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7月17日,泰州市海陵区召开上半年工作总结暨“三城同创”动员部署大会。会议在回顾总结上半年工作,提振精神增动力、鼓足干劲再出发的同时,集中部署太阳城、信息城、科创城“三城同创”工作,吹响接续奋斗的号角。

作为泰州市主城区,今年以来,海陵全区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实施工业强区、商贸兴区、城建靓区“三大战略”,扎实开展项目质效提高年、城市能级提升年、干部士气提振年“三个年”活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健向好的喜人态势。具体说来,可以概括为“一稳二快三提升”:经济数据稳中有进,创新转型和项目建设加快突破,城市能级、民生保障、安全水平持续提升。

一年过半,站在新的出发点,海陵上下如何接续奋斗,向着冲击省市第一方阵的目标大步迈进?“集中部署“三城同创”工作,就是逆势突围、弯道超车的超常规举措。”海陵区委书记,泰州市农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孙群表示。为什么要“三城同创”?“三城”是什么?“三城”怎么“创”?孙群在会上向全区上下诠释了这几个问题。

为什么要“三城同创”?

“三城同创”是抢抓机遇的战略选择。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能源转型、信息安全产业“国产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三大机遇的风口期,要积极抢抓战略机遇、主动对接发展大势,撬动创新要素向海陵集聚。 “三城同创”是对标赶超的必然选择。纵观先进城市的发展,必须有“弯道超车”的创新思维,在关键节点发起全面冲锋。 “三城同创”是破解瓶颈的迫切选择。海陵发展面临土地、生态、安全三道“红线”,必须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高产出的发展新路子。 “三城同创”是提升城市能级的关键选择。要把握“城”这个主体,围绕“人”这个根本,加快产业生态、创新生态、城市生态“三生联动”,为城市能级提升“加码”、为提高城市地位“加分”。

“三城”是什么?

“三城”是可观可感、实实在在的产业之城,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低碳绿色之城、智慧互联之城、未来科技之城。海陵将—— 着力打造“光芒万丈”的太阳城。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实现太阳城“1234”目标,即光伏电池产能超10GW,组件产能超20GW,光伏发电装机达300MW,光伏全产业链规模达400亿元,将海陵打造成为“传承经典、汇聚创新、布局有机、零碳运转、活力多彩”的零碳城市典型样板。到2025年,全区实现碳排放总量达峰值,进入低碳发展新阶段。 着力打造“风起云涌”的信息城。力争三年实现“351”发展目标,即三年累计集聚信息行业重点项目30个,创成省级以上信息领域载体5个,信息产业及配套规模三年累计突破100亿元;两年内完成城市服务信息化与升级改造80%以上,同时,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应用,打造智慧农业的示范标杆。 着力打造“活力四射”的科创城。力争2023年高企保有量突破300家,实现三年翻一番。把低效企业移出去,把资源空间腾出来,把优质项目请进来,把亩均税收提上来。到2023年,构建“一核一廊一区多点”协同发展格局,形成总面积10万平米的“科创城”核心功能区,5平方公里“科创走廊”主动脉,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年内集聚科创载体10个,总面积50万平米。

“三城”怎么“创”?

要“站得高”。正确处理好产与城、虚与实、近和远、市与区四个关系。 要“想得到”。保持“敏锐性”、突出“前瞻性”、注重“针对性”。 要“看得见”。按照“五化”要求,进一步细化月度具体方案,确保目标看得见、清单看得见、项目看得见、节点看得见、责任看得见。 要“摸得着”。无论是特色载体、重大平台,还是产业项目,必须高点定位,放大格局,树立“地标”意识,每个城都要有一批引以为豪的“地标”。 要“走得远”。保持定力和专注力,坚持走“特色城市”“高精尖特”之路。 要“连得起”。把握三城之间互联交融、嵌入式的关系,推动“三城”之间组团式、组合式发展,在多元复合、全面融合中释放出强劲的产业爆发力。 要“拿得下”。对外要走上争之路,对内要提高执行力。绷紧时间这根弦,以时间换空间,以高频率赢得高效率,以到边到底的工作力度拼出更宽更广的发展跨度。 此次会上,海陵区就“三城同创”方案进行了解读,同时发布了该区2021年度综合绩效考核办法和积分制办法等。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卢佳乐 通讯员 赵璐 海宣供图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