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化——国产化电脑

2023-03-30 20:45 26次浏览 财经

36氪获悉,深圳赛桥生物创新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桥生物”)已完成由经纬创投领投、德联资本跟投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加上此前水木创投的天使轮和腾业创投领投,启迪之星、昌发展跟投的数千万pre-A轮融资,赛桥生物在过去15个月内已连续完成3轮近亿元融资,方圆资本丨OptimasCapital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赛桥生物成立于2020年2月,专注于细胞与基因治疗(CGT)行业上游关键制造技术及成套核心装备的源头技术创新和国产化工作,实现CGT产业化装备的全封闭、自动化、数字化和柔性化,以突破进口垄断并为行业客户提供完全国产自主可控的CGT数字化工艺装备平台。

另外,目前赛桥生物已完成CGT关键成套模块产品和一站式制备中心的研发和可靠性测试,并在深圳建设了5000㎡的GMP生产线和高端研发实验室,用于相关产品商业化落地。

赛桥生物现已构建了设备与耗材能力平台,完成了全套工艺模块的开发,包括全封闭自动化血样分离、磁珠激活分选、电转染、细胞扩增、清洗浓缩、制剂分装等设备,以及配套的系列化GMP一次性密闭耗材。

核心产品一览(企业供图)

据悉,赛桥生物的产品可柔性化配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层面:

  • 一是软件层面的柔性化,通过图形化编程实现底层硬件模块的功能重构,在软件平台上实现硬件资源的调配;

  • 二是耗材层面的柔性化,可根据客户需求快速定制创新耗材;

  • 三是模块组合层面的柔性化,可根据客户需求快速灵活组合模块化设备、定制最适合客户工艺流程的选择;

  • 四是设备层面的柔性化,可根据客户需求快速开发设备模型供关键性能验证,加速客户工艺开发,仅需半年时间即可交付全体系验证的商业化产品。

赛桥生物创始人兼CEO商院芳博士表示,赛桥生物依托模块化产品和柔性化配置,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污染风险、更有效利用空间、进行产品定制、降低对GMP规范要求的培训,减少了人工成本。

他指出,硬件是基础,数据是核心。“关键的数字微流控技术,使细胞制造的精细过程高度可控;领先的生物传感技术,让复杂的工艺流程实现可视化;高效的人工智能算法,敏锐捕捉不同参数带来的细微差别,实现工艺快速优化迭代;模块化的柔性配置,可按照客户需求,实现个性化的灵活定制。”

截至目前,通过与多家客户达成战略合作,赛桥生物已完成CGT领域各个下游疗法的布局(如CAR-T,CAR-NK,TILs,TCR-T和基因治疗等)。举例来看,2021年1月,赛桥生物与细胞治疗企业北京永泰生物建立战略合作,开发了全封闭自动化细胞生产设备Gentle Harv 2000即将进入大规模商用认证,可应用于细胞制药商业化生产。

接下来,赛桥生物将会联合国内优秀的试剂提供商,整合下游低温存储装备加速实现产业闭环。

从市场需求来看,2017年是细胞免疫治疗产业化元年,截至目前全球已经有7款CAR-T产品成功获批上市,中国也已经成为全球CGT行业发展的沃土,研发企业数量已超500家,临床管线数量也首次超过美国,新药逐步从研发走向商业化。这都对中国新药产业化的底层制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目前CGT底层制造装备长期被进口企业垄断,存在供应与需求之间匹配度不高、价格高昂、供应时间长、服务深度不满足等问题,国内企业对国产CGT制备工具、耗材、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因此,从国家生物安全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的角度综合来看,国产CGT上游自动化研发/生产装备、耗材的机会也会加速到来。

团队方面,赛桥生物由多位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优秀博士与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张友明教授联合创办,联合创始人兼CTO郭霄亮博士曾主要参与国家生物仪器重大专项,在细胞自动化处理分析技术与生物精密仪器领域有超过10年的底层技术积累;创始人兼CEO商院芳是国内最早的微流控实验室博士,毕业后又在军用高端装备领域积累了多年新技术到工程产品快速转化和质量管理经验。

投资逻辑方面,经纬创投投资董事孙凌皓表示:“细胞基因治疗的新技术手段层出不穷,我们认为持续降低CMC成本、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可追溯尤为重要。赛桥生物专注于CGT关键制造技术及成套核心装备的底层创新,在短时间成为国内首家可提供CGT商业化生产设备的供应商,体现了团队极强的技术和执行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