年才烧制成功。

珐琅釉料源于外国,又名“佛郎”或“拂郎”,明代“景泰蓝发”即是使用珐琅釉料烧制的一种铜胎珐琅特种工艺品。早期珐琅釉料多施在金属胎体上,至康熙时开始烧制瓷胎珐。

清 康熙 珐琅彩瓷光花卉纹地碗

现存康熙朝珐琅彩瓷主要是小型实用器,如瓶、盒、盘、碗、杯等,图案多是花卉,且都没有鸟,有一些珐琅彩瓷除花卉图案外,花心内还常有篆书“万”“寿”“长”“春”等字,应该是为康熙祝寿时所制。这时烧造的珐琅彩瓷,多使用景德镇提供的“反瓷”,即素烧后里面有釉外面无釉的胎体,由清宫造办处在宫内烧制。

清 康熙 珐琅彩瓷红地开光花卉纹杯

清 康熙 珐琅画紫砂花卉壶

变态的雍正:只能被累死

考据清宫造办处的活计档,就能看出一个极为变态的雍正!以珐琅彩瓷为例,雍正皇帝对于珐琅彩瓷烧造的原料、图案、样式、高矮等等,都要一一指示,必要精益求精。此外,还有对各种雕漆、各种家具制作的指示,无不巨细糜遗。每天只睡四个小时的雍正,这种逼死处女座的节奏,只能被累死。

清 雍正 珐琅彩红地梅竹碗

在雍正好基友兄弟十三弟允祥的配合下,珐琅彩瓷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时开始自己炼制珐琅彩釉料,使珐琅颜色从康熙进的七八种增加至十八种,而且开始使用景德镇烧制的精细白瓷作为胎体。并指示宫廷供奉的知名书画家参与设计绘画图案,艺术品味和工艺上,大大超过了康熙时期。

清 雍正 珐琅彩墨色竹石碗

清 雍正 珐琅彩柳燕碗

清 雍正 珐琅彩紫红地花卉小碗

清 雍正 珐琅彩粉黄地芝兰寿石图碗

败家的乾隆:家底都烧光了

乾隆时期,珐琅彩瓷又有新的发展,除了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乃祖乃父,在造型上也更丰富,各种瓶子造型有双连瓶、葫芦瓶、双耳瓶、纸槌瓶等等,其它碟、碗、杯、盘的数量也多也来。

清 乾隆 珐琅彩芍药雉鸡玉壶春瓶

在画面上,乾隆时期题材更丰富。花鸟鱼虫、人物风景、各种装饰纹样甚至西洋人物、景色等等,都有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上有体现。画手多为造办处珐琅作的知名画家。但即使这样,对于乾隆皇帝的艺术品味,仍然不能苟同。

由于珐琅彩瓷造价昂贵,费工费时,在败家的乾隆已经花光国库之后,继续烧造已经难以维系,所以,自乾隆中期之后,珐琅彩瓷就再无烧造。

清 乾隆 珐琅彩汝釉碧桃诗意双陆瓶

清 乾隆 珐琅彩黄地花卉果盘

清 乾隆 珐琅彩紫地开光灵仙图瓶

清 乾隆 珐琅彩开光人物贯耳瓶

1924年,逊帝溥仪搬出故宫后,民国政府成立的管理委员会捡视故宫藏品,在端凝殿左右屋中统计了故宫当时的珐琅彩瓷收藏,共有四百件,这是在康雍乾三代烧制的珐琅彩瓷在陆续赏赐蒙古王公、达赖、班禅及各属国国王后,所余的全部作品了。而这四百件作品,也成为了这一项宫廷艺术的绝响。


【版权信息】

本文根据《中国陶瓷史诗》《故宫退食录》整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