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浪云雪浪云与阿里云…

2023-03-25 19:29 27次浏览 财经

11月26日,预见•2020第5届小饭桌青年创业者大会在北京千禧大酒店举行,本次活动新消费内参作为战略合作媒体。大会开场,小饭桌联合创始人兼CEO李晶发表致辞并正式发布2020小饭桌《什么值得投》年度创投报告。

李晶首先感谢了亲临现场分享的各位嘉宾和到场的各位观众,她表示小饭桌坚持每年举办这个大会的原因是希望和创投圈的伙伴们一起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今年是大家身处历史并不断见证历史的一年,整个创投市场充满太多的不确定性,也面临很多危机。李晶结合今年的热门领域和投融资事件情况,为大家梳理了2020年整体资本市场的概况和变化。

同时有危就有机,极大的不确定带来生活、生产等方式的变化,也让市场迎来了很多结构性机会。李晶用“左手科技、右手消费”为上下联,“国产化替代”为横批描绘了小饭桌重点关注的大主题。李晶表示,小饭桌持续看好新消费、新智造、新教育、新医疗、中国“芯”5大方向,并简单概括了其背后的底层逻辑和未来风向。

在李晶看来,在全球大变局下,虽然有很多不确定性,但中国作为大国的崛起是历史的必然。中国企业正走向全球市场,未来有更多的企业不仅仅做中国的生意,更要做世界的生意。

同时小饭桌也基于对创投市场的持续观察,对创业者的深度服务,在不确定性中找到了一些确定性。简单的致辞后,李晶宣布2020小饭桌《什么值得投》年度创投报告正式发布,这份近2万字的报告梳理了最具潜力的5大领域,总结了19个重要趋势,凝聚了小饭桌团队对于创投市场的观察和洞见。

以下为报告详细内容:

2020年是中国创投市场迎来历史性大变局的一年。

在疫情突发、原油期货暴跌、美股历史性熔断等黑天鹅事件作用下,国内外资本市场迎来至暗时刻。但中国凭借在这场战役中的积极应对和一系列强有效的措施,让创投市场迅速恢复活力,部分创新企业更是在国际变局中抓住了历史性机遇。

今年上半年整个创投市场虽然因为疫情跌到谷底,但下半年的热度却反超去年。

在募资方面,受疫情影响,中国创投市场前两个季度基金募资金额达到近年新低,同比下降7.16%,但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第三季度基金募资金额迎来较大幅度复苏,同比增长49.60%。从整体募资情况来看,2020年前三季度完成募资的基金共3474支,同比下降14.31%,募资总规模达3040亿美元,同比增长14.95%。

基金数量大幅下降,但募资总规模却保持了大幅增长,原因在于极大的不确定性下,市场趋于谨慎,行业马太效应明显。头部基金有投资和募资优势,能力不足的早期投资机构则被淘汰。同时科创板、创业板等退出通道的打开,让VC退出和向LP募资更有信心。

随着头部基金拥有更多的“弹药”,投融资市场也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迅速复苏。

在投融资方面,中国创投市场前两个季度融资事件数虽然大幅降低,但是融资规模和去年基本持平。而第三季度融资规模则开始较大幅度增长,同比增长21.03%。从整体投融资情况来看,2020年前三季度投融资事件共6164起,同比下降36.20%,融资规模达1124亿美元,同比增长12.85%。

投融资数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投融资规模却同比增长,说明投资机构虽趋于谨慎,但并没有放慢脚步,对于优质企业仍然坚持长期布局。同时更多的钱分配到更少的项目,也造成了头部项目价格增长过快,大额的交易变得更多。

从投融资细分轮次就可以看出,2020年前三季度,种子轮至C轮的早中期项目大幅减少。其中种子轮至Pre-A轮融资事件共743次,同比减少55.13%,A轮至C轮融资事件共1145次,同比减少48.52%。

但与之相反的是,D轮至Pre-IPO的后期项目在稳步上升。D轮至Pre-IPO轮融资事件达503次,而去年全年只有495次。在所有投资轮次中的占比从2019年的11%增长至21%。

后期项目大幅增长的原因也在于科创板、创业板让退出通道更通畅,基金倾向于抢占后期项目的份额,实现快速退出。

从IPO市场来看,在“中美贸易冲突”、“香港修例风波”、“科创板注册制”等重大事件作用下,更多企业选择在国内上市。中国企业在美股与港股上市数量逐年下降,A股成为主力,科创板与创业板成为大量创新企业上市融资的重要途径。截至2020年9月底,在A股上市公司数量增加至296家,而去年全年也只有203家。二级市场的活跃也将对一级市场的退出有着更加积极的影响。

所以更多的资金涌入了哪些赛道?相比于较为平静的2019年,今年明显能感知到,在国家政策变革和市场需求大变化等作用下,创投市场出现了很多结构性的机会。

从中国资本市场细分投资领域来看,企业服务、生产制造、医疗健康三大领域的投资事件数占据前三名,投资事件数分别占比12.67%、12.58%、12.14%。

一方面,资本在“新智造”、中国“芯”上的不断布局,加快了“新基建”的落地生根,让中国更有底气面对贸易战后的全球新格局;另一方面,中国资本敏锐地捕捉到了疫情推动生活、生产方式发生巨变后的机会,倾力支持和国计民生紧密相关的领域,比如今年消费、医疗健康与教育都迎来较大风口。

当前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爆发期,创投市场作为中国经济重要推动者,或将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新版图中的站位。2021年,小饭桌将重点观察且持续看好“新消费”、“新智造”、“新教育”、“新医疗”、中国“芯”五大方向。

新消费:国潮品牌全面崛起

新消费品牌是小饭桌2020年重点关注且持续看好的赛道之一。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变革,国货崛起,高品质、高价值的国货品牌受到了更多消费者的青睐,消费品国产化替代趋势显著,创新发展机会巨大。

2020年初,新冠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剧烈冲击。2020年Q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滑达到了创纪录的6.7%,然而在国内严防严控的政策基调下,疫情防控成效显著,经济呈复苏之势。

但疫情对我国消费更深层次的影响却仍在持续。

第一,疫情期间消费者线上消费习惯进一步被培养,这给线上增速快的品类和品牌带来了一定的窗口期。

第二,消费者对于刚需类和健康类产品有消费升级需求且养成了“囤货”习惯,鞋服、彩妆、服务等外出场景类产品预期会出现报复性反弹,非刚需类产品有消费降级趋势。

第三,疫情的出现继续推动了直播对电商交易的渗透,直播已成为跨越私域与公域渠道的重要内容形式。短期大爆发之后,直播带货作为新流量时代的常规工具,将逐渐回归商品销售本质。

第四,线下连锁大洗牌,单体门店遭受巨大冲击大规模倒闭,连锁品牌寻求资本帮助,在物业租金低的时间点加速整合,有利于连锁化率进一步提升。

在这些影响下,加之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和贸易波动使得跨境进口消费受阻,长期蛰伏的本土供应链有了更多机会。

截至10月31日,2020年消费品牌融资事件数量达223个,同比呈下降趋势,整体向一级市场中后期靠拢,头部效应显著加剧。食品饮料、小家电、化妆品细分赛道较为热门,元气森林、简爱、自嗨锅、古茗等企业也成为了消费领域炙手可热的明星项目。

“消费出长牛”,2020年政策利好加快了消费企业IPO进程,二级市场收获满满。名创优品、巴比食品、农夫山泉、良品铺子、甘源食品、稳健医疗(全棉时代)、北鼎晶辉、逸仙电商(完美日记)纷纷上市,云泰妮(薇诺娜)、蓝月亮、泡泡玛特等企业已公开递交招股说明书启动上市。

中国消费力的崛起、制造业升级、人口结构代际变迁共同推动国货品牌进入大爆发时期,这个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容易建立一个品牌,但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难让消费者记住一个品牌。在小饭桌看来,消费人群、消费渠道以及消费场景的变化在助推结构性机会的衍生。

中国人口结构正在悄然改变,消费主力人群年轻化趋势明显,Z世代人群(1995-2009年出生)已成为新消费时代的焦点。中国Z世代人口数量约为2.6亿,开支可达4万亿人民币,他们有着独特个性的身份标签,代表着新消费观念的转变。这种变化之下,衍生出了一系列新的消费趋势,比如“颜值经济”、“潮流经济”、“偶像经济”、“懒人经济”、“单身经济”、“宅经济”等。

消费渠道和消费场景在持续变革和激增,新品牌借由渠道红利可以快速实现从0到1的突破,崛起机会巨大。

线上来看,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三巨头持续推出品牌孵化和扶持战略,天猫过去3年长出了10万个新品牌,推出的“新品战略”未来3年将重点孵化1000个年销售过亿的新锐国货品牌;小红书、抖音、快手、B站等社交内容平台强势崛起;直播电商的玩法被广泛应用;微信社群形成的私域流量也被重视起来。

线下方面,大卖场、超市、杂货铺等传统线下渠道迎来转型,新零售业态通过构建零售生态系统实现了线上线下购物体验整合;便利店、精品超市和新零等渠道随着销售额稳步增长,也为新品牌快速成长添砖加瓦。

未来半年到一年,能抓住窗口期,在产品、供应链、渠道、品牌等方面多管齐下的国货品牌将成为新一轮品牌竞争中的佼佼者。而在这其中,中国消费市场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小饭桌通过对2020年市场的充分研究,进行了以下汇总:

1. 健康养生将成为潮流

随着“健康养生”逐渐成为国民化的话题,主打“0糖0脂0卡”、“控糖减脂代餐”的新派饮品和零食开始攻占市场。2018年年中到2019年年中,以“0脂0糖”为卖点的“新养生”食品市场同比增长30倍。元気森林一跃成为新消费黑马,先后击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两大巨头,蝉联天猫饮品类冠军。其采用天然代糖赤藓糖醇替代蔗糖,可以在保证口感的同时不参与人体血糖代谢,成为了消费者眼中真正的“快乐水”。

家庭消费者对于健康饮食和消费升级需求的提升尤为显著,这也支撑起一批新品牌。简爱酸奶定位于为85后高知家庭提供高端低温奶,创始人是20年乳业老兵,通过自建牧场升级奶源建立长期壁垒,不断创新和积累技术成就好喝的极简配方,做一杯安心好奶,实现对用户“至简至爱的产品给家人”的承诺。

同时,养生食补变成了一种时尚,小仙炖鲜炖燕窝定位于鲜炖燕窝专家,自建工厂,0添加保质15天,每周冷鲜配送,让滋补变得更“简单”,连续三年全国销量第一,成为了年轻人的第一碗好燕窝。

2. 方便高效解放双手的产品将继续被关注

懒于做饭,让速食成为了正餐最佳的替代品。在追求品质生活的当下,传统方便面将逐步成为过去式,自热火锅、螺蛳粉、湖南米粉、豚骨拉面等升级型方便速食迎来爆发,2019年天猫新品市场方便速食增速超过100%。以自嗨锅为例,其主打健康食材和地道中国味道,方便的同时,在食材、口味、包装、吃法等方面对传统方便面做出差异化升级,拥有火锅、煲仔饭、便当、粉、面等多品类产品矩阵,更加适合95后年轻消费者。

懒人家务,让使用方式简单、体积小功能强、彻底解放双手的便携式家电产品不断涌现。云鲸智能是代表性企业之一,其瞄准了传统清洁机器人需要人工洗拖布的痛点,研发出全球首款“可以自己洗拖布”的扫拖一体机器人,一经上市即引爆市场,天猫618活动创造了30秒内销售13000台的记录。

3. “悦己”将大于“悦人”

近来,女性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发生了极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女性对美的态度已从“悦人”变为“悦己”。个护小家电对于女性消费者来说,是一种生活品质的载体,以高端、时尚、功能性明显为特点的品牌正在逐渐占领市场。作为小米生态链一员的乐秀直白,从头发护理切入个人护理,用“发明家文化”打造出国内首款高速吹风机,兼具科技感和高颜值,致力于打造“中国版戴森”。

国内奢侈品市场也同样迎来转变,传统以彰显地位为主的炫耀性消费正逐渐向寻求自我表达和价值观认同为出发点的悦己性消费转变。疫情之下,虽然消费者对奢侈品的购买力有下降趋势,但购买奢侈品的欲望却不曾减少,于是其将目光投向了更为物美价廉的二手奢侈品。胖虎目前是国内最大的二手奢侈品交易平台,其掌控行业最大且热门款的深度货源并能进行高效分发。直播大大提升了二手奢侈品的透明度和用户体验,借助红利,胖虎上线抖音直播卖货3个月便迅速成为二手奢侈品直播销售第一名。

4. 东方精神与IP联手,万物皆可潮

如今消费者精神层面消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已成为重要趋势,其中,核心需求点包括肯定自我、陪伴、民族自豪感、炫耀、社交等等。熊猫不走是近年来走红的新型烘焙服务品牌,自有熊猫IP,履单时配送员身着熊猫服装带来礼品以及跳舞、魔术表演等创意互动服务。其用独特的IP服务给用户带来了极致的快乐惊喜和生活仪式感,这使其品牌传播率和用户复购率得到显著提高,打造了烘焙领域的“海底捞”。

此外,随着民族自信心的高涨,国潮焕发新生机。当下国货彩妆市场,多数标签化、同质化严重的产品正逐渐被淘汰,真正拥有优秀产品力的品牌开始脱颖而出。以“东方彩妆,以花养妆”为品牌理念的花西子快速崛起。花西子深入苗寨,探寻苗族银饰艺术,以苗族元素作为设计灵感,打造了苗族印象高级定制系列产品。

在小饭桌看来,疫情后消费者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逐渐恢复,国货品牌逐渐走上了高端品质化路线,各类品牌的高速发展将从数据增长跨越至消费者心智的彻底转变。

新智造:潜力巨大或再造一个阿里巴巴

二十年前的“铁公建”搭建起各产业的基础硬件设施,而如今的“新基建”、“新制造”将共建产业的技术基础设施。据中国银行研究院最新测算,2020年“新基建”创业项目吸纳1.2万亿元投资。在未来二十年,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边界将进一步模糊,制造型企业将纷纷转型为“互联网公司”。

回顾火热的二级市场,今年国内工业自动化领域龙头浙江中控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浙江中控”)在科创板首次发行股票注册,成为中国新工业“第一股”。浙江中控的成功逆袭代表着我国工业领域的技术服务能力逐渐与国际接轨,“国产替代”为大势所趋。随着退出通道被打开,更多投资会涌入新工业赛道,中国二级市场未来一定会出现数十家百亿级的工业科技公司。

在海外,工业互联网市场相对平静。但值得关注的是,从工业软件起步的IoT(物联网)平台上市公司PTC去年其订阅服务收入已超过总收入一半,并且全球IoT业务首次超过1亿美金,这让市场逐渐从对GE(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旗下工业互联网平台Predix的失望中恢复信心。在小饭桌看来,以PTC为代表的平台型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触达客户的基础之上,对场景和业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再看国内创投市场,由于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各细分行业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反倒孕育了更多创新机会。高瓴资本、经纬创投、晨山资本等一线基金也在频频布局,寻找中国版“PTC”和“Uptake”。徐工信息、树根互联、雪浪云等头部工业互联网企业也均在近期完成由一线基金领投的融资,工业独角兽俱乐部愈发热闹起来。

同时,巨头也动作频频。今年9月,阿里巴巴柔性生产C2M(从消费到制造)平台“犀牛智造”在杭州正式投产,让新制造掀起新的市场声量。甚至有投资人表示,新制造蕴含的潜力可再造一个阿里巴巴。

为什么“新基建”、“新制造”在一二级市场同时受到热捧?在小饭桌看来,有外部、内部两层关键因素在驱动:

在外部环境上,第一,“新基建”等支持普惠金融和技术创新的政策,对新制造产业链的各环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科创板与注册制为创新型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提供了高效有利的通道。在科创板开板一周年里,110家发行上市的公司中,企业数量按领域排前三的分别是智能制造、生物医疗以及软件服务;第三,中美贸易战加快了国内半导体产业和基础信息系统的国产化替代进程。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IT高等人才和连续创业者踊跃进入传统产业,加快两化(“信心化”和“工业化”)融合。

不仅上述外部因素在推动,产业内部两个重要趋势也在倒逼传统产业链开展数字化转型。

第一,汽车、电子等大行业进入周期性调整,推动供给侧需要更精准地把握下游市场,最大程度实现柔性生产。犀牛智造在这个时间点上走向大众市场,便是基于前端对消费者行为数据长时间的累积和精确分析。

第二,中国制造业已经出现了十多年的用工荒,信息化和“机器替人”是必然趋势,疫情又加快了这一进程。当下年轻人不愿进工厂由一系列复杂环境和时代文化等综合因素造成,很难简单从薪酬等人力资源角度去解决。而“机器替人”不单纯是替代重复性劳动,更重要的是实现“超人”的高效,实现生产流程可追溯。

因此,从行业发展及投资方向上,小饭桌看到以下5点重大趋势:

1. 从信息化普及到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是中国经济规划下一个阶段的重要战略方向,十家主流基金至少有八家关注工业互联网的投资机会。

在小饭桌看来,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有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信息化,实现基础设备的互联互通以及数据的采集;第二个阶段是自动化,完成整个生产流程的管控和串联;第三个阶段是数据化,基于生产大数据做科学的分析从而推动管理优化;第四阶段才步入智能化,将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的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目前我国头部工业企业基本度过了第二阶段,但管理方式依然传统、系统割裂、数据孤岛问题严重。

雪浪云正是看到了这一市场机遇,选择了和竞争对手不同的路径,它并不特别强调链接多少设备或是开发多少终端应用。雪浪云的出发点是把工厂当成一个整体,将数据资源化管理,帮助工厂像规划水电一样去规划数据,像加工和装配零件一样去加工和装配数据,像财务分析一样去分析整个工厂的数据,打造工业领域的“数据操作系统”,从而实现人员、机器、物料的在线、协同和智能,全面推进智能化升级。

2. 从海外垄断到工业软件自主可控

虽然产值上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国,但综合来看我国工业依然存在行业高度分散、信息化程度低、从业者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这使得我国工业软件自主研发水平和普及率仍大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据《中国制造信息化指数》研究统计,目前我国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普及率最高也不过70%,而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MES)的普及率更不足25%,绝大部分腰部生产企业还在使用极其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可以预计至少有1000亿的巨大市场空白待填补。

针对这些腰部生产企业,单纯使用标准化的产品很难实现全覆盖。在小饭桌看来,好的产品未必是最标准的产品,但一定是最适合客户的产品,因此定制化和现场交付必不可少,行业需要独立软件开发商(ISV)来提供服务。

摩尔元数正是切入这个领域的典型代表,它为这些开发企业提供低代码、全云化、开源的工业软件快速开发平台——MC制造核心平台(Manufacturing Core Platform),一方面降低企业开发成本达70%以上,另一方面将各个开发商的知识和产品进行积累,最终打造出一个工业软件开发和应用的生态体系。

在中美贸易战等事件作用下,我国发展自主可控的高端工业软件已刻不容缓。同时由于“水土不服”等因素,微软、西门子、施耐德等海外厂商的竞争优势早已不复当初。小饭桌预测,未来十年一定是国内本土工业软件实现弯道超车的最佳时期。

3. 从劳动密集到无人化替代

AGV(自动导航机器人)带领机器人行业复苏,中国将继续引领“机器替人”大势。根据高工机器人最新数据,AGV的出货量从2014年的4000台增长到2019年的2.93万台,销售额从8.37亿元激增至近40亿元。

在人力成本上升和制造业信息化基础不断完善的趋势下,国产AGV将以最大程度接近产品化的方式向物流和制造业等更多细分领域进一步渗透。

从与迦智科技、优艾智合和灵动机器人等代表公司的交流中我们发现,疫情对机器人领域的影响短期利空,长期则是利好。经济形势虽然影响了客户对固定成本的投入,但随着疫情退去,企业招工难和培训成本高居不下等问题很快凸显,拥有良好的服务能力和可量化投入产出比的企业脱颖而出,获得了几十台以上的大额订单。

在小饭桌看来,机器人领域如何快速落地场景比技术先进性更重要,未来获得行业内头部厂商的认可和形成小批量复购是发展的关键。企业最好是先选择相对简单的场景、优质的客户实现大批量生产销售、产生好的现金流,在有了资金实力后再进一步投入到技术研发和产品迭代中,解决更多复杂的问题。

4. 从SaaS到产业级解决方案

在疫情和BAT等互联网巨头助推下,数字化转型几乎是所有企业的当务之急。SaaS厂商作为企业数字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提供者,试图借助其数据资源整合能力撬动整个产业链。

无论从营销还是管理效能切入,SaaS厂商坐拥产业链各环节上的各类型客户,天然拥有其它独立环节无法获得的最宝贵资产——数据。在小饭桌看来,SaaS厂商想要升级成为产业互联网平台,最关键是能否利用丰富有效的数据,为产业链创造以数据驱动的、可量化的价值,而价值最终可以以产品或服务为载体。

以太美医疗为例,通过为医药研发、药物警戒以及市场准入等处于关键环节的上下游提供SaaS解决方案,太美医疗逐渐覆盖药品全生命周期,形成产业上下游的协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太美医疗再通过技术和数据驱动,拓展临床前和临床CRO(合同研究组织)服务,目前服务业务已经是其增长最大且最快的营收来源。

在小饭桌看来,产业互联网就是“价值互联网”,接下来SaaS企业比拼的是谁能与产业走得更近,成为产业链上最高效的资源整合者,发挥杠杆效应。

5. 从以产定销到以销定产

“产能过剩”被视为制造业的共性难题,但其实我国当前供给侧面临的压力不仅仅来自于“过剩”,还来自于“不均衡”,其表现为高端产品不足、低端产品滞销、淡旺季周期明显、缺乏明确生产标准且价格不透明。

比如服装纺织行业一方面工厂产能利用率低、库存积压;另一方面热门款却供不应求,淘宝同一款衣服常有几倍的价差。

要解决供需不均衡的问题,柔性生产似乎是最佳方案。新制造代表企业智布互联以此为出发点,构建了产能共享的交易平台,利用大数据和智能管理系统将生产工艺标准化,让企业间实现协同生产。除了服装纺织行业,目前在有机加工、纸包装、家居门饰等其它领域也涌现了一批“云工厂”模式的公司。

小饭桌认为,柔性制造一定是大势所趋,更高效的资金利用、更短的响应周期、更个性化的产品也一定是大势所趋。但单纯将生产单位变小不可能一劳永逸,核心要看企业如何在需求与生产成本间找到平衡点。

无论工业互联网还是产业互联网都是“工业”或“产业”先行,互联网技术一定是扮演赋能与融入的角色,“新制造”必须拆解产业链价值链,找到技术与互联网撬动产业的支点。

无论巨头创新还是早期公司躬身入局,只有为客户创造额外可量化的商业价值,并以此重塑价值链才能逐渐笼络产业上下游,建立高效的协同网络,发挥所谓平台效应。

新教育:线上线下加速融合 资金向头部聚集

教育领域主流模式不断更迭,细分赛道相继发展,是小饭桌长期重点关注的方向之一,今年万亿级市场又迎来了新变化。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教育行业带来了深远影响,之前稳步提升的线上渗透率在疫情期间暴增,为国内在线教育基础设施及服务提供方带来空前挑战的同时,也形成了巨大的推力。

当前虽然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学生、教师、家长等供需关系链上的各方对教育场景的认知和习惯已发生了深刻改变。

具体来说,在需求端,大批量下沉市场用户在疫情期间“被动进入”且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提高。以K12课外辅导为例,有超过1.4亿的学生分布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参培率大约在30-35%,比一二线城市低20%以上,存在巨大提升空间。

在供给端,随着下沉市场用户的涌入,更为优质的教育供给由一二线城市向低线城市延伸,

线上教育增速最快的服务形态从几年前价格高昂的一对一转为了客单价更为亲民的大班直播课。学校及线下教培机构,在疫情之后将保留或强化线上服务能力,教育线上化进程将全面提速。

各细分赛道头部公司在品牌影响力和资金获取能力方面的优势不断被强化,市场集中度和准入门槛相应提高,赛道格局逐渐清晰。

核心赛道K12已形成寡头格局,短期看来在流量端激烈的竞争将会持续。课外辅导代表公司猿辅导2020年累计完成超过30亿美元的融资,估值更是在短短一年内再次翻倍;另一巨头作业帮也在上半年完成一轮7.5亿美元的融资;学而思、跟谁学等在业务体量上同样保持着高速增长。

素质教育方向赛道规模较K12更小,以更快速度形成了头部梯队。多家细分赛道的头部公司在体量上实现了进一步增长,并正在规划或进行扩科。数理思维赛道头部公司火花思维今年连续完成了2轮过亿美元的融资,豌豆思维也获得了近2亿美元的投资;少儿美术赛道美术宝、画啦啦分别于今年完成了数千万美元的融资;少儿编程赛道核桃编程、编程猫、小码王三家头部公司也相继完成或在推进新一轮数千万美元的融资。

线上教育的全面爆发也使得作为基础设施供应商的音视频直播技术公司业绩暴涨,头部公司Classin和百家云分别于今年完成了累计数千万美元及超2.5亿人民币的新轮融资。

除了创业公司,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加大在教育领域的投入。字节跳动一直在以不计短期盈利的态度积极布局教育赛道。其旗下品牌“瓜瓜龙”从年初开始陆续上线了多款启蒙教育产品,全面与猿辅导旗下“斑马AI课”系列对标;另外,字节跳动还于今年9月完成了对数理思维品牌“你拍一”的收购,又在10月收购教育硬件品牌“大力智能”,并宣布启用全新教育独立品牌“大力教育”。

另一巨头钉钉在疫情期间成为了学校与教培机构的线上化“新基建”,累计支持超过14万所学校、1.3亿名学生完成了在线上课,并通过与第三方供应商联合,将在线课堂丰富到了课前、课中、课后多个环节,打通了校内校外多个场景的服务闭环,钉钉也借此升级为教育领域新的数字化赋能平台。

在巨头纷纷入场、各赛道内部竞争依旧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小饭桌认为教育公司的核心比拼维度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用户获取及运营能力。微信生态之外,教育企业将越来越多的广告预算投在了抖音、快手等平台,在获客路径多样化的背景下,公司能否寻找到与其发展策略、业务体量最为适配的流量获取方式,对CPA(按行为付费)与CPS(按销售付费)的渠道占比、用户标签的筛选等进行优化,是控制前端流量成本的关键。

后续正式课转化环节中如何优化销售转化路径、试听课内容及运营方式,以及对正式课学员的转介绍运营都将直接决定获客成本的高低,最终影响边际利润。

其中转介绍运营是更加可控的环节,以数理思维头部企业火花思维为例,其依靠独特的传播物料及流程设计实现用户的裂变,将转介绍率提高到70%,成为了行业内的标杆案例。

高转介绍率使得企业对市场公域流量成本上升有所免疫,在企业保守增长时可保持高利润水平,激进增长时其也可以以更高价格获取更优质、更大规模的流量。

第二,产品及内容能力。用户核心追求的是竞争优势,这决定了教育行业本质上是供给驱动需求,当市场中出现更优质的新供给时,用户将会相应地进行迁移。对教育企业来讲内容及服务能力一直是胜出的核心,尤其在流量成本不断上升、获客渠道日趋同质化的背景下,依靠优秀的内容及服务在前端打造好口碑,提高转介绍学员占比,摊薄获客成本,后端实现学员的高复购率及扩科率,是企业实现长期盈利的关键所在。

以核桃编程为例,公司成立于2017年,并不属于入局最早的玩家,但凭借其业内首创的“AI双师”模式,建立了差异化的用户认知,迅速成长为赛道头部企业之一。编程学科天然以人机交互为主要学习方式,且作为新兴学科在国内鲜有优质的师资供给,剧情化、强互动的AI课程对学生来说具备巨大吸引力,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同样能带来好的教学效果。在少儿编程领域权威竞赛“蓝桥杯”中,核桃编程学员的获奖率及国赛晋级率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除已验证“AI双师”可以比真人教师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外,基于数据持续迭代的课程产品也为核桃编程持续优化了学员留存率。

第三,组织建设能力。在被技术应用深入改造前,教育一直是一个重人力的行业,具备一定规模的教育企业普遍动辄拥有上千人的销售及服务人员,同时由于基层员工准入门槛不高,销售及服务部门员工的流失率相对较高。

当业务高速增长、团队迅速扩张时,公司内部不同部门间的协作复杂程度显著提高,销售及服务团队工作流程及动作的统一难度增加,如何能在这种情况下保证组织的整体效率不发生明显下滑,对教育企业的团队建设及管理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在外部市场环境及赛道格局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小饭桌认为未来教育市场仍存在以下3大趋势:

1. AI应用将成为各教育公司难以避开的一环

教育服务形态是用户核心诉求与教培机构核心诉求的博弈结果,即教学效果对战规模化与盈利。时代在不断发展中,教育行业却仍像传统手工业一样重度依赖“人”。

AI的应用毫无疑问是改造行业供给的方式之一,AI课程更易规模化的产品形态、更具个性化的教学体验和更高的人效比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厂看中机遇纷纷入局,猿辅导推出的“斑马”、字节跳动推出的“瓜瓜龙”等品牌在启蒙教育领域已影响大量用户。

虽然短期看来,各赛道头部企业优势将持续,但以独特生产力提供差异化产品的中小型企业仍有巨大成长机会。以核桃编程为例,从用户端来看,其全新的、更富吸引力的产品形态以及超过真人教师的教学效果打造了新型供给;从机构端来看,更标准的课程交付、更高的服务人效满足了其对于规模化与盈利的诉求。

2. “做机构的机构”:To B方向拥有巨大发展潜力

近来,下沉市场用户对更优质供给的需求不断释放,线下与线上的融合速度加快,要实现下沉市场教育质量的升级除加大在线教育产品的覆盖度外,一条路径是通过内容及服务向当地教培机构赋能,输出优质供给;另一条路径是以技术基建的形式,包括营销及管理系统、音视频直播技术解决方案等,升级改造当地机构对用户的覆盖及服务能力,如疫情期间业绩暴涨的Classin、百家云等公司。

3. 并购事件将更频繁发生

小饭桌判断教育领域的并购事件将以更高的频率不断发生,头部公司的资金优势持续累积,对合适标的进行投资甚至并购是一种更经济的业务布局方式,例如字节跳动并购数理思维品牌“你拍一”后,瓜瓜龙思维可与其在产品、教研、技术端形成互补,你拍一也可承接瓜瓜龙思维用户的延伸需求。对于素质教育赛道的公司来讲,通过并购也可更快实现学科拓展的启动。

而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在市场马太效应加剧的情况下,谋求独立发展固然高风险高收益,但面对巨大竞争压力转而与巨头合并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总的来说,在未来线上线下大融合将成为主流趋势,市场资金仍将向各细分赛道的头部企业靠拢,大背景之下,教育机构的获客运营、核心课程、组织管理能力将是其成败关键,而AI作为“解放双手”的重要工具,会成为所有机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伴随大批线下机构短期线上化,未来一段时期内,提供底层技术支持的企业将拥有大量红利。

新医疗:疫情催化下一线基金抢先布局,2020年火到发紫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与生物技术正在经历高速发展期,两者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支出居高不下的时代背景下碰撞,给医疗这个传统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而2020年疫情突发,进一步加速医疗健康发展进程。从投融资细分领域来看,今年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融资事件数占据所有领域的第三名,是创投市场紧密押注的第一梯队。

值得一提的是,高瓴资本今年在医疗健康赛道的持续重仓。根据高瓴资本2020年第二季度的美股持仓报告,高瓴资本新进17支股票中,13家是生物制药领域企业,而在73个仓位中生物医药企业更是达到了42席。

在一级市场,以高瓴资本为代表的头部基金也纷纷入局。晶泰科技、太美医疗、智云健康都获得10亿元人民币及以上投资,背后不乏红杉中国、经纬中国、腾讯投资等一线基金。

在小饭桌看来,在疫情和头部资本的助推下,今年医疗健康领域确实迎来发展利好,但医疗健康是长周期赛道,产业变革并非一朝一夕。我们持续看好互联网技术为医疗全产业链带来的变革,其中AI+药物发现、围绕医药企业的数字化创新、互联网医疗是3大重要方向。

1. AI+药物发现:处于高风险高回报的早期阶段

2020年是AI+药物发现领域投资最为活跃的一年,制药巨头、科技巨头、创业公司纷纷逐鹿这一新兴赛道。制药巨头在AI药物研发上的投入逐年增加,如药明康德、先声药业等纷纷与Insilico Medicine(英矽智能)等科技公司合作尝试新药开发;科技巨头如谷歌、腾讯、百度等也开始布局AI+药物研发赛道,腾讯近期推出的AI药物发现平台云深智药为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了算法支持;头部创业公司晶泰科技、望石智慧、星药科技、费米子科技等纷纷获得融资。

多方逐鹿的背后是医药市场的增速可观和痛点明显。据Frost & Sullivan统计,2015-2019年全球和中国的医药市场规模复合年化增长率分别达到4.6%与7.5%,2019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已超1.7万亿元。但与此同时,新药开发成本也不断攀升,根据Deep Knowledge Analytics的研究,全球新药投资回报率已经从2010年的10.1%下降至2018年的2%以下。

在小饭桌看来,新药研发面临的周期长、投入大、成功率低等痛点亟待解决,近年AI与数据挖掘等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为其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目前药物发现领域正逐步从经验引导的研究范式走向工程科学。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互联网技术正在全面重塑药物发现的全过程,大幅度提高整个链条的研发效率。

靶点发现和化合物筛选就是AI提效的两大重要场景。

在靶点发现方面,药物发现的关键是寻找和确定药物靶点,但时至今日,容易的靶点已经被开发殆尽,剩下的开发难度都极高。AI技术一方面可以从海量文献中快速抓取有效信息;另一方面,可通过模型模拟分析药物分子结构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判断两者可能的活动位点,并发现这些靶点的生物学特征,加速新靶点的发现。

在化合物筛选方面,AI技术可根据结构和相互作用建模计算,快速从数百万个小分子中预测能和靶点有效结合并且副作用最小的候选药物分子。在药物设计这一环节,AI平台可实现全自动设计小分子化合物,并选择最佳化学结构。实验与AI预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晶型决策效率,使得药用晶型确定所用的时间大大缩减。

但在小饭桌看来,AI+药物发现领域的盈利模式尚未成熟,企业是面向制药巨头提供技术服务,还是做CRO(合同研究组织)研发外包服务,抑或是直接做MAH(药品上市许可人),各家创业公司还在摸索过程中。

同时,AI+药物发现这一领域仍然处于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早期阶段。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AI+药物发现还是以单点突破为主,由AI技术贯穿新药研发流程的案例还非常稀少,技术上仍然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2. 围绕医药企业的数字化创新:临床研究和销售流通是两大主要场景

医药企业是医药产业链中的最重要环节,许多创新模式最终商业化落地总要结合医药企业才能完成。而数字化技术几乎可以帮助医药企业实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目前医药企业围绕着研发、临床研究、生产管理、营销推广的整个体系完成了初步的数字化转型,进而对于数字化生产力的需求会进一步提升,这对产业链上的创新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围绕医药企业的数字化创新一直是小饭桌着重布局的赛道,其中临床研究和销售流通是两大主要场景。

在临床研究数字化方面,临床研究是医药企业投入重、战线长又非常考验运营能力的核心业务环节,临床研究的效率直接影响了新药的投入回报。而临床研究电子数据采集系统(EDC)、药物警戒系统(PV)等一系列临床信息软件系统,将人员、数据等全面打通,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提升效率。

随着临床研究信息化建设完善, CRO行业科技化、数字化的机会才会到来。海外成熟的临床医疗软件公司Veeva在过去10年股价增长近10倍,目前市值已超400亿美金,足见医疗信息化的巨大市场潜力。

小饭桌旗下投融资顾问品牌凡卓资本服务的太美医疗科技正是以此切入临床研究领域,助力国内外医药企业的临床研究信息化建设,并进入了数字化CRO领域,用科技重塑临床研究全流程。而相比临床研究,RWS(远程监控系统)数据量更为庞杂,经费供给还远远不及前者,AI、数据挖掘等技术帮助大样本RWS项目显著降低研究成本,为很多前瞻性研究带来商业上的可行性,遥领医疗科技、药研社等公司都利用自身的技术和模式优势,在这个领域打造出高效、创新的解决方案。

在销售流通数字化方面,医药企业线下培训、学术讲座等传统的营销方式,都在逐渐被CRM管理工具、SaaS云平台的方式取代,医生可以在线上参与各种学术活动、案例征集,与医药企业之间实现合规、高效的互动。

疫情线下交流被阻碍,线上营销的潜力被激发出来。凡卓资本服务的医药数字化营销公司杏树林在疫情期间就实现了业务同比翻倍增长。

小饭桌认为,在产品形态层面,未来数字化营销产品将进一步覆盖整个营销环节的各个模块;在技术层面,AI、数据挖掘等技术将在这一领域实现更深度的应用,会有越来越多的智能工具嵌套进SaaS平台;在渗透率层面,随着创新药不断进入市场,医药企业营销观念的转变以及合规化要求不断增强,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内资医药企业、创新医药企业走向以数字营销为主的营销方式。

3. 互联网医疗:医院和患者是形成闭环的两大核心

2020年的新冠疫情加速了医院信息化、线上化的进程,互联网医院建设又成为年度热门。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大量的慢病患者无法通过门诊就医购药,在医疗资源极度紧张的背景下,各地医疗机构、监管方、互联网医疗平台纷纷探索问诊与处方药销售的线上化路径,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如何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打通“药+医+支付”三位一体,也是小饭桌一直关注的方向。

回顾上一次互联网医疗热潮,2015年前后,大量的2C、2D(to doctor)互联网医疗创业企业涌现,并获得多轮融资。但好景不长,很多互联网医疗公司都遇到了业务发展的瓶颈:医生与病人上线了如何开展互动?什么样的互动可以产生商业价值?

大家逐渐意识到,互联网医疗不同于其他被互联网技术改造的2C行业,不能脱离线下场景。于是很多互联网医疗公司转战线下,重金投资自建或者收购全科、专科诊所,希望将线上资源导入线下,并依托线下基础医疗的场景完成商业模式闭环。

但这一进程迄今为止还是缓慢的、艰难的,线下全科诊所运营的挑战、大规模扩张遇到的掣肘、本身业务低利润带来的商业挑战等等问题,都让这些公司意识到线上转战线下并非坦途。

那互联网医疗模式如何才跑得通?小饭桌认为有两大核心抓手:医院和患者。

医院是一切专业诊疗、检验行为发生的核心场所,也是包括处方药在内的治疗方案形成的源头,任何绕过医院的互联网医疗模式都不可能形成商业模式的闭环。

而互联网医疗的起点必须是医院的信息化,只有医院的信息流转实现线上化,后续诊疗行为的线上化才有可能。从实体医院出发的互联网医院建设,需要先打通医院信息化。

芸泰网络就是基于提供互联网医院建设、协助医院深度运营专科,并打造出服务院外场景、打通支付体系的第三方处方流转平台。微脉也选择从赋能医院信息化入手,帮助医院打造专科服务,再延伸到院外药房,实现从院内到院外、从线下到线上、从单次到有周期的医疗服务变革。

而患者是医疗服务的最终买单方。互联网医疗提供的产品要实实在在解决患者看病、买药乃至支付的困难。在获取医疗服务上,患者考虑的是医疗资源的可及性、便捷性、医保/商保的覆盖程度等等。互联网医疗最终只有打通“医+药+支付”,才可以形成真正的商业模式闭环。

今年疫情的确加速了“互联网+医+药”的打通速度,但支付的打通依然面临很多障碍,需要医疗监管方、社保局、医院多方协作,以及商业保险机构、第三方机构持续创新。

医疗链条长、玩家多,业务开展的框架和流程繁复缜密且合规性高,有太多的切入点可以选择,但不是每一个切入点都可以持续、稳定地产生商业价值。所以这个行业成功的创业者往往需要极深的行业经验和极强的洞察力,这也是我们评估一个数字医疗项目的最基础部分。

但仅仅做到这一步并不够,企业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如何撬动产业链上其它节点,实现业务的迭代和突破,并打通不同的医疗象限,凸显生态的价值,才是一家数字医疗企业长成参天大树的核心。

凡卓资本服务的太美医疗正是这样一家极具变革力的企业。太美医疗从临床研究SaaS系统切入,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国产临床研究信息系统服务商,为大量的制药企业提供了高性价比的信息化工具。通过为医药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太美医疗深入挖掘临床研究领域的痛点,打造了药物警戒、影像、数据管理等专项服务,进而孵化出科技CRO公司圣方医药。与此同时,太美医疗还在持续打造链接临床研究各参与方的生命科学数字化运营平台,让数据和协作实现更通畅的流转,为产业带来更大的价值。

总的来说,2020年是“医药+医疗+保险”整个产业链的数字化进入快车道的一年,各个细分赛道逐渐涌现出具备核心能力以及形成新价值生态的头部公司。

中国“芯”:全面国产替代化序幕拉开

2020年是中国半导体百年不遇的大年,中美贸易战下,以华为为首的中国半导体企业登上实体清单,开启了风险投资疯狂布局芯片“国产化替代”浪潮。同时随着科创板、创业板等一系列退出红利的到来,中国半导体的国产化之路正式启程。

资本市场率先助推半导体行业发展。首先,投融资市场下,半导体领域逆势崛起。今年前7个月中,半导体领域股权投资金额超600亿人民币,是去年全年总额的2倍;预计年底将超过1000亿,达到去年全年总额的3倍。

其次,今年科创板上市企业中半导体公司表现最为亮眼。整个科创板的159家上市公司里,半导体公司有29家,且市值总额占据科创板总市值的36.7%。在科创板市值十强中,半导体公司数量占据半壁江山,芯片企业中芯国际更是位居榜首。

在投资热背后,小饭桌梳理了2020年半导体赛道投资机构的布局思路,我们发现半导体专业投资机构、产业资本、美元基金三大主流机构思路完全不同,其中产业资本成为绝对的领军者。

只专注半导体的专业投资机构,相比其他全面型的财务机构对半导体赛道的拆分更加细致,对技术的判断更加谨慎,并没有因为赛道热度的陡增而大幅改变投资逻辑。华登国际一如既往关注传感芯片、光电领域;武岳峰仍然看好存储;中科创星仍重仓光电;和利资本则根据自己台积电的背景,继续在与芯片产程相关的路径上加紧布局。

而产业资本中,尤其与半导体相关的产业资本成为了半导体投资中绝对的领军者。以华为哈勃、长江小米为代表的一系列产业资本2020年加大投资力度,在AI芯片、传感芯片、光电芯片、存储芯片、汽车相关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功率半导体、模拟与数字芯片、半导体导体设备各个领域均有所布局。

同时产业资本积极投资芯片上下游供应链。以华为哈勃为例,为了全面覆盖海思半导体的上下游,华为哈勃投资了包括鲲游光电、纵慧芯光(光电)、思特微(传感器)、富烯科技(石墨烯)、新共识(半导体软件相关);长江小米则围绕手机和物联网生态链,先后出手芯百特微电子、昂瑞微、速通半导体、芯来科技、隔空智能、睿芯微电子等多家手机终端相关的半导体公司;OPPO则布局5G射频,投资了芯朴科技。

美元基金中,许多曾经完全不参与半导体投资的头部基金也纷纷进入。红杉中国、经纬中国、IDG资本、启明创投、源码资本、红点中国、光速中国、祥峰投资、华创资本等机构,都配置了半导体团队,准备在该领域持续布局。

其实中国半导体创业并不比互联网创业起步晚,但为何半导体今年才正式走入公众视野?在小饭桌看来,今年有两大因素驱动。

一方面,科创板让半导体企业有了更好的资金渠道,科创板对半导体企业的财务要求较为宽限,更看重技术本身价值;另一方面,半导体人才的回归助推行业发展。中美贸易战促使大厂工程师、工艺领头人物纷纷回国,将毕生绝学“嫁接”到创业项目中实现国产化替代。

但在中国半导体的投资热背后,我们也发现了半导体赛道两大特性。

一是产品和技术浩如烟海,绝非用资金大水漫灌就可突破行业难题;上下游链条极长且牵制效应明显,芯片企业与整个产业链共兴衰,芯片系统化、整体化建设绝非单点突破就可以完成,理论上不存在单个企业异军突起的可能性。比如IC设计企业拿到诸多客户订单后专注设计,但常会因为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国产化率低下、产能紧缺等上下游问题,导致IC设计的商业价值无法快速实现。

二是伴随芯片规模化的一定是丰富的行业应用。比如3D Sensing领域,2020年1月苹果推出了搭载DToF的全新iPad,一时间以ToF、结构光、VCSEL为代表的3D sensing进入视野,纵慧芯光、长瑞光电、博升光电、柠檬光子、镭芯光电等一系列企业开始被产业资本频繁关注,纵慧芯光拿到华为哈勃投资、长瑞光电被中际旭创持续跟进。

梳理了行业发展及投资方向后,小饭桌发现,半导体崛起之路仍长路漫漫,必须在国家、地方政府、企业、人才科研院等多方投入,以及终端市场需求驱动下才能逐步壮大。未来半导体市场的投资必须注意以下4个方面:

1. 以“人”为核

半导体赛道对人才要求极高,创始人是否掌握全栈式的技术能力,并且提供系统级芯片的人才聚合能力,是项目走向成功的重中之重。

以芯百特微电子为例,其董事长、CTO张海涛很早就加入了顶级射频技术提供商TriQuint(TriQuint与RFMD后合并为Qorvo),后在Qorvo、Skyworks、高通三家射频领域的超级巨头企业中,担任核心技术设计总工程师,并以高级技术专家的身份加盟三安集成,最终创立芯百特微电子。芯百特微电子自研滤波器、高度集成功放、底噪和开关的PAMiD射频模组综合解决方案,起初就受到了长江小米、UMC等产业资本的关注。

以景略半导体为例,其CTO何润生曾担任全球Top 2高速芯片制造商Credo Semiconductor的CTO,在提供全套宽带通信和存储解决方案的头部厂商Marvell任职期间,何润生负责领导Marvell 以太网产品部门的IC 架构团队,是Marvell核心产品千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的系统架构总设计师。景略半导体从创业起初就切入万兆车载以太网芯片市场,其核心技术对行业内很多对手直接降维打击。

此外,前Marvell CTO吴子宁创办的英韧科技,前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创办的奕斯伟,前商汤科技CEO张文创办的壁仞科技,都获得了资本的青睐。

2. 特殊的IPO政策下,关注企业技术天花板

科创板的推出、中美关系的持续紧张给半导体发展带来了结构性机会,大量的半导体企业在科创板红利期上市,拿到了企业发展历程中最大的一笔资金。针对Pre-IPO的项目,投资机构抢到对应额度只是一方面,在芯片企业上市财务数据往往较为单薄的情况下,核心还是要评判其技术发展的可能性,关注创业团队技术研发的天花板和其技术在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中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以及是否具有对应估值水平的技术表现。

3. 不盲目追求国产化全部替代

国外各大芯片巨头有接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且一直占有产业链的绝对话语权,其产业的丰富程度、性能、性价比等方面并不是现有中国芯片可以立刻企及的,在断供清单中有机会实现国产替代的部分其实很有限,大部分国产芯片尚处于全球芯片产品水平的中低端水准,且良率不高,要在芯片领域的实现赶超得先从部分产品的国产化替代开始积累。

4. 芯片创新必须结合好行业应用

芯片本身并不能直接触达终端用户,而是要结合客户本身的需求和行业的真实Know-how(技术诀窍)。伴随5G、智能化汽车、智能手机的大规模发展和集中部署,新的行业应用也应运而生。而各类行业应用涉及到集成算力部分,均需要更优质的芯片作为支撑。

例如ADAS相关的端侧芯片GPU芯片、车载以太万兆PHY芯片、5G手机的射频模组PAMiD、AR应用相关的DToF中的VCSEL芯片等等,均是全新行业应用催生出的芯片。

2020年是中国“芯”国产替代元年,小饭桌将持续看好中国“芯”从国产化中低端替代走向国产化全面替代。

结语

至此,小饭桌基于对创投市场的持续洞察,在充满不确定性的2020年中找到了一些确定性,并和大家共同预见2021年。我们期待在即将到来的2021年,继续陪伴创业者们乘风破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