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在线——制药在线 平台

2023-03-27 19:49 13次浏览 财经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原创王牌专栏,金融名家齐聚。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引言:今年绿叶制药接连丧失了跟医保合作的机会,首先是其拳头产品力扑素无缘国家医保名录,后又不在带量采购试点的31种药品名列,这对于核心产品皆为处方药的绿叶制药是极其不利的。或许绿叶制药也感到了前途的窘迫,今年频频出海求生,大手笔收购了两家海外企业。在医药行业政策迭代之际,绿叶制药的处境也折射了一批上市药企的境况。

其实带量采购的意义是将重构行业竞争要素,那些具有研发实力的药企能推新品的话将持续受益。药企们要认清形势,长痛不如短痛,接受现下的阵痛,向重研发轻营销转型,无论政策的风向怎么变,手里有药终能有立足之地。

身居2018年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上市药企第20名,绿叶制药(02186-HK)却在和国内医保机构合作中败下一局,最近国家公布了4+7带量采购试点城市名单,绿叶制药的产品未在药品名录内。

首年运行的带量采购是国内医药制度的创新,也是沿用其他国家的经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开始,医保控费,两票制,再到现在的带量采购,医药行业新的游戏规则刚刚开始,合规成为药企当前转型的第一选择。

就在各大药企纷纷拥抱医保大腿的时候,绿叶制药的拳头产品却接连在国家医保名录内无名,带量采购清单31种药品不在列等,失去了和医保合作的机会。

不在“带量采购”名列

国内的药价之高,不仅连病人承受不起,甚至连医保都叫苦不迭了。未来看降价是医药行业的整体宿命。今年9月备受关注的国家带量采购试点方案一出台,就引发医药板块跌幅显著。

带量采购是国际上常见的做法,能够有效降低药品采购价格,节省医疗开支,减轻患者负担。这个做法在国内刚开实施,可能会让市场感受到药企降价的危机,不过,国家医保局作为非盈利性的国家机构,政策导向不会压制行业整体增速,更多的是让医疗费用到刀尖上,正本清源,加速行业结构优化。长远来看,药企的价格肯定会下降并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

本次 11 个城市带量采购共涉及31个品种,均是有仿制药品规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对不同企业的影响多空交织。据统计,截至11月15日,上市公司中通过和申报一致性评价较多的是,华海药业(600521-CN)通过11个;石药集团(01093-HK)通过5个、申报10个;恒瑞医药(600276-CN)通过5个、申报15个;复星医药(02196-HK)通过4个、申报14个;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通过4个、申报18个;科伦药业(002422-CN)申报15个、通过1个;京新药业(002020-CN)通过3个。而绿叶制药的蒙脱石散10月传出未通过一致性评价,这款药的前途有点悬了。

据制药在线查询药品目录并对应此次采购公布的药品清单,以上药企很可能入围药品带量采购项目,将被医保承诺在11个试点直辖市、省份获得近一半的同类药品市场份额,且保证回款及时,在半年内使用完毕。虽然批发价格低,但是不用医药代表们去卖药了,节约了很大一笔营销费用,这样算下来,药企大概率还是赚钱的。

只是苦了那些靠单一品种过活的药企,如果自己的产品又刚好会被带量采购碾压,那自然很惨。不知道绿叶制药现在想法如何,在带量采购的大趋势下,即使没有被纳入采购名单,但手里的药品,还是难逃降价的命运,而降价具有强烈的连锁效应。

重点产品拒进医保目录何来勇气?

很多药企在医保谈判桌上选择降价委身社保,绿叶制药也一直为力扑素要不要进医保目录而忧心,进则能销量大涨,但价格会被要求下降很多。不进,药可以原价销售,但肯定会影响销量。

市场有同样的担心,不过这款重要的治癌药顶住压力坚决走商业化自主道路,拒进医保,保持住了坚挺的价格。据说去年那些被纳入医保目录里的36个药品,平均降价幅度达到44%,这般大幅度的降价够让药企慢慢消受一阵子。

医保圈失利,价格上得意,绿叶制药似乎并未受医保无名的影响,力扑素作为国内最普遍采用的紫杉醇类产品,上半年市场份额约为34.8%,销售稳中有升。

绿叶制药重点产品Lipusu没有被纳入国内医保药物清单,避免了大幅度降价,保证了今年的良好收益。今年前三季度,烟台绿叶实现收入30.99亿元,同比增长25.3%,净利润8.87亿元,同比增长33.75%。烟台绿叶基本体现了绿叶中国业务的财务表现,未包含德国绿叶和今年收购的思瑞康业绩。

绿叶制药主营药品销量 图源:公司路演资料

力扑素究竟是何方神药,竟然让病患不能医保报销也要自己付钱购买?力扑素是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是紫杉醇抗癌家族的一份子。国内市场的紫杉醇系列药约有两种,一类是国外进口的白蛋白紫杉醇,效果很好但价格较贵。另一类就是力扑素了,不过这是醇脂质,两者还是有差别的。近年来,抗癌药物发展迅速,以靶向药物为例,每年有十几个抗癌药上市。

然而新药不一定能卖出去,医生开药仍喜欢用那些“老药”,新药真的要大规模推广和它的研发速度一样漫长而艰难。这也是多年使用的老药力扑素仍然风头正劲的原因。

不过今年中国已经上市了白蛋白紫杉醇的国产仿制药,恒瑞制药和石药集团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仿制药。此外,力扑素的竞品还有赫赛汀、Avastin和PD-1等,尤其是在2020年其专利到期后,价格还能坚挺到什么时候呢?

力扑素今年的销量保障其实还是依靠了医保途径。虽然其未被纳入国家医保名录,却依旧在10省的增补医保目录内,仅这10个省份的销售额就占总销售额的一半以上。看来能傍上医保,哪怕是个侧妃也能保有销量,只不过去年还保有12个省份的医保增补名录,今年就少了两个省份,我们不禁要为它未来的销量担忧了。

进入省级药品清单也有价格折扣,但降价幅度会低于国家医保药物清单要求,这是让绿叶制药权衡再拒进医保的原因。显然,在降价和医药新游戏规则之间,绿叶制药选择了前者。保持了今年利润,却失去了新规则下先入局者的优势,绿叶制药或许或会失去更多。

频频并购以缓企业压力

前有贾会计PPT造车,到现在依旧蛰伏未出,今有绿叶制药研发不得,频频海外拼购寻求来路。车可以不开,但药事关民生,尤其是新药研发这块,企业和相关机构都得重视起来。

医药领域的研发有太多不可确定性,周期长,成功率低,最后钱都打了水漂。如果想快步追上国际药企,将国内药企甩到身后,最快的方式就是并购,绿叶制药不惜重金全球并购的扩张逻辑,让同行逊色不少。

在医保政策的高压下,绿叶制药的几款主要产品面临不断降价的压力。研发未有收获,增长乏力下,绿叶制药试图通过海外并购寻求新的机会。仅是2015年这一年就完成了4宗海外并购,豪掷6.88亿美元吞下澳大利大第三大的私立医院运营商Healthe Care,刷新了药企并购最高价格记录。那年,还陆续拿下了新加坡体检诊断服务品牌Asia Medic、基因检测公司Vela Diagnostics,以及韩国JC健康株式会社。

2016年,绿叶制药转向欧洲,以2.45亿欧元购买瑞士Acino公司旗下透皮释药业务,为中枢神经系统产品线再添一个品种。今年也是停下来,8月6日,绿叶制药附属德国和瑞士的子公司Luye Pharma AG及Luye Supply AG收购拜耳的避孕类透皮贴剂产品Apleek的全球业务。而此次收购距离5月份拿下阿斯利康中枢神经核心产品也仅仅3个月时间。

看得准、把得牢,抗抑郁药、透皮释药物并购方向都是这几年炒得很热的话题,加之一系列并购带来的品牌效益,也为绿叶制药带来稳健的收益。自2015年起,绿叶制药业绩提速明显,2017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7%;利润端方面,公司近年来归母净利润保持稳健增长,2017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9.81亿元人民币,同时增长10.1%;其中归属于股东的正常化净利润达到1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0%。

除了带来品牌溢价外,取得上述暴涨的业绩其实还是与力扑素等寥寥几个药品的国内销售额有关。长远来看,处方药最大的市场是医保,进了医保目录,才有可能卖出很大的量,显然在第一阶段的公关中,绿叶制药选择了眼前利益,保价保业绩。但是在趋势面前,绿叶制药硬抗不降价的底气能维持多久呢?在后来竞品冲击下,如果今年的两宗国际并购不能带来明显效益,上面这张节节高升的财报明年估计又将是另外一种结果。

其实带量采购是重构行业竞争要素,那些具有研发实力的药企将持续推出优质新品,持续受益。在医药行业政策迭代之际,绿叶制药的处境也折射了一批上市药企的境况。药企们要认清形势,长痛不如短痛,接收现在的阵痛,向重研发轻营销转型,无论政策的风向怎么变,手里有药终能有立足之地。

作者:李莹

编辑:贺秋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