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偶然得到一份旧杂志,其中彩页介绍的是1989年的时候,北京饮食业举办的一次技术比赛冷荤类的获奖作品。

当时整个北京的餐饮业为了提高自身水平,做好迎接北京亚运会的召开,专门组织了这么一场比赛。其主要是从基础业务知识,端托服务,风味面食,热菜和小吃,以及冷荤拼盘类五个单项进行的。

从各位大师傅的作品里,其实可以看出中餐冷荤类从曾经的误区回归,重新回到色,香,味,形,注重食用的方向上来。少了80年代初从香港和台湾传入的片面追求形式,搞花架子,忽略食用价值的唯美主义倾向。

比赛主要规则如下:

第一,不允许用罐头成品,比如糖水蔬果,午餐肉等。不允许用鱼胶,吉士粉等做造型。

第二,冷荤首先要是热荤,必须要有烹饪过程。不允许只会刀功,不会烹饪。

第三,最少六种以上食材。注重膳食平衡和营养互补。不允许只拼摆一些中看不中吃的冷菜。

第四,要展示出高超的切,摆,叠,复,码面等刀功技法。要有一定的色彩学,造型学和美学功底。

松鼠葡萄(一等奖)

全聚德烤鸭店高立河大厨制作。全聚德不光烤鸭出名,菜式也是相当出彩的。比如松鼠身上的毛分毫毕现,大家猜猜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出来的呢?

其实,松鼠主要是由烤牛肉组成。先将牛肉腌制,然后在低温下烘烤脱水,最后用木槌捶松,再经过归拢,休整,最后形成惟妙惟肖的松鼠形状。

腌制后烘烤的牛肉干而不硬,松而不柴,使得整道菜不光耐看,还非常好吃。

图二:锦鸡(一等奖)

丰泽园饭庄屈浩大师傅制作。锦鸡不光造型奇特,用料复杂,刀功精湛,似乎还有点八大山人笔下拟人化的感觉。

左一就是屈大厨,常看美食节目都认识吧,老熟人了

相声大厨屈浩大师傅,中国十大名厨,大家都比较熟吧[泪奔]。有一年(具体忘了哪一年了)全国烹饪大赛第3名,北方选手第2名(顺便提一嘴,第一名是辽菜大师傅刘敬贤)。

图三:荷塘小景(一等奖)

天津惠中饭店北京店余良洪大师傅制作。荷花,荷叶,山石等景物以不同的食材呈现,且各种主料自成章法。糖腌西红柿为荷花,炝窝笋片和酸辣黄瓜为荷叶,猪口条,虾仁等为山石小景,口味独立互不干扰。

以前厨师做冷荤拼盘,大多是先有肉类的构思,然后再去搭配原料。而不是以食材本身的质地,颜色来搭配。所以这道菜肴看似平淡,实际上打破了这个窠臼,使得冷荤类在实用性和艺术性得到了发展,意义很大。

惠中饭店名头就更大了。它是天津乃至全国比较早的会员制(会所)饭店,上世纪30年代以接待官僚,买办,交际花等所谓的“上等人”闻名。除非资深客人推荐,基本不接待流动客人。曹禺的《日出》,就是以惠中饭店为写作背景地。陈白露的原型王右家,也是流连于惠中饭店的著名的交际花。

图四:长青绶带(二等奖)

仿膳饭庄张立强大师傅制作。北海公园内的仿膳饭庄,也是差不多百年的老店了,以宫廷菜闻名。菜肴精细,规整大气,可不是小品里“群英荟萃”那种西贝货,每一样都是真功夫。

图五:莲藕(二等奖)

全聚德烤鸭店郝惠芝大师傅制作。看出莲藕是什么做的吗?其实和福建的肉燕皮一样,不过是用鸡肉捶松之后压制而成的,非常费功夫。

这道冷荤,以鸡,猪,虾,羊,菌类和蔬菜为原料,呈现红白黄绿褚五种颜色,而为了实现这几种颜色,需要用到煮,焖,卤,烧,腌,蒸等六种烹饪手法。造型简洁,明快,口味甜酸咸,兼具酱香和叉烧,实为工艺性,技术性,传统性兼备的上乘之作。

图六:梅花拼盘(二等奖)

知味观饭庄刘广纯大师傅制作。主要是体现的精湛的刀工。刘广纯大师傅也是位传奇,最早在知味观,后来北京的知味观没了,就去砂锅居做大厨。后来自己开了一家馆子:广纯居(地址在天通苑)。

主打各种北派酱货和京味砂锅,讲究原滋原味,保证无化学添加。价格不高味道极好,人均150左右,各种酱肉能吃到你出门趴地上啃青草。

图七:遨游(二等奖)

致美斋饭庄马端先大师傅制作。南城白纸坊致美斋,好像现在也是老国营饭店?听朋友说,小时候吃致美斋都得排队,做得最好的就是糟溜鱼片和一鱼四吃。只是国营饭店嘛,服务态度你懂的。去北京路过两次,但都没那么胆量进去。

写在最后:

中餐的冷荤拼盘,其实这40年也走了很多弯路。好在这一行能人众多,使得冷荤从简单拼摆到复杂造型,从注重欣赏到注重口味方面呈曲线的螺旋式发展上升。

其实,我们现在去一些有历史的餐厅吃饭,每一盘菜都是一段历史的重演和继承。当某一天,你从好吃突然进化到会吃,懂吃——那种久违的快乐,真的会从心底油然而生,喜不自胜。

我是澜馋食记,爱美食爱生活,熟知中外家常小菜,厨房秘籍。为人耿直,只说干货,杜绝忽悠。喜欢美食文化和厨房家常美食,每日(屁)更新深度吃文,关注我!从我这里学到的,可以让你成为餐桌上当仁不让的焦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