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那么分省份看,哪些地方的收入多?哪些地方增长最快呢?

上海人均收入超七万,位居全国第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20年,收入最高的10个省份分别是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苏、广东、福建、山东、辽宁和内蒙古。其中,前9个省份都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上海和北京两大直辖市的居民收入水平在全国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近年来,我国收入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而京沪是这些高收入行业最集中的地区,因此居民平均收入高,储蓄余额也就比较多。

上海是唯一一个突破7万元大关的省份,达72232元。作为我国城区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上海拥有大量的跨国企业,以及上交所等金融机构,总部经济、研发创新等十分突出,进而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这些群体的收入都比较高。

上海和北京之后,第四经济大省浙江超过了5万元。虽然与上海、北京有较大差距,但与排名之后的天津、江苏、广东也拉开较大的距离。

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万元,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连续第20年和第36年居直辖市以外的各省区首位,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6,自1993年以来首次降至2以内。其中,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17131元)多14799元,居全国31个省(区、市)第2位,仅次于上海。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浙江是我国县域经济产业链最发达的地方,民营经济发达,财产性收入也比较高。

浙江之后,天津、江苏和广东都位列4万元梯队。其中,1月19日,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发布的2020年广东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显示,广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达41029元,同比增长5.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5%。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分析,作为第一外贸大省,虽然今年外贸形势良好,但今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仍然要靠内需拉动,基于广东拥有多达1.15亿的人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意味着将形成强大的购买力,为实现双循环打下了良好基础。

中西部增幅快,西藏增幅第一

广东之后,福建达到37202元,位列第七,山东和辽宁则略微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分列第8、9位。中西部的内蒙古、重庆也超过3万元大关,分列第10、11位;此外,湖南和安徽在中西部也比较靠前。2019年位居第12位的湖北,因为疫情影响,2020年降至第16位。

总体上看,在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工业化水平越高的地方,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也越高。比如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2020年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6.8%,超过了东南沿海的福建。内蒙古的城镇化率也达到了63.4%,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此外,湖南、安徽、湖北等地都是近年来中西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区域。

丁长发分析,工业化带来城市化,城市化程度高,工资性、财产性收入也会高。工业化提高,带来了地方税收增多,转移性收入也就高。

从榜尾端来看,2019年还有两个省份居民可支配收入低于2万元,2020年所有省份均已超过2万大关。其中介于2万到2.5万的省份共有9个,分别是甘肃、西藏、贵州、云南、新疆、青海、广西、河南和黑龙江,主要位于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其中西南区域十分集中。

丁长发分析,西部地区不少省份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就比较差,如平原少、山地高原多,土地贫瘠,交通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城乡收入差距比较大。因此,要提高西部地区的整体收入水平,就需要加快西部地区的城镇化。

从居民增速来看,名义同比增幅最高的10个省份分别是西藏、四川、贵州、江西、重庆、安徽、陕西、青海、甘肃和湖南,全部位于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

丁长发说,中西部省份居民收入增幅快,一方面有基数效应影响,原有基数较低,增幅会比较高;另一方面,这些地方的务工人员大多位于所在省域,就近就业较多,2月份这些地方员工返岗较快,部分原先跨省务工的农民工也留在中西部就业,企业复工复产较快。另外,这些地方外向度较低,受外向型经济的影响比较小,不少沿海产业、产能继续转移到中西部,也利于这些地方的农民工就近就业。

增幅低的几个省份分别是湖北、北京、黑龙江、辽宁、内蒙古,这些省份大多受疫情影响比较大。

31省份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单位: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