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nfinance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不畏险阻、砥砺前行,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一百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海纳百川、锐意进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坚持牢牢把握金融事业发展和前进方向,不断探索金融支持革命战争和创立新政权、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道路,指引我国金融事业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发展。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中国金融杂志”微信公众号特别策划“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金融”专栏,配合《中国金融》杂志相关策划,选取部分反映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大金融改革和重大金融事件的文章,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波澜壮阔的画卷。
作者|李德「中国人民银行原参事」
文章|《中国金融》2021年第17期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发展变化,我国在金融调控、金融改革、金融稳定等方面遇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中国人民银行践行中央银行职能,健全和完善金融调控监管体系,推进金融改革开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升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完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框架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创新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推出中央银行票据,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不断简化利率管理、扩大利率浮动区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制度基础和市场条件的改善,中国人民银行积极推动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由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变。2015年存款利率上限全面放开,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关键性进展;2017年1月,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Shibor)正式运行;2018年推动利率“两轨合一轨”;2019年8月16日,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流动性供给机制,建立政策利率体系,对货币政策工具中的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借贷便利、宏观审慎管理和预期管理等都分别进行了创新,货币政策工具逐步丰富,相机抉择、精准调控,切实维护金融稳定,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构建和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际社会认识到宏观不审慎是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部署,人民银行较早在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从2009年年中开始研究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措施,并于2011年正式引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自2016年起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逐步将更多金融活动和资产扩张行为以及全口径跨境融资纳入宏观审慎管理。2017年,“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被正式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我国金融调控和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逐步完善。
推进外汇管理体制创新
我国外汇管理主动顺应加入世贸组织和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挑战,进一步深化改革,出台系列举措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2009年4月8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先行开展,2011年8月扩大至全国。2012年8月,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取消了进出口逐笔核销制度,建立“总量核查、动态监测、分类管理”的管理体系。2013年,服务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取消服务贸易事前审批,大幅简化单证审核,将业务审核权限赋予银行,提升贸易便利化程度。2015年2月,进一步简化和改进直接投资外汇管理。2016年,进一步统一境内机构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意愿结汇政策,对资本项目收入的使用实施统一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2018年1月,《关于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业务政策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通知》发布,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促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我国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后,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对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提出明确要求。外汇管理部门按照“先流入后流出、先长期后短期、先直接后间接、先机构后个人”思路,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继续推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加快引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扩大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范围;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相继开通实施。我国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2016年人民币成功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的货币篮子。目前已有60多个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我国已与38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外汇管理部门建立健全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外汇储备加强中长期战略摆布,不断拓展多元化运用,审慎优化货币和资产结构,保障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
加强监管统筹协调维护金融安全
中国人民银行全面落实国家金融安全工作,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不断完善和优化金融监管体制。早在2000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就建立了金融监管联席会议制度。2008年以来,为加强金融工作的统筹协调,国务院建立了“一行三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参加的金融旬会制度。2013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立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2017年11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在更高的层面上强化金融监管协调。在2018年初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后,“一委一行两会”的监管格局确立,协调层次更加分明、职责分工更加明确、监管效率更加高效。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2015年5月1日,《存款保险条例》正式发布,存款保险制度在中国落地,存款人的权益受到了法律保护,对稳定金融市场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同时,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制度,强化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识别、监管和风险处置。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针对我国金融体系的脆弱环节和不稳定因素,不断健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风险排查,坚决防范系统性风险、宏观风险和社会风险。针对重点金融风险,提前准备应对预案,充实工具箱,强化风险管控,坚决防止风险扩散蔓延。
金融机构改革加快步伐
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中国人民银行坚持深化金融机构改革,以改革思路提升金融体系效率和稳定性,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农村金融改革逐步推进。2002年2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同年4月成立了由人民银行牵头的深化农村金融和农村信用社改革专题小组。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设计和实施资金支持政策,即按2002年底实际资不抵债数额的50%,发放专项借款或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帮助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化解历史包袱。其后,中国人民银行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增加支农资金来源,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对主要涉农金融机构执行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适时适度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创新并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金融扶贫再贷款,结合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体系,不断增强金融机构加大支农的内生动力。涉农担保品范围明显拓宽,“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有序推进。
推进大型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改革。2002年2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提出要全面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2003年开始,国家相继对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按照“一行一策”原则,稳步推进国家注资、剥离处置不良资产,设立股份公司、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择机上市等工作。由国家外汇储备出资的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代表国家向四大商业银行注入资本金,成为商业银行成功改制上市的重要环节。随后,在政策性银行改革和深化改革中,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发挥了同样作用,向国家开发银行先后注资200亿美元、480亿美元,向进出口银行注资450亿美元;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改革工作小组成员单位有序推动政策性金融机构建立健全董事会和完善治理结构、划分业务范围等改革举措。此外,中国人民银行还在推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现了股份制改革,信达等公司还成功上市运行。
推进金融业扩大开放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金融领域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随着我国在全球经济地位的提升,金融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过程中,金融市场也逐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稳步实施QFII、QDII、RQFII制度。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发行主体和投资主体不断扩大。资本管制逐渐减少,双向开放程度越来越深,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经历了持续加速、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系列改革促进了资本自由流动,激发了市场活力。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事务,区域金融合作不断深化,我国在国际经济、金融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高。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金融机构更加积极地走出国门,开展多层次的对外投融资合作,促进资金融通。促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相继开通实施,中国市场对境外投资者吸引力越来越大。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统筹推进金融业开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将大幅地放宽金融业的市场准入,中国人民银行随后公布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目前各项措施已经落地。中国正在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及全球经济治理,为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和促进全球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金融市场创新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不断丰富完善金融市场并深化改革。
推动货币市场发展,不断促进货币市场产品创新,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金融市场对外开放。1996年1月3日,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开始运行,同年6月1日,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正式放开。中国人民银行于2000年发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允许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等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进行回购交易。2007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公布《同业拆借管理办法》。此后,相关市场准入机制不断简化、优化,回购市场的参与主体类型逐步丰富、投资者数量不断增加。货币市场已经成为企业短期直接融资、各类金融机构调节资金头寸、进行流动性管理以及中央银行传导货币政策的重要场所。
推进债券市场稳步发展。1997年6月16日,全国银行间拆借中心开始办理银行间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由此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形成。此后,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监管机构发布关于债券市场发展的系列办法和业务流程,成立交易机构和自律组织,债券市场稳步发展。
外汇市场建设深入推进。1994年4月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即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上海成立。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大力推进外汇市场建设。2005年8月,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的主体范围扩大到所有符合条件的外汇指定银行,放开交易期限,允许银行自主定价,增加掉期业务。2006年1月,在银行间即期市场引入询价方式(OTC方式),并引入做市商制度,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此后,还推出了掉期业务、期权业务先后展开。我国外汇市场已形成以银行结售汇制度为基础的银行零售外汇市场和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构成的双层市场体系。
黄金市场平稳快速发展。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开业运行,标志着中国黄金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十八大以来,黄金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2014年9月18日,国际板正式启动运行。2015年7月,“黄金沪港通”正式启动,实现内地与香港黄金市场的双向开放。2016年1月,做市商制度正式启动,银行间黄金市场成为继银行间外汇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后又一引入做市商制度的银行间要素市场。2017年3月10日,迪拜黄金与商品交易所正式挂牌以“上海金”基准价作为现金结算价的“上海金”期货合约,实现“上海金”基准价在国际金融市场的首次应用。
这一时期,票据市场和人民币衍生品市场也取得了较好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还高度重视金融法制和金融基础制度与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包括法律、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反洗钱、货币发行、国库、支付、征信、金融科技、统计、金融研究、人才培养等系统和运作规则,促进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责任编辑 纪崴)
1.文章《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