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氏为什么不上市

2023-03-22 15:09 32次浏览 财经

你一定从电视上看过它的广告,而且不止一次。

士力架专注饿货营销7年之久,从2011年的饿货林黛玉,到2012年的饿货包租婆,2013年的饿货唐僧,2014年的饿货憨豆,再到最近两年的玛丽莲梦露、tfboys、华妃、贾玲、姚明等,每年都有大腕为了这条小小的巧克力献身充当饿货。

守门员从弱不经风的林黛玉秒变猛男

杀手憨豆吃后秒变高手

确实是饿的矫情了

学渣秒变考霸

饿的时候变成山寨姚明

不吃就是威廉·达福,吃了变成玛丽莲梦露

这个食品广告加入了国外人特有的黑色幽默、以及固定的宣传标签,比如“横扫饥饿”、“来劲了”等,以恶搞画风为主,一直霸屏多年。

如在纽约奥运会的时候,别人都在弘扬奥运精神,而它却反其道而行,为了蹭热点,开启吐槽模式,推出7款新包装,取名坑队友、软脚蟹、送乌龙等。 而能请来姚明、梦露这种大明星,价格自然不菲,那么这个品牌背后是谁?

看了这张图你就知道了,士力架和益达、箭牌、彩虹糖、德芙、宝路、伟嘉这些你耳熟能详的品牌同属一家——玛氏! 这家公司已经有上百年历史,就连“脆香米”这个看起来本土乡土气息浓重的品牌其实也是它家的,还有各大超市摆放的“真知棒”棒棒糖,对了,还有那个“快到我碗里来”的M&M's巧克力豆。

2016年福布斯美国家族财富排行榜,玛氏家族以780亿美元净资产排在第三名,旗下拥有61个品牌,——被称作食品业的宝洁,其中11个估值已超10亿美元。

根据官方资料,目前,玛氏巧克力事业部在中国有2000多名同事,并设有两间巧克力工厂,分别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和浙江省嘉兴市,产品行销全中国并出口多个国家与地区。

公司年收入逾330亿美元,全球员工总数80,000名,分别在全球78个国家,其中包括135家工厂。其中,糖果巧克力类产品和宠物类产品销量分别位居全球同类产品首位。全球有三分之一的宠物每天都在食用玛氏公司的宝路狗粮和伟嘉猫粮。

然而这是一个神秘的家族,家族成员很少接受采访。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私人企业之一,玛氏公司坚持不上市,也就不需要公布财务报表,这更为它增添了神秘色彩。

事实上,这个家族是三代父子创业,里面的故事却非常精彩曲折:

第一代开创了玛氏事业却安于现状小富即安;

第二代是一个富有远见、野心、创造性,却很低调的企业家天才,他创造了多种糖果品种,还开创了宠物食品、加工米等,甚至是市场调研方面的先行者,创造了多项奇迹,为玛氏奠定了坚实的产品基础,中间还经历了抢夺家族控制权的狗血剧情;

而到了第三代则践行买买买的策略,先后买下了德芙公司、法国皇家宠物食品公司等,2008年还联手巴菲特,斥资23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最大的口香糖制造商箭牌,实现了帝国的扩张。

百年老企玛氏,三代人的创业

1911年,第一代弗兰克·玛氏在位于华盛顿的家中制作出第一批玛氏糖果,为玛氏成为一家糖果公司迈出了第一步。不过他不算是一个特别成功的企业家。开了多家糖果店,都失败了。

1923年弗兰克建立了“Mar-O-Bar”公司(玛氏前身)。

1924年,弗兰克·玛氏偶遇其儿子弗瑞斯特(Forrest),这也是让玛氏发扬光大的人。自从弗兰克与第一任妻子离婚后,妻子带着儿子去了加拿大,他就再没有见过这个儿子。

弗瑞斯特向父亲提议了一种将巧克力更加便于携带的想法,就是在糖果棒外面包上巧克力,这个产品后来变成“银河棒”(Milky Way Bar)。这个新的巧克力制品首次上市即深受欢迎,让玛氏公司迅速变成著名品牌。

弗瑞斯特·玛氏

到1927年,公司名称改为玛氏公司,工厂也搬到芝加哥西部。

1930年,弗兰克·玛氏开发出士力架,而在1932年,又推出3 Musketeers bar,这个新产品使得玛氏公司成为全美第二大糖果制造商,仅次于赫尔希公司(Hershey’s,好时品牌)。

在取得一些成绩后,弗瑞斯特一心想要扩张,并建议其父亲扩大经营规模,催促父亲到加拿大开拓业务,或许因为之前历经多次失败,弗兰克相当满足于公司的成就,安于现状,对儿子的提议相当不满,最后竟将其逐出公司。而法兰克·玛氏本人则在一年后去世。

怀揣5万美元与父亲给的“银河棒”的海外销售权,弗瑞斯特远征欧洲,正式开启了一个巧克力帝国的征伐之路。

弗瑞斯特带着对巧克力事业的浓厚兴趣,在欧洲师从多位大师,例如他曾在亨利·雀巢的工厂工作。

1933年,弗瑞斯特在英国推出银河棒,他付出了所有的家当与心血孤注一掷,而妻子和孩子只能回到美国。他改良了“银河棒”的味道以符合英国人的口味,并以玛氏棒(Mars bar)的名称上市,大受欢迎。

1934年,他买下了Chappel Bros,一家生产罐装碎肉的英国狗食工厂——从此以后,托他的福,这个世界的宠物猫和宠物狗的生活直接提升了一个档次。当时并没有专门的狗粮、猫粮,弗瑞斯特由此看到商机,他卖Chappie的罐装食物。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很快就成为市场的领导者。

到1939年,玛氏有限公司已成为英国第三大糖果制造商。但是,由于“二战”爆发,英国政府开始对外国人课税,所以他被迫放弃一切,回到美国,与赫尔希开始合作。

弗瑞斯特说服了米尔顿·赫尔希(Milton Hershey)的得力助手威廉·莫里(William Murrie),开发一种不会溶化的巧克力,玛氏公司出资80%,而莫里出资20%,最后于1941年推出的产品就是M&Ms,这个名称所代表的意义就是Mars与Murrie。

这个巧克力产品,首先针对的是美国军人,因为它们具有耐高温而不易溶化的特性。虽然这个主意很不错,但一开始的销售情况并不太好,至少比起士力架差多了。弗瑞斯特却通过一个举措扭转了M&Ms的销量。

1950年,弗瑞斯特聘请广告公司就M&Ms的销售进行一项研究,利用市场研究来作为营销工具,弗瑞斯特又开创了一个先河。

研究发现,M&Ms非常吸引小孩子,但小孩子却没什么钱,问题的关键还是在说服父母。于是广告公司想出了一句有名的M&Ms广告词:“只溶在口,不溶在手。”这对于父母而言很有吸引力,因为这样一来,小孩就不会弄得到处都是巧克力,于是这项产品迅速成为最受欢迎的糖果。

当M&Ms的销售创下佳绩以后,弗瑞斯特·玛氏又创造了一个奇迹,开始了另一个新的事业,因为他看到一家碾米厂的老板发明了一种“半熟”的加工过程,觉得很有市场潜力,这个想法在当时可说是相当前卫的。最后,他将这种米取名为“本大叔的米”(Uncle Ben’s Rice),这是以碾米厂老板的名字命名的。1999年,这项米产品为玛氏企业带来约4亿美元的收入。

1953年弗瑞斯特引进机器制造糖果的技术,致力于将工厂技术现代化,1959年,由于这项技术的引进,玛氏公司成为全世界第一的糖衣棒制造商。

然而此时摆在弗瑞斯特面前的最严重障碍就是对玛氏的控股权问题了。他认为父亲的公司在法律上应该属于他的,因为是他发明了银河棒,而且也是他建议父亲设立芝加哥工厂的。弗瑞斯特从母亲那里继承了玛氏一般的股权,而由于这个继承,他与同父异母的兄弟,进行了一场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战。

随后弗瑞斯特通过不断收购玛氏股份,最后得以全权掌控玛氏公司。1964年12月,弗瑞斯特·玛氏终于身兼玛氏公司的董事长、总裁与首席执行官。

在全权掌控公司之后,弗瑞斯特·玛氏就进行了激烈的变革。他将公司里面一些不重要的东西全部拿掉:管理阶层的用餐室、法国厨子、橡木饰板、艺术收藏品、地毯、变脏的玻璃和专用直升机。他为员工调薪30%,用奖金代替年度津贴,并发给每个员工一张计时卡。弗瑞斯特相信必须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而直到今天,玛氏公司仍然未将生产过程的任何一个部分委外。

9年之后,69岁的弗瑞斯特退休了,并将经营权交给他的两个儿子以及女儿,不过弗瑞斯特并未全部退出公司运营,而是密切监督公司的运作。通过子女们的努力,玛氏公司成为一个真正全球化的企业,玛氏两兄弟对于公司严密监控的程度,比起弗瑞斯特·玛氏在位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玛氏公司的成功,绝大部分应该归功于弗瑞斯特·玛氏,包括他的远见与管理风格。他说,“我不是一个糖果制造商,我想建造帝国。”虽然他真的建造了一个糖果帝国,但本人和子女都非常低调,直到1999年他去世,都极少人知道弗瑞斯特·玛氏其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