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是由革命人物、革命物态、革命事件、革命活动、革命精神构成的内容体系,包括遗址踪迹类红色文化资源、建筑与设施类红色文化资源、重要革命历史文物、重要文艺作品等,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管理和运用,反复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新时代艺术教育用好红色资源提出了任务,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就需要将红色文化资源从多个路径上融入艺术教育,具体来说可以从九个路径切入。
一是融入艺术院校文化传承。在新中国艺术教育发展历程中,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的艺术教育血脉之中,沉淀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院校独有的精神品质。新时代艺术教育更需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赓续革命传统,坚持为党育才、为国育人。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通过深入开展“四史”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深刻融入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实现艺术文化与红色文化的深度融合。
二是融入艺术院校学术研究。红色文化是个历史范畴,经历了形成、发展、积淀、丰富、创新的演进过程。推进红色文化与当代艺术教育的融合与创新,需要准确把握党领导艺术战线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重点积累和掌握党领导革命艺术工作历史中所积累形成的红色文化资源。我国红色文化资源在艺术领域存量众多,需要自觉进行全面搜集整理,需要对这些红色艺术资源的来龙去脉、精神内涵等进行全面分析,进而需要深入研究党领导艺术工作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要艺术家。研究确定一批重要革命文艺标识地,研究党领导艺术工作的故事、以革命艺术服务革命斗争的故事、艺术家投入革命事业的故事,这是红色文化更精准地融入当代艺术教育的有效切入点。
三是融入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思政课程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文化、艺术学习的特点进行。近年各院校探索“艺术加思政”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其核心是兴趣导入、需求导入,挖掘各艺术门类中思政教育资源,结合思政教育理论,增强教学的亲和力和学生参与性。进一步提升思政课质量的重要渠道是以红色文化资源为选材方向的艺术情景教学,即以理论教学的实际需要科学遴选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真实的叙事功能、丰富的抒情功能、自然的说理功能,把好故事与好思想结合。课堂教学中运用红色文化教学案例,鼓励学生以所熟悉的艺术方式演绎红色故事,逐步扩大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大力开展现场情景教学,在红色文化的产生地触摸历史,体验红色文化的真谛。
四是融入艺术院校专业课教育。剧目教学是专业表演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剧目课是表演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剧目的选择、使用、更新是课程的基础,应全面审核教学剧目的方向、立意、选材,选择更多优秀红色艺术作品成为教学剧目。要强化对课程教材中相关学术、学风、专业内容等方面的政治思想把关,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切实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可以结合各艺术院校专业特色,总结提炼红色经典艺术作品,将其中符合教学的作品直接引入教材,加工转化为课堂教学案例。在教学中倡导学习红色经典、研究红色经典、传承红色经典之风,为教材建设注入红色基因和生机活力,实现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与艺术专业学习的科学衔接与深度融合。
五是融入艺术院校实践与创作。文艺创作不能只是“一个人的风花雪月”,应鼓励学生学习和演绎优秀红色经典作品,引导师生从红色文化资源中选材创作,讴歌英雄,书写时代,抒发爱党情怀。当年鲁迅艺术学院的革命艺术家创作的《白毛女》《南泥湾》《黄河大合唱》等经典作品,就是把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艺术教育事业中的有益探索。北京舞蹈学院建校以来创排了多部从红色文化资源中选材的优秀作品,近年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过的10个红色经典故事为创作源泉创排舞蹈诗《那些故事》,以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为素材创排舞剧《井冈,井冈》,今年启动“为人民而舞”庆祝建党百年百部红色作品展播活动,系统梳理传播学院前辈原创的百部经典剧目,用舞蹈艺术传播红色文化资源。
六是融入艺术院校艺术采风。采风是艺术教学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对课堂专业学习内容的体会和验证过程,也是学生初级的艺术创作形式。成功的艺术采风往往与自觉的动机设置、内容安排乃至地址选择相关联。带领学生走进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瞻仰缅怀英烈,重温峥嵘岁月,亲身体验革命战争年代中的人、物、事、魂,可以让师生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创作冲动。在采风艺术实践教学过程中,要从现有的艺术课程教学体系中确定实践动机,从恢弘的红色资源中确定教育特色,实现艺术实践动机与红色资源特点的结合。
七是融入艺术院校校园文化。将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向校园生活进行有效延展,实现红色文化对校园文化的积极濡染,是引领校园主流舆论的重要方式。应当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用革命史实说话,用革命道理论道,增强传播力、吸引力、感染力。也要着重探索具有时代风格、艺术特性、学习特点、生活气息的融入方式,探索增添融合发展的新元素、新思路、新样式,潜移默化实现政治情感提升、科学历史印证和文化艺术拓展效果。
八是融入艺术院校的宣传教育。在党领导下追求真理、报效家国、服务人民、探索艺术的优秀艺术家。已经凝聚成为艺术界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北京舞蹈学院第一任校长戴爱莲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新中国成立之初,印度代表团即将访华,周恩来总理找到戴爱莲,认为可以创作一个以“荷花”为形象的舞蹈作为欢迎节目。为做好这个作品,戴爱莲开始搜集素材。她融合了来自陇东、陕北地区的民间舞蹈形式“莲花灯”和中国古典舞最基本的动作语汇“顺风旗”和“圆场”,创造了“荷花”这一独特的审美意象。1953年,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举办的第四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荷花舞》获得银质奖章。特别令人感动的是,戴爱莲先生90岁高龄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说:“当我还在国外的时候,我就受到了党的影响。那个时候我就知道,中国唯一的希望就是中国共产党。我很幸运,看到了繁荣的今天!”她对党和祖国深挚的感情,点点滴滴地凝结在创作的艺术作品中,跨越世纪,绽放出夺人的光彩。艺术院校可以在校园开辟红色艺术展陈保护区,充分发掘其红色文化基因,全方位保护革命艺术家们遗留下的物品和活动轨迹资料,认真学习其所蕴藏的红色文化内涵和精神。让师生从这些革命艺术家身上、从红色故事当中汲取信仰的力量、艺术的力量、进取的力量,是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艺术教育的捷径。
九是融入艺术院校师生阅读生活。阅读是大学文化的常态,是学生丰富精神世界的渠道。阅读体现出很强的兴趣驱动,表现为突出的自主意识和自觉倾向。学校应当有计划地对阅读生活进行科学干预,教师应当对学生阅读进行导学,科学调整阅读方向,有效提升阅读品质。可以通过荐读、导读、研读、评读等多种形式,将体现红色文化资源的书籍报章、戏剧戏曲、音乐舞蹈、美术设计等代表性经典文学艺术作品介绍给学生,并围绕阅读心得鼓励研究性学习和交流,更加全面深刻地体会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高尚精神。
(作者系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
1.文章《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艺术教育的九个路径》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艺术教育的九个路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