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续以来,世界体系迎来了新一轮的变化洗牌。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的一个奇迹,从一个积贫积弱、一辆拖拉机都造不出来的农业国家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具备了联合国认定的六百多种全类别工业,中国这一路可谓翻天覆地,日月换新。

但客观来说,中国目前的发达程度与实现发达国家的目标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向发达国家迈步的过程中,中国究竟应该如何做?

北京大学的张维迎教授在一次谈话中,就中国需要怎么做才能成长为发达国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真正发达的国家一定会不计成本地做出三种付出。

01 为弱者付出:人人平等互助

第一种:为弱者付出。

社会遵循自然内在的逻辑,也就必然产生了不同的阶级,其中有占社会强势地位的人,也有弱势者。往往强势地位者都是少数人,如美国2%的富人人口掌握了全国90%的财富。

但是强弱也并非是单纯用经济地位和能力来衡量的,社会保障、社会认可等方面都占有重要影响。

资产阶级的逐利性也造成了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强势者必然不会真正地同情弱者,相反,他们会尽一切可能从中谋取利益以聚敛满足私欲的财富。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社会最本质的特征。因而在中国,对弱者的付出成为了真正能够存在的事情。

一个人不能构成社会,只有人与人产生了联系才能形成社会。社会稳定的前提就是不同阶级的人们互帮互助,和谐友善。

如何为弱者付出?为弱者付出不是简单地散点钱,发一些“嗟来之食”。

共情就是对弱者最好的付出,只有心意相通,感情连接,才能切实体会到弱者的感受,明晓弱者的需求。

比如,河南暴雨汛灾期间,全国各地纷纷施以援手,捐赠钱财物资。我们可以看到各路大公司企业、明星达人的千万、百万捐款,也能看到一些普通上班族百十块的付出,温暖的同时更能体会到社会对弱者的关怀。

捐款者中最为瞩目的恐怕要数鸿星尔克了,2020年鸿星尔克集团总收入负2亿元,仍然为河南捐款了五千万元。

鸿星尔克的总裁吴荣照说,因为自己曾经体验过大雨淹了仓库,公司即将倒闭的绝望,所以想在力所能及之内,为他人撑一把伞。

相比于一些赶往灾区作秀、演戏的无底线流量追逐者,他们的品质显得熠熠生辉。强者弱者之间,即便力量没有平衡,在所有人心中的地位也应该尽量保持一个平等的状态,这就是一个社会的最佳状态。

美国时代广场是世界上人流量最多的广场之一,即便在人潮汹涌中,人们也会保持盲道的干净、畅通无阻。

而素来以“挤”著称的日本,也会在地铁上为老弱病残等人群开辟专属车厢和通道。

要想真正做到为弱者付出,除了政策等方面的制定实施以外,更需要全社会的人民连成一条心,相互体谅、尊重和理解。

事实上,中国的“为弱者付出”不可谓不多: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贫民窟的国家。

而且在中国刚刚完成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规划里,全世界都可以看到中国的成就:在短短十年之内让两亿人口脱贫。

消灭贫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其实就是最高境界的为弱者付出之一。而一个友善、和谐的社会也会为公民的精神道德作出非凡地浸染与改造,使得整个社会焕然一新。

付出并非一句喊喊就行的口号,也不是画一个大大的饼就能完成的事情。付出需要体现在方方面面,体现在人们所关心、所在乎的各处细节。

02 为细节付出:深入群众落在实践

张维迎所说的第二种付出:为细节付出。

这种细节指的是社会中最微小、却又对人们幸福指数影响深远的事物。

比如说,社会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就是反映一个社会重不重视细节的依据。百姓的生活简化一下,无非衣食住行,解决了这些才能谈更高更远的要素。

日本的城区规划在很多时候看起来显得有些乱无章法,不具备井井有条的科技感。但日本的垃圾分类做得非常有效,不仅对居民培养了分类的理念和意识,也对城市垃圾桶、垃圾回收作了深层次的改进。

除此之外,日本的公厕也是全球著名的干净、体验好。但在中国的一些公厕仍然存在环境脏、系统老旧等问题。

不过中国早已经开始推行厕所革命,相信在未来,即便是最偏远的乡村也能用上整洁的卫生间。

饮用水供给也是生活的重要细节之一,干净健康的水对人民的卫生、身体都有极大的好处。

中国是人口大国,用水量居世界前列,因而在偏远地区、贫困乡村推行自来水净化工程十分有必要。

其实公厕、饮用水等归根到底,都是在处理人的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了上述问题,生态环境就会越来越好,这是有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

客观规律是人类生产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人文与自然的和谐需要人类在各种细节上对双方进行呵护。如果偏离这个轨道,再发达的文明也会面临难以预料的危机。

在中国,对细节的关怀越来越多。前不久,北京一位处长亲自体验送外卖、开滴滴的生活,以便于他们在城市管理上的政策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这位王处长跑了一天的外卖,与自己的“师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最终与外卖集团协商了有关规定与进一步发展方向。

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细节案例,每一个规定、政策的颁布与实施都需要经过实践的考察与摸索,才能真正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不辜负群众的期望。

相比于大宗事物,细节更注重内在表现与满足,往往都隐藏在难以察觉的角落。但绝不能因为怕麻烦、嫌办事情难就放弃对细节的追寻。

中国应该在各个领域落实“工匠精神”,把精益求精,百尺竿头应用在每一个方面,才能在趋于饱和的社会发展道路上获得一个又一个新的突破,最终将量变形成质变。

03 为未来付出:牺牲短期利益换取万世福祉

张维迎所述的第三种付出:为未来付出。

正如七十年前的中国不敢相信我们如今能取得了怎么样的成就一样,我们也难以想象七十年后的中国会是如何发达。

但是我们必须为了后来人的幸福繁荣做些什么,而非涸泽而渔。无论是谁,在当下都有责任为未来的人留下一笔财富,精神、物质任何层面的。

我们为了未来,能够做些什么?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毛泽东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构思三峡大坝的修建,他的目光很长远,看到的是长江水系一带人民乃至全中国的百年、千年大计。

这份传承也并非是在这里开的先驱,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李冰开凿都江堰,所为所谋所图皆不只是一朝一代之事。

这就是中华民族自古有之的精神与品质,当为后人之饮水而劈开万丈高山,为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奋斗终生。

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其目的就是在唤醒国民精神,尤其是青年一代,以谋万世之福祉。

其实这也是中华儿女天生的责任与担当,带着这份觉悟,任何一个平凡人都能够开创一个不平凡的世界。

尤其是对中国的青年人来说,未来是他们的。中国要想在未来获得更加深入、更加长久的发展,青年人必须站出来,担当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要想唤醒青少年的觉悟,教育是重中之重。

我们既要广泛的教育,不让任何一位孩子失去受教育的资格;

也要长久的教育,除了义务教育以外,还应该提倡终身学习,终身教育;

更要深化的教育,要在各个学业专业打造中国品牌,培养各行各业的专业性强、实践能力强的人才。

中国青年是有担当的,他们走过了五四风云,建立新中国,为推行改革开放背井离乡,来到陌生城市打拼漂泊,一代代地积累才有了我们当今的中国。

当代青年更应该当仁不让,拿出不属于任何一辈人的气魄,干一番属于21世纪新青年的轰轰烈烈的大事。

但是当下,中国的青少年正在被各种过度娱乐占据视野,部分孩子已经失去了方向。

近日,国内一线明星吴亦凡因罪锒铛入狱,他的非理性粉丝非但不引以为戒,严守法律底线,反而在明知吴亦凡犯法的情况下发言“支持”“力挺”他,错上加错,何时得归?

更有甚者,建立了所谓“吴亦凡营救群”,用一些幼稚可笑的话来触碰法律底线,想要“劫法场”“救出吴亦凡”。

饭圈文化本是一种正能量,引导青少年将杰出偶像作为自己的榜样和努力方向,不断完善自己,追求崇拜偶像的境界。

张维迎说,他曾经去过德国的一个小城,这座小城市拥有两所大学,其中一所大学有七十多名教授。

这不由得让张维迎想起了自己的故乡江阴,一百多万人口,三十多家上市公司,却没有建立一所真正的大学。

或许真正的未来,的确不是用简单的经济就能换来的。为未来投资,需要放弃当下很多的短期利益,但是换来的却是造福后代。

21世纪以来,为了节约资源,美国人已经购买了一百多万辆电力汽车,这种汽车比同价的燃油汽车要贵上一倍。

并非是说美国的油价高昂,这样子更加实惠。事实上,由于美元本币结算,用美元购买石油比世界上大多数其他货币都要便宜。

美国人为什么这样做?环保。为了减少燃油的排放,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许多人宁愿购买昂贵的电动车,也不再购买燃油车。

中国的电动汽车也在逐渐普及发展,但是其中的阻力并不小。蓄电池的续航能力、充电时间消耗、甚至是简单的面子问题等,都阻碍着电动汽车的应用。

我们希望,在未来,随着这些技术问题被逐渐攻克,中国的消费者能够尽量地购买电动汽车,少一些燃油汽车。

因为一些消费看似丝毫没有经济应具备的理性,实际上这些是为了未来投资。眼前的经济利益固然可观,但一个国家要想实现千万年的传承,就必须在当下牺牲一些、付出一些。

04 为中国的“发达”而努力

不同于西方许多国家,中国从不刻意去追求“发达国家”的名号,即便有一些计划,也是以“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来衡量自己。

这就涉及到了中国对“发达国家”的理解,并不是说,有钱了就是发达国家了;或者说成为了发达国家就可以高枕无忧,如何享受了。

发达国家只是一个为了实现真正的发达而采取的手段,并非我们的最终目标。建设发达国家水平的社会,也只是一个我们努力的方向。

发达不是拿高楼大厦来衡量的。而是人人自由平等,友善和谐,衣食无忧,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无畏无惧,充满尊严!

中国正在这个方向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这需要全体中国人携手,扶持弱小,关注细节,放眼未来,共同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敢于牺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