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田」试验田是什么意思?

2023-03-28 17:44 30次浏览 财经

□本报记者 靖 雯

2017年4月挂牌的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7个自贸试验区成立已满4年,取得了突出成绩,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实现了在更大范围进行改革创新实践和探索、进一步推动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设立初衷。

将视线放得更长远一些,“十三五”时期,国家层面共向全国推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173项。这些“制度良种”在全国生根发芽,进一步提升了各地的开放水平、行政效率、发展动能和经济活力。为深入了解这些“试验田”所得成果对改革开放的意义、新格局下的动能释放途径以及未来深入发展路径,本报记者邀请业内专家对此作出解读。

专家圆桌

张建平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

王高翔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城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肖 旭 首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理事

周茂华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

(排名不分先后)

1.自贸试验区取得的发展成果对中国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意义有哪些?

张建平:一是自贸试验区通过推动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释放改革红利,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关键抓手。目前,中国已从过去的“要素型开放”切换到“制度型开放”,并以此助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自贸试验区一直是中国自主面向全球对外开放的平台,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已率先取得突破,其制度创新的成果也已在全国推行,实现了在更大范围进行改革创新实践和探索的初衷。

二是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更优,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有制度保障,高附加值的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不断显现,形成新的增长极、创新极和辐射极,由此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并以高附加值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助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三是自贸试验区已成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在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方面处在优先且有利的位置上。比如中国在对接落实RCEP的20个章节规则以及对中欧投资协定的落实方面,自贸试验区的引领作用是非常突出的。

王高翔:“十三五”期间,中国的自贸试验区格局进一步优化,新设立了17个自贸试验区,新增了上海临港新片区,扩展了浙江自贸试验区的范围。自贸试验区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旗帜和标杆,对改革开放的深化与深入具有重要意义。

窗口是指,自贸试验区是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窗口。外商投资法的出台实现了外商投资管理方式由“逐案审批”转为信息报告制的重大变革,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投资中国的窗口。

旗帜是指,在多项改革措施的推动下,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自由化水平在全国领先,有效带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前18家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全国4‰的国土面积,实现了占全国17.6%的外商投资和14.7%的进出口,为稳外贸稳外资发挥了重要作用。

标杆是指,自贸试验区以“放管服”为核心和牵引,正加快成为全国营商环境的标杆。据统计,有关地方累计向自贸试验区下放近3000项省级管理权限。同时,近年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加速向全国推广,“十三五”时期国家层面共向全国推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173项,有效提升了全国的经济活力。

肖 旭: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建设自贸试验区是中国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选择。通过使一些地区、一些领域先行先试形成一系列制度创新的高地,以点带面,共同推动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

当前,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布局不断完善,已实现沿海省份全覆盖,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府职能转变等领域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一定成效。中国的自贸试验区主要分布在沿海、沿边、沿江或交通枢纽地带,有利于国内外资源流动聚集,释放出较强的对内对外双向辐射功能,具有“经济增长极”与“制度创新极”的双重属性。

周茂华:自贸试验区设立的重大意义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作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桥头堡”,自贸试验区为中国制度创新、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累了经验。二是提振全球经济复苏信心。面对近年来全球不断升温的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中国不断提质扩围自贸试验区,彰显了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也为全球贸易投资提供了发展机遇。

2.新发展格局下,自贸试验区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

张建平:新发展格局下,自贸试验区应充分发挥开放与改革相互促进的功能,积极对接中国已签署并完成的自由贸易协定规则,形成“双自”联动的效应,让国内的小自贸试验区网络和与贸易伙伴国家谈判形成的大自贸区网络相互叠加,促进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也使国内各种经济资源要素得到优化配置,真正助力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王高翔:一是根植国家战略。自贸试验区已进入连点成片的新阶段,未来在发挥改革开放核心功能的基础上也应突出自身资源优势,进一步强化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功能,在区域协同、城市群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深耕实体经济。国家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取决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未来自贸试验区应进一步结合自身战略定位和资源特点积极发展实体经济,推动特色产业领域开放发展。

三是激活供需两端。在双循环的大背景下,自贸试验区应在吸引外商投资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集聚国内国际资源要素,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发展,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

肖 旭:进入新发展阶段,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的辐射作用,带动国内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畅通国内市场与全球市场的连接,使以往以“引进来”为主转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实现资金、技术、人才、资产、数据等要素的双向流通,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另一方面,要将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向国内其他地区推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强税收、社会治理、法治、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制度建设。

周茂华:在新发展格局中,我们需做好对未来国际经济局势变化及其对中国影响的研判。自贸试验区作为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探路者,一要在新形势下继续探索制度改革和创新;二要在风险可控与监管能力相匹配的前提下稳步推进金融等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快推动中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三要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离岸人民币回流机制,完善跨境人民币结算、支付和交易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3.未来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应如何进一步深入?

张建平:未来自贸试验区的改革,一是要在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以及真正构建起政府服务企业的新型政企关系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对此,要切实维护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为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提供同台竞技和公平竞争的环境;落实外商投资法对外资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条例;确保外资企业准入前的国民待遇和准入后的国民待遇能够落实到位。

二是对接先进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除加快落实RCEP的规则外,还要积极考虑加入CPTPP,所以自贸试验区也要对标CPTPP的29个章节的相关规则和制度,逐步进行改革,为中国加入CPTPP创造必要的条件。

三是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目前的全球营商环境排名中,以上海和北京作为标杆和样本城市,中国已经前进到了第31位,但是相比韩国、新加坡等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中国在综合营商环境方面,包括政策法规的透明度、规范的行政程序、政府服务企业的效率、减少证照要求以及基础设施之间的无缝衔接等方面都有进一步改革提升的空间。

未来自贸试验区在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方面要承担重大历史性任务。自贸试验区要加快对扩大金融教育医疗、旅游物流文化等关键产业对外开放的探索,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满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需求。

王高翔:要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基础上强化系统思维,进一步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强化“大胆闯、大胆试”,进一步推动自贸试验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改革创新。同时,自贸试验区也应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探索更多改革成果,向更大范围复制推广,实现更大范围、更广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肖 旭:试点是重要改革任务,更是方法。自贸试验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在很多方面仍然有待进一步探索。在下一步改革中可从三个方面继续加大力度:首先,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近期,商务部正在会同海南省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相关工作。这将是中国跨境服务贸易领域公布的第一张负面清单,在外资准入方面高度透明化有助于增强外企信心。

其次,加快数字化建设。利用数字技术打通各个环节之间的梗阻,促进要素流通以及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推动产业开放与产业合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最后,加强创新驱动。更加注重探索科技创新内涵式发展路径,在科技体制改革和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方面起到示范性作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以及人民生命健康,加强关键核心领域技术协同攻关以及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周茂华:自贸试验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改革,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一是要根据各地经济发展优势找准自身发展战略定位。二是探索新型制度开放。适应全球变化,深入探索新型制度开放,促进要素自由流动。三是提高政府治理水平和监管能力,完善法律制度,打造一流国际营商环境,促进要素高效流动。

来源: 国际商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