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宋可嘉 每经编辑:张海妮

随着ESG(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管治)投资理念升温,A股上市公司关于ESG信息披露的驱动力”进一步提升。

近日,商道纵横发布的《A股上市公司2020年度ESG信息披露统计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自2011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发布数量持续增长,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ESG发展。其中,在沪深300指数成分股里,截至2021年5月31日,共有255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20年度ESG报告(包括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管治(ESG)报告、企业社会责任(CSR)报告以及可持续发展(SD)报告)。

商道纵横合伙人刘涛表示,在监管机构、国际组织对ESG信息披露提出了日益严格要求的同时,全球投资者也在助推上市公司发布ESG报告,“今年上半年很多机构都在咨询如何发布第一份ESG报告”。刘涛指出,其中不仅有从没披露过ESG信息的公司,还包括以前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现在寻求发布更满足投资者要求的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管治(ESG)报告的公司,在这种趋势下,“未来两年将会有很多公司第一次发布ESG报告”。刘涛表示。

监管要求助推ESG披露率提升,金融行业发布率最高

《报告》显示,2021年以来,共有1092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2020年ESG报告,发布报告的公司数量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25.3%。其中,在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企业里,ESG报告的披露率已达85%。

按行业来看,在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中,ESG报告发布率最高的是金融业,占比98.5%;第二是房地产行业,占比85.7%;第三是工业,占比83.7%。值得注意的是,ICT行业与医药行业ESG报告发布率较低。

对此,刘涛指出,金融行业发布率较高,或在于金融行业在ESG信息披露上有强制性要求。而对于房地产行业,则有部分原因在于一些房地产上市公司同时在A股及H股上市,“只要是在H股上市的,它的发布率都挺高,因为港交所要求全部上市公司都发ESG报告”。刘涛表示。

相较而言,在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中,ICT行业与医药行业发布率较低的原因,或缘于这两个行业没有强制性的发布要求。刘涛表示,具体看ICT行业与医药行业中没有发布ESG报告的企业,可能多属于民营、非国资的,在没有行业监管部门要求发报告的情况下,可能存在“没有要求就不做”的情况。

《报告》则指出,企业需要清晰认识ESG,把ESG报告作为日常经营管理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重要工具,关注监管机构与证券交易所的行动与要求,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ESG报告编制依据各异,业内建议采用1+1+1方法编制

尽管一些行业还缺乏强制性要求,但在全球投资者的推动下,今年以来,很多上市公司正试图了解如何发布自己的第一份ESG报告。

而ESG报告目前在国内尚未有统一编制标准,如何选择合适的参考依据成为上市公司需要面对的问题。

目前,发布了2020年ESG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依据的标准各异。《报告》显示,有59.6%的公司参考国际使用较广的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37.7%的公司参考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暨发布的通知》进行报告编制。此外,港交所《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也成为A股上市公司参考的标准之一。

刘涛指出,各类编制报告的标准差异不是很大,差异度大概在30%左右,主要反映在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导向上。刘涛表示,交易所的标准会以投资者的期待作为导向,而现在用得最多的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则提倡的是多利益相关方,报告需要考虑到的受众包括公司的客户、员工、供应商等多个利益相关方。

随着ESG理念受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刘涛认为,未来将会出现更多类型的报告标准。而面对大量的编制标准,刘涛建议上市公司在现阶段,可以采用1+1+1的方式进行ESG报告的编制,即先选择一个交易所的标准,再加一个评级的标准——通过评级的方式以此验证自己的ESG管理水平,最后在有余力的情况下把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标准也加进来。

与CSR报告区分,ESG报告成全球新趋势

ESG理念的升温带来的另一变化在于,专业面对投资者的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管治(ESG)报告在逐渐增加。这一趋势也在A股上市公司发布的报告名称上有所体现。《报告》显示,在此次调研中,202份报告以“社会责任”命名,占已发布报告总数的79.2%;22份报告以“可持续发展”命名,占比8.6%;14份报告以“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管治(ESG)”命名,占比5.5%。此外,部分上市公司也采用了两种报告名称混合的方式。

刘涛指出,当前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管治(ESG)报告正在逐渐与社会责任报告区分开来。两类报告主要在3个方面有所区别。刘涛表示,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管治(ESG)报告更关注公司的非财务风险与绩效议题,例如反腐败、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供应链监督,股权激励与高管薪酬机制、商业行为准则等影响公司长期发展的议题。而社会责任报告主要聚焦公司的社会贡献、公益慈善。其次,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管治是自上而下的,通过董事会和管理层层面来思考和部署,而社会责任是公司各个部门都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自发去做的。最后,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管治(ESG)报告主要面对投资者,而社会责任报告则面向所有利益相关方。

过往,国内外公司披露的报告多为社会责任报告,聚焦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但在近几年,全球正在发生一个快速变化: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管治(ESG)报告逐渐增加。“我们预期接下来专业面对投资者的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管治(ESG)报告会越来越多,而社会责任报告它可能要么单独再发一个,要么两者融合——前面半本讲社会责任,后面半本讲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管治。”刘涛指出。

这一趋势的出现也缘于投资者的需要。“投资人找不到现在社会责任报告里的ESG信息。”刘涛表示,其次相较于词藻华丽、排版精美的社会责任报告,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管治(ESG)报告的成本和制作效率都很高,“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管治(ESG)报告相对来说简单很多,它就是对议题的管理方针和绩效数据。所以如果先做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管治(ESG)报告,最后酌情再做社会责任报告的话,我觉得对大部分上市公司来说,都有这个能力去做到ESG信息披露和管理的。”刘涛表示。

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