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4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济南、德州考察,并在这期间做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先手棋’”这一重要指示。他说,要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继续简政放权,打通抓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消除“中梗阻”,避免截留改革红利。

“简政放权”是指精简政府机构,把经营管理权下放给企业。这其实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有的客观要求,是当前形势下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和重大举措,是释放改革红利、升级中国经济的重要选择。所以“简政放权”对中国经济“瓶颈”而言,是一剂十分有效的良方。也因为“简政放权”直接推动的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故而落实践行“简政放权”也是塑造政府为民形象的良好契机。

“简政放权”并不是完全放弃政府的监管权力,同时也要完善监管,创造公平环境,让市场活起来。政府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依然会保持对市场的科学监管,用放管结合的方式才能避免市场无序地走向陌路,并可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主导经济回温不至于滑坡。

山东省副省长夏耕副曾在2014年山东省两会期间表示,山东将“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公示平台,健全企业经营的异常名录制度、年报公示制度、市场主体的抽查制度等”。 这无疑是将政府职能与市场作用进行相互调和的一次大胆尝试。

事实上,自去年6月1日山东省工商部门出台了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的30条措施后,6-12月份,全省新登记的各类市场主体达到了46.1万户,同比增长了35.6%,比意见出台之前的1-5月份增幅提高了34.2个百分点。

毫无疑问,山东在“简政放权”工作上成绩显效。其实,在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上,我们就不能忘记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刺激和积极作用,我们也不能忘记山东作为一个农业大省的特殊省情。李克强就在近日的山东考察期间表示,“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发展巨大潜力所在,县和重点镇是集聚人口和优化城镇结构的发展方向。”他同时也强调,“产业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支撑。”

其实,新型城镇化突出的就是一个“新”字:即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山东省副省长孙绍骋曾经在2014年山东省两会期间,对山东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情况进行了阐述,强调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并提出今后山东将完善规划、提高标准,改革管理体制,积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这便是新型城镇化之“新”的典型表现。

显然,新型城镇化规划强调以人为本,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李克强介绍,政府推进的新型城镇化,一方面要让传统的农民进城,过上城里的好日子;另一方面也让留在村里的人有条件经营更多耕地,获得更高的收入,生活同样得到改善。而要做到这一点,那么推动产业发展就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却不知,“简政放权”早已经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很多大的创造基础和上升空间。

再来看“简政放权”,其实质乃是政府职能转换与市场经济改革的一种双向进步,其不仅能够促进产业的发展,转变政府在市场中的职能角色,也能间接地提高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加快新型城镇化的进程,改善政府的形象。

李克强在山东考察期间,充分肯定山东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希望山东在深化改革、统筹城乡发展中稳速提质增效升级。

不过,要想实现“简政放权”的最大功效,我们就必须要打通抓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所谓打通“最先一公里”,就是要打破万事开头难的规律,实现破局效应;而政策举措遭遇的“最后一公里”,往往也是阻力最大的地方,若是不集中力量加以突破,难免会让百姓产生望洋兴叹的失望感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