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东为什么离开通用

2023-03-22 15:51 30次浏览 财经

孙晓东先生离任吉利销售公司总经理的消息一经传出,业内各方评论纷至沓来。

有人认为孙晓东虽然在上海通用创造了辉煌业绩,但加入一家自主民企,仍有着“南橘北枳”的水土不服问题。还有消息说此番人事调整之后,孙晓东离开吉利汽车几为定局。

猫叔对此不做评价,鉴于不掌握吉利汽车高层核心信息,也不做任何猜测。

猫叔认为,孙晓东的离任显然是因为销量结果没有达到预期,不过这并不能和孙晓东的能力划等号。

大家都希望合资人才能够为本土品牌多做一些贡献——某种意义上,“孙晓东”是一个符号,代表着合资公司流向自主车企的一个人群。猫叔相信孙晓东在加盟吉利之前,想必已充分思考过“空降老总”的难度,充分考虑过推到重建的压力,并做好了为之长期奋斗的准备。

大家也希望自主车企能多给孙晓东们一点时间。不过,市场留给本土品牌的时间似乎已经不多了。

  • 吉利前尘往事

时间倒回2年前,孙晓东加盟吉利,出任集团副总裁,负责集团品牌、市场、产品战略规划体系等工作,分管战略市场部。2013年5月,兼任吉利集团销售公司总经理。

当时的吉利汽车表面看来一片大好,2010年收购沃尔沃,让吉利汽车的声誉达到巅峰。同时期,吉利汽车销量与收入快速增加,2008~2012年汽车销量从23万辆快速增至48.3万辆。

但实情却危机四伏。除了沃尔沃,吉利汽车还收购了英国锰铜等公司,国内也大兴土木,导致资金紧张,吉利汽车不得不债台高筑。其次,沃尔沃汽车还处于亏损和持续输血,没有利润反哺。再次,吉利汽车国内销量虽然快速增长,但产品扎堆在一个狭小的品类市场,内耗严重。

这一切导致的结果是吉利汽车资产负债率激增,债务规模由2008年的100多亿滚雪球一般膨胀到2012年的800多亿元。2009年,吉利汽车的营业利润率尚有6.09%,至2011年逐年下滑至0.88%。2012年,吉利汽车主营业务出现连续亏损,主要靠政府补贴实现盈利。

考虑到经销商大面积亏损等问题,如果继续推进僵硬而无效的多品牌战略,吉利汽车可能遭遇更大的危机。

  • 现在论功过为时尚早

2014年4月,孙晓东出任吉利销售公司总经理约1年后,吉利集团对外抛出了终止3个品牌,回归“一个吉利”的战略。

对于吉利这无疑是最正确的决定——多品牌战略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只有在特定条件下的适合与不适合。吉利汽车多品牌战略的问题在于,以当时吉利汽车的品牌力、产品与资金储备等资源体系能力看,吉利汽车无法支撑3个品牌的消耗。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三个品牌没有形成足够的差异,对应同一个品类市场,内部博弈严重。吉利所推进的帝豪、英伦、全球鹰3个品牌和几十款车,只有一款EC7获得了成功。

但问题恰巧出现在孙晓东新政出台之后。2014年上半年,吉利汽车销量下滑29%至18.72万辆;今年前三季度吉利汽车销量27.41万辆,同比减少27%。

销量下滑一方面有变革的原因,但也不能忽视自主汽车市场份额连续12个月下滑的行业大势;更不能忽略吉利汽车连续18个月没有新产品,孙晓东作为销售老总无下炊之米的尴尬。

实际上,在今年9月,新帝豪月销量逼近1.8万辆,与过去相比已是巨大进步。

另一方面,无论老板还是职业经理人,看中的并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长远的发展,短期阵痛下滑不能说明什么——即便销量下滑,也不能将其怪罪到某一人头上,尤其是空降时间不长的销售老总。

上次猫叔见到孙晓东时,亲眼见他整天忙于处理工作事务,直到凌晨1点才独自坐下喝一杯酒。其辛劳程度与压力,外人何得而知?

此外,经历过去2年的盘整,吉利汽车主营业务整体处于低谷爬坡阶段,前景应看好而非看跌。沃尔沃去年已实现扭亏为盈,吉利与沃尔沃联合开发新车型、动力总成全新升级等,留给市场更多想象空间。

最后,引用莫言清风的一段话,为这个事情做个注解。

“若想做出一些实质性的突破,需要时间的积累和耐的住寂寞的宽容,要有九死一生的胆魄才可涅槃,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处在最后机遇期的边缘上,耐住性子的企业家越来越少。

为帅者需审时度势不断调整阵法,为将者难免阵前牺牲,只为战局有利。短期波诡云谲不能说明什么,要看全局和长远的发展。这抑或是老板和职业经理的微妙之处所在,双方只求无愧本心就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