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好健康这个门类,纯软件公司无法依靠传感器搜集数据,纯硬件公司也需要提供预判模型,综合来看,软硬服一体的公司更有优势

OPPO健康实验室负责人 曾子敬

文 | 施然

在手机硬件大创新暂难破局、市场饱和后,消费类电子公司比拼的赛场早已不局限于手机。在战火蔓延至IoT后,健康领域成为了下一个赛点。

这是硬件公司最自然切入的一个赛道。自2014年苹果发布第一代Apple Watch以来,以智能手表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越发为各家公司所重视。2020年暴发的疫情,让健康领域的热度再度攀升。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中国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2021年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医疗大健康市场规模已达到1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3%,已是全球第二大市场。

“我们一直在思考,在这种历史时期,科技公司在健康领域能做些什么。”在2021 OPPO开发者大会(ODC21)上,OPPO助理副总裁、健康实验室负责人曾子敬说。

广阔的市场空间、迫切的用户需求、特殊时期的社会责任,让OPPO开始将更多资源向健康领域倾斜。自去年起,OPPO接连推出了两代智能手表OPPO Watch及ECG(心电图)版本、欢太健康平台,并在今年年初成立了健康领域的研究团队“OPPO健康实验室”。

这还不是OPPO布局健康领域的全部,它更大的愿景是要建立起一个包括用户、医疗团队、科研人员等多主体参与的IoT生态。

生态的建设非一日之功,更何况是在健康领域仍在起步期的OPPO。对此,OPPO CEO陈明永说:“健康,可以作为一生的事业来做。”OPPO的健康课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OPPO助理副总裁,健康实验室负责人曾子敬 在ODC21上进行《健康新纪元》主题演讲

专注“院外”

“以往人们谈起医疗,主场在‘院内’,主体是医生、检查和药品。”曾子敬说,“而OPPO做健康的主场,在日常生活中。”

健康领域严肃、专业,消费类电子公司作为“外行”,与其贸然进入医疗主场,不如发挥技术与数据的优势,做好场外。

曾子敬表示,OPPO的最终目标是从需求出发,通过对设备和数据的应用,真正解决几个健康领域的核心问题。

“未来医学界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预防和控制慢病,”冯雪是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脏康复中国心主任、国家心血管中心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她在2021 OPPO开发者大会上表示,过去30年医学发展突飞猛进,而今新药的研发、重要手术的施治却进入了增长平台期。

冯雪说,医学无法无限地突破下去,增长也不是医学发展的唯一道路。未来更关键的领域会是生活方式医学,包括运动、三餐、呼吸、睡眠、体态等。

事实上,相较于进医院“动刀动枪”,中国更多人正在被日常生活中的慢性疾病困扰着。

2019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指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接近9成,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体的七成以上。

同时,中国面临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患关系相对紧张、就医等待时间长等问题,同样导致过去人们对于慢性病的重视度不高,预防型医疗的进展相对缓慢。

但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监控慢性病的需求与缺乏对应的医疗手段之间的错位,就成为了消费类电子公司施展的空间。

曾子敬介绍,过去的反应型医疗,是当一个人有了患病的风险,却因为没有量化的数据反馈,缺乏改变生活方式的契机和动力,直到体检结果超标,或者出现症状、感觉不适,才采取医疗手段介入。这样一来,多数情况的走向仍是不好的结果。特别是在漫长的慢性病控制过程中,人们依然缺少连续的数据、及时的反馈,更没有科学合理的控制手段。

而预防型医疗着重的是防患于未然。通过智能手表等穿戴式设备监控身体的各项指标,达到及时反馈、及时治疗的作用。

“古话说,上医治未病,下医治己病。”冯雪说。想要突破健康和长寿领域,关键要改善日常生活方式,将生活方式变成医学的处方,从而达到预防效果。

“OPPO健康提倡的路径,是围绕着‘改变生活方式’的主题,从反应型医疗向预防型医疗转变。”曾子敬说。“我们着眼的并不是两三年的发展,更要看在健康领域5年,10年后能达到怎样的目标。”

三大抓手

今年年初,OPPO专门组建了一支研究健康领域的团队“OPPO健康实验室”,融合了生物医学、算法、传感器、数据科学等学科。这个团队目前人数约100人,重点研究睡眠、运动、心血管健康、远程医疗等领域。

OPPO健康实验室

带队的曾子敬在健康领域有15年研究经验,在加入OPPO前他曾在苹果公司主导Apple Watch传感器的产品设计和研发工作,管理开发和制造健康产品的研发和工程团队。此外,团队中有科技公司具有从业背景的人,也有来自医疗器械公司的研发人员。

据记者了解,实验室超过60%的工作在于为公司的软硬件产品提供技术支持,此外还将承担起建设健康生态的责任,为合作伙伴提供数据和软件服务。

简单来说,OPPO做健康,要在硬件产品、软件服务、生态建设这些领域三管齐下。

硬件方面,OPPO在去年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国内首款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的ECG手表,今年又再度发布了OPPO Watch 2和第二代ECG手表,支持24小时不规则心律监测,用于发现房颤、早搏等心率失常问题。

在大健康的趋势之下,以智能手表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已经成为各厂商争相角逐的下一战场。第三方研究机构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 2016年-2020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由175亿元增长至632亿元,预计到2025年规模将达到1442亿元。

对于在智能手表领域市占率最高的苹果而言,这类产品也早已超越Mac成为iPhone后最赚钱的硬件产品。2021年三季度财报显示,苹果可穿戴设备、家庭及配件产品收入达到87.75亿美元,同比增速达到36%,仅次于iPhone。

OPPO虽然后发制人,但也表现出了惊人的增速。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四季度,OPPO智能可穿戴设备增速最快,同比达到了467%,出货量约为140万台,排名第四。OPPO提供的数据称,OPPO Watch2的销量已达到了第一代产品的4倍。

“虽然我们不会局限于可穿戴设备,但可穿戴是最重要的硬件。”曾子敬说,这是因为可穿戴设备提供的是连续数据,比点测数据的可参考意义更大。

软件方面,OPPO去年推出的欢太健康平台已迭代至3.0版本,用户可以通过这款健康App监控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态,同时包括血糖仪、血压仪等相关的健康设备的数据,也能在手机上实时查看。

不过,销售电子产品或者推出健康产品的电商平台,并不是OPPO在健康领域的全部探索。“OPPO在健康领域的探索并不局限于销售一款电子产品,更不以推出健康产品的电商平台为出发点。”曾子敬说。

要想将健康做深、做扎实,靠一家公司的一些产品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健康领域涉及到的身体体征非常复杂且多维度,单一IoT设备能获取到的数据维度常常很有限。这些碎片化的医疗信息,让用户和医生对自身状况都很难形成全面的认知。

因此,生态建设是必须要啃下的一块硬骨头。

曾子敬说,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对症下药”,找准痛点。一些医疗机构想实施大规模人群的研究课题,往往受制于受试者招募和繁杂的数据处理,缺乏系统的组织管理平台和数据分析工具。特别是许多医学专业背景的研究人员,没有太多软件工程方面的资源。另外,一些医疗服务机构需要更专业的科研机构做理论支撑,提升服务的专业度。

OPPO面向健康行业从业者,推出了一套集数据采集、分析和服务触达为一体的工具组建OPPO Health research Kit。它提供了大量健康管理元素,如构建健康IOT设备库、健康行为任务库、问卷及专业量表库等,科研人员或从业者可以根据自行管理设备和任务进行研究。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也在这套工具的考量范围内。

一个案例是,阜外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在Research kit的框架上启动了高血压防控研究的相关课题。这项研究调用智能手表、血压计等设备后,分析用户情况,发布运动、营养、睡眠等任务,之后再有针对性地调整处方。

目前OPPO已与北京大学医学院、国家大数据健康研究中心等机构,在心血管、运动健康、睡眠、传感器、材料等多个方向开展了研究。

以专业做苦功

相较苹果、华为、三星,OPPO在健康领域的布局步伐稍慢,但依然沿袭了自身的节奏与打法。

曾子敬告诉记者,OPPO的一大优势就在于软硬服一体。以软件见长的公司如谷歌已经意识到了硬件的重要性,缺乏硬件就无法依靠传感器搜集数据,而硬件公司光靠硬件上量也远远不够,还需要做数据运算、提供预判的模型。

他认为,凭借软硬服一体,OPPO会有新的发展契机。基于软硬件两个基点,再在此基础上扩大并繁荣生态。

“要想吸引开发者,必须要体现专业性。”曾子敬说。他今年加入OPPO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做减法,砍去了OPPO体系内健康类App的繁杂内容,“我不喜欢太多广告、电商、互联网医疗接入到健康app,把很多入口都砍掉了,只保留有价值的部分。”

健康App的第一要务是提供严肃、准确的数据,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提供准确的服务。例如做血压手表,就必须要测准,如果测定不准,意义会大打折扣。“像Apple Health App,首页上只有准确的情况,不确定的都需要进入research页面才能看到。”

此外,作为今年才加入OPPO的新人,曾子敬感受到,OPPO对产品类别的容忍度更高。他告诉我们,OPPO健康实验室基本都是研发人员,这批人没有财务上的KPI,而是以技术和产品输出为考核标准。即便一些新产品在财务指标上不够亮眼,但只要有突破、对用户有价值,就有施展的空间。

科技公司进入健康领域不是新鲜事,早在2014年苹果发布Apple Watch以前,微软等科技公司就已关注到健康领域,如在消费电子领域引入了传感器、将过去测量的点状数据变为了连续性等。

但时至今日,健康领域仍未迎来大爆发式的发展。一些科技公司在探索过程中遇阻,进展缓慢。健康领域高度依赖可穿戴设备,而这些设备又面临着高度同质化的竞争。

“大家也就是对心率挖掘得比较深,对血氧怎么用都还不太清楚,只不过OPPO在睡眠连续血氧上用得比较多。如果挖掘够深,可以探索的空间会非常大。”曾子敬说。

这背后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哲学问题。科技公司需要大量用户数据的驱动,才能提供更合适的产品和服务,但如果缺乏合适的产品,又难以获取更多数据。要想持续运转下去,必须要形成正向的动态循环。

“客观来说,OPPO还不是行业的领跑者,但我们想要后来居上,一定会在已有功能的基础上持续优化,深入挖掘,不会一个东西做一代就停下来。”这既是加深生态建设的原因,也是它的意义。

从可穿戴设备、家用医疗器械,到进一步联接医疗和研究机构,最终构成一个开放互融的数据云图,OPPO想打造全场景健康IoT的愿景远大。要想一步步实现,这会是个苦功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