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折戟IPO后,这家“千亿”规模的闽系房企终于赢得港股上市入场券。对于一向以“稳健”自居的金辉控股而言,上市后,解决公众公司治理与家族传承难题的动作才刚刚开始。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李艳艳
编辑|米娜
头图摄影|史小兵
深秋,北京,浓重的铜锣声在诺金酒店敲响。
这里距离金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辉控股)的总部驻地不过三四公里。10月29日上午9点30分,金辉控股(股票代码:09993.HK)正式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截至当日收盘,金辉控股市值约174.4亿港元。
多次折戟IPO后,这家“准千亿”规模房企终于赢得港股上市入场券。自此,金辉控股成为今年继汇景控股、港龙中国后,第3家成功在港上市的内地房企。金辉方面称,此次IPO募资总额为25.8亿港元,金辉将成为今年前10月新上市房企中,融资规模最大的一家。
“金辉经历过三次交表,我们一直非常坚定地希望走资本市场道路。”上市当天下午,金辉控股执行总裁陈朝荣感慨称。他告诉《中国企业家》,这一路走来,虽有焦虑但并不着急。“我们希望准备充分后,有质量地上市。得到超满额认购,也代表了各界对金辉的认可。”
自2013年起,金辉控股在港股及A股市场多次递交上市申请,均无疾而终。这段时期,正值国内房企规模发展翻天覆地、大起大落之时。与金辉同为闽系背景的世茂、阳光城、旭辉、正荣、融信、宝龙等房企,均已在行业规模、销售业绩及知名度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来源:被访者
相对于泰禾、福晟等风格“激进”又受高负债困扰的房企,金辉控股算是稳健型房企。直到最近两三年,金辉才开始展现出对规模的渴望,甚至拿过“地王”。不过,“副作用”也早已显现。今年下半年公布的房企融资规模监管新规即“三道红线”中,金辉控股“不幸”踩中了两道。
潜行七年,一朝上市。过于谨慎的行事风格是否导致金辉错失了一些发展机会?曾与市场大势多次擦肩、而今身处“三道红线”影响范围内的金辉控股,会如何抵抗生存焦虑?家族企业上市后,管理趋于透明化,公司又会如何重新审视自身的生存节奏和规模诉求?
“不管你走不走,市场总会把你逼到一个份儿上。”陈朝荣说,“我们是最早走出来的闽系房企,十年前就完成了现有的业务布局。但现在竞争更激烈,上市后我们会更加明确自己的年度目标。”
眼下,24岁的金辉控股距离千亿规模仅一步之遥,一个较为直接的目标是,“千亿”房企何时达成?这个问题,陈朝荣没有给出具体答案。他说:“未来会保持定量增长,比例可能是15%~30%之间。”
金辉控股执行总裁陈朝荣。摄影:史小兵
至于踩中了“三道红线”,陈朝荣称,金辉一直在按该政策的要求改进。“虽然目前从报表来看是踩了红线,但我们正在用红线倒推,加大回款力度,预计今年底完全符合政策要求。”
上市之路“一波三折”
金辉控股是金辉集团上市的资本平台。
公开资料显示,金辉控股此次IPO全球基础发行规模为6亿股,发售结构为90%国际发售,10%香港公开发售,发行最终定价为4.3港元/股,接近最高定价4.5港元/股,募资25.8亿港元。农银国际、中信证券、海通国际担任保荐人。
值得注意的是,金辉控股公开发售中,香港公开发售认购资金达4.68亿港元,相对于公开发售部分(总募资的10%)2.58亿港元,获得1.72倍超额认购。此次,金辉控股IPO还有9000万股超额配售权,如果行使超额配售权,金辉控股此次融资规模将达到29.67亿港元。
此前,金辉是中国销售额TOP40房企中少有的还未登陆资本市场的房企,其上市诉求最早可追溯至2005年。彼时,金辉选择与融侨以股权置换方式合作,有知情人称,此举剑指“上市”。但后来又有传言称,两家公司因理念不同而分道扬镳,上市计划因此流产。
2013年9月17日,金辉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不过在递表6个月后,申请书正式失效。冲击港股不成,金辉开始转战A股。2016年1月26日,金辉向上交所递交上市申请。2017年初,金辉A股上市计划获得首发反馈。
不料,突如其来的房地产调控,使得金辉的A股IPO计划再度搁置。过去几年,A股相关政策调整的背景下,IPO市场已多年未见房地产公司的身影。2017年到2019年,正荣、美的、新力控股等房企均选择在港股上市。
当郁亮喊出房地产行业从“黄金时代”过渡到“白银时代”,当“活下去”成为房企危机感的代名词,2016年底至今,随着“房住不炒”进入行业视线,调控日渐趋紧,从头部房企到中小房企,“降杠杆”“降负债”成为房企行事主策略。
不论是选择叩响港股或A股的大门,还是选择谨慎或激进的发展策略,金辉控股多次“踏错节拍”。2020年4月,证监会相关信息显示,金辉控股A股IPO终止审查。同年,金辉控股还分别于3月25日、9月25日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均以失败告终。
2020年9月28日,金辉控股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并于10月8日上传了聆讯后资料集。10月16日,聆讯通过,港交所终于批准了其上市申请,金辉控股得以成功上市。
随着A股监管政策趋严,谋求港股上市成为内地房企的一大趋向。不过,今年拿到港股入场券的内地房企数量明显低于往年,不少中小房企递交的招股书,出现“递交-失效-递交”循环的情况。有的甚至在招股书失效后,再无下文。
据克而瑞统计,截至10月21日,万创国际、海伦堡控股、奥山控股、鹏润控股、中国文旅5家房企的招股书已经失效;大唐地产、三巽控股、上坤控股、领地控股、实地地产、祥生地产还在港交所排队等候上市。
金辉控股上市后当晚,上坤控股通过了港交所的上市聆讯,而这亦是其二度递交招股书后的第23天。
家族企业“市场化”
金辉的家族色彩颇为浓厚。创始人、董事长林定强持有金辉控股64.97%股权,妻子林凤英持股35.03%,林定强之子林宇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兼执行总裁,其他集团管理层也多为林定强的亲属或家庭成员。
年轻化是金辉控股的董事会构成的另一大特征。公开资料显示,林定强,现年54岁;林宇,现年29岁。另外,执行董事兼执行总裁陈朝荣、执行董事兼执行副总裁黄俊泉分别为46岁、47岁。金辉董事会由四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构成,年龄最大的是独董张华桥,56岁。
林定强,祖籍福建福清。刚发布的2020年胡润百富榜上,林定强家族上榜身家为270亿元,排名第188位。和林定强家族同在富豪榜上的“福清哥”不少,如现年74岁的福耀玻璃曹德旺,上榜身家为165亿元;现年69岁融侨集团林宏修,其家族上榜身家为250亿元。
同为“福清哥”的产业,金辉与融侨多有渊源。2005年,林定强出任林文镜治下的融侨行政总裁,融侨和金辉以股权置换方式进行战略合作。不过在五年后,高调的“强强联手”变为分手,金辉自此开始低调成长,独自经受楼市风云的起伏跌宕。
与大多数闽系房企总部2015年之后迁至上海不同,早在2009年,金辉就将总部搬进北京,开启全国化布局。如招股书所言,金辉上市目的也很明确:拟将所募得的资金主要用于为现有项目拨资、部分偿还项目开发的现有信托贷款,以及一般业务运营及运营资金。
交流会现场,金辉控股财务管理中心总经理徐小冬说,稳定广泛的融资渠道是金辉的优势之一。
“截至2020年4月30日,我们获得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授信额度约1094亿元,未使用的授信额度为约652.6亿元。国内四大银行(工农中建)过去的融资结构基本是2:1:1。同时,公司在上市中获得了超过10倍的认购,预期在未来1~2年,融资利率将会持续改善。”
金辉控股高级副总裁黄俊泉主要负责公司整体运营与客户研究、服务类工作。据其介绍,金辉的产品线以刚需和刚改为主,“豪宅相对做得偏少一点,所以周转水平比较好,平均可以做到7.5个月(项目开盘)。”
金辉控股高级副总裁黄俊泉。摄影:史小兵
与此同时,林家“二代”正逐步走到台前。
作为金辉90后“少东家”,林宇2011年3月正式加入集团。2019年10月,林宇获任集团董事,今年3月获任执行董事,同时担任集团执行总裁。
“做房地产也要有赛车这种冒险的精神,你不往前走,就会被别人推着往前走,或者被别人踩在脚下,我觉得再怎么样也要拼一下,就算你做得不好,拼过了也没遗憾。”四年前,时任金辉副总裁的林宇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彼时他将公司的发展目标定为:进入行业30强。
在林宇的计划中,金辉要“先进第二梯队,第一梯队还说不上”。在他看来,规模不同的不同房企各有各的竞争力,“我们到第二梯队的时候,产品、管理、企业发展战略又会改变。”不同于地产老一辈的谨慎,谈笑间,“二代”野心毕现。
当然,这里也有个很好的例证。比如世茂的许荣茂家族,经过三四年的战略调整,“少帅”许世坛早已独挡一面,将世茂带回第一梯队,并成为收并购市场上的弄潮儿。许世坛的姐姐许薇薇,也在世茂商业板块寻找到了发展道路。
金辉控股上市背后,是一个家族企业的七年“嬗变”。一个更广泛的背景是,随着“三道红线”发挥效用,房企未来的“找钱”之路将更加艰难。金辉控股能否获得资本市场的持续认可,还未可知。
低调背后:重视规模,有意提速
交流会上,“规模”这个词在陈朝荣口中出现多次。他表示,上市之后的金辉将保持适度规模的增长,“不管是从融资、还是从销售方面看,适度的规模还是房企需要的。”此外,徐小冬称,此次上市主体已经将物业拆分出来,“未来物业会进行进一步剥离。”
“我们从不对外宣称我们定了什么目标,但我们今年会做一个小的冲刺。”金辉控股上市沟通会现场,品牌营销管理中心总经理周明明说。据其透露,由于第三季度金辉拿地力度较大,因此第四季度的冲刺节奏会“更从容一些”。
谨慎的话风已成为金辉的一大特点。事实上,上市前的金辉甚少发声。对外口径中,管理层对外释放的信息寥寥无几。不过,根据招股书可以发现,金辉在2017年之后“有意”加速,销售营收与资产负债水平均有较快增长。
金辉集团成立于1996年,前身为福建金辉房地产有限公司,2009年总部搬迁至北京,确立了全国化战略布局。公司主营业务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并配有少量商业开发和物业管理、租赁,业务重点覆盖长三角、环渤海、华南、西南和西北区域等。
据克而瑞统计,2017年~2018年,金辉控股分别实现全口径销售额445.1亿元、746.8亿元;2019年这一数字为888.6亿元,排名全国房企第40位;其中,权益销售额661.6亿元,排名第37位。在中房协发布的2020年中国房企500强中,金辉控股位居第36名。
金辉控股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公司营收和利润持续增长,分别实现营收约117.77亿元、159.71亿元、259.6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48.5%;年内利润分别约为22.21亿元、23亿元、26.9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0%。今年上半年,金辉实现营业收入109.72亿元。
但其负债水平仍不容小觑。截至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2月31日以及2020年4月30日,金辉控股的借款总额分别为340亿元、431亿元、490亿元及525亿元。截至4月底,金辉净资产负债率为180%,较2019年末提升10个百分点,现金短债比为0.4。
招股书称,截至2020年8月31日,金辉控股合约负债为713.84亿元,较2019年底大幅上涨。一年内到期的借款总额为181.77亿元,同比下降5.5%。当期,公司账面现金及等价物为84亿元,加上40亿元的受限制资金也不过124亿元,不足以覆盖短债。
为了做大规模,金辉近几年攻城掠地,杠杆水平不断加大。截至2020年7月31日,金辉控股共有160个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物业开发项目,其应占物业开发项目的总建筑面积为2908.18万平方米,其中93.3%位于二线城市及核心三线城市。
据易居研究院相关统计,2020年上半年,金辉拿地数量近10幅,总金额超58亿元,合计建筑面积超80万平方米,平均溢价率达43.53%,拿地溢价处于行业高值。
徐小冬表示,金辉在前几年,尤其是2017年,确实存在过高溢价拿地情况,不过在财务层面已经完成结算拨备。目前金辉在财务层面已经轻装上阵,而后一到两年拿的地,不会再存有利润过薄的问题,“预计明年的(期末)结转收入会有比较大的改善。”
1.文章《金辉林宇—金辉林宇的车…》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金辉林宇—金辉林宇的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