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军事实力一直是一个国家最有力的保障,中国更是如此。当年清政府闭关锁国,导致科技水平落后于西方,军队建设和武器装备都远远落后于世界,这才使得中国的国门在外敌的炮火声中被摧毁。因此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对军队建设的重视一直居高不下。

直到邓小平重新上台,接连提出了改革开放以及百万大裁军的重要政策,中国的军队建设这才迎来了一个转折点。

何为百万大裁军,意指在1985年到1987年间,在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减少100万人,这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百万大裁军”。

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总有一部分人质疑这场裁军对于中国的意义究竟是正面大过负面,还是负面大过正面,时隔36年,回头思考1985年之时,邓小平百万大裁军背后的深意是何,想来就显得十分清晰了。

邓小平

邓小平发现问题,决定裁军

1985年6月4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的议题是围绕当时军队建设的改革方案以及精简整编部署安排,而使得这场会议成为中国军队建设史上里程碑的原因,就是因为邓小平在发表讲话时竖起的那一根手指。这根手指指的是一百万,裁军一百万!

邓小平坐在发言席上,一字一句,掷地有声地演讲自己对于新时代下军队建设的理念和建议,在整个讲话中,他着重提到了新时代中国发展所面临的最急切的问题,应当是现代化建设。

因为经济基础才能决定上层建筑,军队建设也要为新中国的发展让步,基于种种考虑,邓小平最终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了振聋发聩的“百万大裁军”战略。

事实上,早在1978年,军队内部就有声音要求裁军,因为当时军队内部机构繁多,人员冗杂,尤其是各个职称的领导干部,副职人员都已经到了供过于求的地步。在此情况下,军委领导班子也多次开会进行商讨,希望能够精简部队编制,改变这一现状。

但是,因为没有明文规定且裁军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直到1978年军队内部的改革也并未出现大有裨益的成效。

与此同时,邓小平继南方谈话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提出改革开放,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经济战略,之后终于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了军队建设来。

于是便发现了当时部队内部最严重的问题,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基于此,邓小平下定决心裁军,并且在多方考虑之后,定下了一百万的裁军目标。

军委扩大会议之后,“百万裁军”战略开始正式部署,经过邓小平以及中央商讨,最终由何正文担任裁军总负责人,在正式开始裁军行动之前,邓小平曾经多次找何正文谈话,希望能够缓解他的压力。

毕竟,裁军事宜,于国于民有利,但是于他们朝夕相处的战友同志却是不利的,邓小平也曾说过“裁军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所以他替下面一任军委主席先做了。”

因此,在何正文临危受命之后,邓小平也担心他会有心理负担,于是在谈话之际,向他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并将“百万裁军”背后的重要意义给他一一解释。

两人相对而坐,何正文危襟正坐,邓小平语重心长地说道,“正文啊,主持裁军工作,你要做好思想准备,千万不能走私情。”何正文听闻连忙应道:“组织上交给我的任务,我一定会坚持原则的完成。”

随即邓小平摆了摆手,对他说,“军队建设就和国家建设一样,只有把旧的制度废除,才能建立起新新的制度,现在我们军队内部的问题很严重,这次裁军对我军内部的制度改革来说至关重要,一丝一毫都懈怠不得。”

本来还有些为难的何正文听了邓小平的话之后,随即便端正了自己的心思,并且向邓小平保证一定会全力以赴的完成工作。然而,尽管邓小平和何正文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是裁军行动真正开展起来,还是困难重重。

那段时期,何正文随时随地都带着他的公文包,公文包里装满了关于如何精简人员的报告,以及退伍军人回乡的安排明细,除此之外,只要何正文一回到办公室,电话声就不曾停过,这样的情况在邓小平身上也每每上演着。

尽管裁军行动是中央领导经过多次商讨后共同提出的决议,但是面对着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面对着曾经为新中国流血牺牲的老兵很多话何正文还是没办法说出口,在他辗转反侧之际。

邓小平听说了他的难处,便通过电话让他召集了几位老将军一起开一个简短的会议。

亲自说服革命老将

何正文很快联系好了军中几位德高望重的将军,并随之一起来到了邓小平的家中,几人在沙发上坐定。

还没等邓小平开口,铁道兵团的领导就率先开了口,“邓老,我们铁道兵可都是抗美援朝的英雄啊,千万不能把这些老兵给裁了啊!”话音未落,其他几位将军也纷纷附和,何正文阻拦不及,只能坐在一旁叹气。

待众人停声之后,邓小平终于开口说了话,“今天我叫大家一起来开个会,就是为了讨论这件事的。”

说完顿了一下,接着说:“我这里有几份数据,大家可以看一下,今年我们部队里的官兵比是一比二,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两个士兵就有一个领导,你们还没看出问题吗?”

由于军队内部冗官情况要有迹象,几位将军也略有知晓,所以听闻这话也只是默不作声,过了一会儿,有人发言,“邓老,您说的情况我们也了解,我们也不是没有大局观,只是这一百万的裁军人数是不是太多了,这样下来我军的战斗力也会大打折扣啊。”

邓小平听完放缓了语气:

“改革这件事情,要么不做,要么就要做彻底,当前国家最紧要的任务就是建设现代化强国,大力发展经济,军队中机构臃肿,人员太多,不仅不能提高作战能力,而且还会降低军队综合实力,如今我们要做的不是做大,而是做强!我知道,各位将军都是心疼自己的兵,但是为了国家的明天,该舍的还得舍。”

听完邓小平的肺腑之言,几位将军默不作声,这时候沉默良久的何正文也终于开了口,他说道:“各位将军也应该换个思路想想,如今已经不是战争年代了,很多士兵从军也是为了保家卫国,如今离开部队支援现代化建设,照样也是英雄!”

邓小平赞许地看了看何正文,几位将军思索再三,终于点了点头。几位将军离开以后,邓小平一个人在书房坐了良久,没有人知道他在沉思什么,但是一定和国家与人民有关。

裁军行动初步告捷

就这样,在邓小平以及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将军的支持下,何正文的裁军工作稳步向前推进着。

截止1987年底,“百万裁军”行动已经初步完成目标,部队士兵裁撤一百万人,其中三总部机关人员,总参减少60%,总政减少30%,总后减少52%;撤并部分大军区,由原来的11个军区调整为7个;减少军级单位31个,师、团级单位4054个。

并且,在裁军行动中,以昆明军区政委谢振华为首的一群老一辈革命英雄,发扬了舍我其谁的革命主义精神,在国家指令下达之后,不计个人得失,毅然遵守国家政策,将自己纳入裁撤名单,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百万裁军”行动最终才能迎来最终的胜利果实。

经此一役,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扫过去十年的臃肿、颓然之气,再一次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各国面前。军队的人数虽然少了,但是凝聚力更强了,士气更鼓舞了,因为所有留下的人都明白,自己的肩膀上从此承担的不只是一个人的信仰,还有自己同志战友的殷殷期许。

这些数字见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又一次历史性的改革,也让世界人民看到,“百万裁军”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中国人民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利铁证。

也许在当时,依旧有很多人不明白,百万裁军能够为中国带来什么,这一百万的人民解放军解甲归田的背后究竟代表着什么样的意义?这个问题,或许只有我们这代人有资格回答。

因为这一百万人,中国向世界证明了自己坚决维护和平的决心,世界各国终于再一次看到属于遥远东方泱泱大国的气度和风华。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迎来了一百万的劳动力,他们在中国的各个地方,建设祖国;中国的人民解放军再一次迎来了新的改革,他们带着同志的期许,依旧在自己的岗位上保卫着自己深爱的国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