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是降息为什么老是脚麻

2023-03-22 13:04 40次浏览 财经

如果历史总是相似中国央行降息不会一次收手

明知降息无用央行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周小川已经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12年。在这12年间,周小川一旦采取行动,从未一次停止。

2002年上任的周小川两次收紧、两次放松货币政策。在此期间,他22次调整一年期贷款利率,20次调整一年期存款利率。简单的数学表明,他最新的降息可能不是一次性的。

中国央行的降息显示出,周小川对中国前景更深层次的担忧。有针对性的刺激措施已经不足以帮助经济恢复增长。彭博新闻社的调查显示,经济学家预计,明年中期中国央行将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

悉尼AMP Capital Investors Ltd投资策略主管Shane Oliver向彭博新闻社表示,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降息。中国的降息显示出全球货币环境依然在宽松。中国、日本和欧洲在接棒美国的QE.

据彭博新闻社的调查,经济学家预计中国一年期贷款利率将在2015年二季度达到5.35%,而一年期存款利率将为2.5%。AMP的Oliver预计美国一年期贷款利率将在明年底跌至4.5%,在所有经济学家中最低。值得一提的是,在彭博新闻社调查的15名经济学家中,有4名认为中国央行不会再降息。

巴克莱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常健成功预测到了中国央行本季度的降息。他和苏格兰皇家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Louis Kuijs都预计,中国央行将在明年一季度削减贷款利率。

中国央行上周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

当晚,央行立刻发布了解读稿,其提到,此次利率调整仍属于中性操作,不需要对经济采取强刺激措施,稳健货币政策取向不会改变。

然而,市场却不相信央行的表态。据彭博新闻社的数据,为期两年的期货合同(将中国央行2.75%的存款基准利率转换成固定利率)的固定利率跌至2.60%。这表明市场预计12个月后,一年期存款利率将跌至2.45%。

在最近的降息周期中,周小川在2012年的6月和7月降低了存款和贷款利率。在此前的加息周期中(2010年10月到2011年7月),他连续5次加息。

瑞信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表示,央行此前的工作比较简单。在经济好时加息、在经济差时降息。现在,情况正在变得复杂。中国的经济增长疲软,而金融风险却很高。

相关阅读>>>

【央行动态】再放水!央行或给城商行注数百亿流动性|资金亮红灯 央行或再伸援手

【人民币热议】货币战争!人民币开启贬值潮|央行启动全面降息 到底听谁的

明知降息无用央行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央行时隔两年再次祭出降息的大旗,但是有人一眼就看出,这只是虚晃一招,存款利率下降配合浮动区间扩大,实际上保持不变,而贷款利率早就市场化,银行买不买账还很难说。

第二天的市场反应确实印证了这一点。多家银行尤其是中小股份制银行将存款利率一浮到顶,降息成了加息,银行负债成本反而上行。

在贷款端,部分银行对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仅仅削减20个基点,低于央行降息的40个基点。最优质的客户尚且如此,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恐怕不那么容易下降。

由此看来,高层的政策可能再一次事与愿违。但是,事情真的那么简单吗?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邓海清在研究报告中提到,央行在推出这个政策之前必然是知道商业银行不会买账。那么,为何央行要采取这样的政策呢?其实央行降息看似“昏招”,实则“妙棋”。这种扭捏的降息方式,正是不搞“强刺激”、不“大水漫灌”的政策指导下央行使出的“招式变换”。

在“一石五鸟”的背后,央行才是最大的赢家。他给出了五点理由:

1、预期管理的升级版——不战而屈人之兵

在之前我们的报告中,我们曾反复提及李克强总理可谓是“预期管理”的高手。显然此次央行也学到了此中精髓。在贷款利率全面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实际不变的情况下,其实央行并没有通过此次的降息政策大幅改变什么,而预期引导作用却非常强大。这就好比是敌军大兵压境,只用陈兵列阵,敌方自然不攻而退,完全无须再真正发动核武器。

2、最牛拆弹专家——“降低融资成本”炸弹的击鼓传花

我们认为这次降息最大的好处在于,央行把国务院抛过来的“降低融资成本”的炸弹巧妙的抛给了商业银行。在过去的大半年时间内,央行一直承担着降低融资成本的重任,但成效并不让领导满意。在迈大步转向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央行捧着“降低融资成本”的炸弹根本走不快,但为了拆弹而全面降准降息,往后倒退到行政管制,又显然十分不甘心。

这是央行的心病。而这次,通过提高下调存款基准利率、增大存款弹性、提高银行自主权的方式,央行巧妙的将这颗炸弹抛给了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接招之后,如何拆弹还是继续击鼓传花,就是商业银行自己的事情了。央行用这种方式完成了向上交差和向下传达的重任,把自己从降低融资成本的难题里面解放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央行可以称为是史上最牛的“拆弹专家”。

3、从“担保公司”到“居委会大妈”——局中人到旁观者的角色转换

有很多机构将此次的降息与之前的降息进行类比。但是这次的降息明显有一个特点。在《答记者问》中,央行反复强调“社会责任”、“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采取的是“居委会大妈”似的道义劝告的方式。

而之前的降息中,一般采取的都是发改委批项目+银行放信贷的模式,央行作为局中人,发挥了“担保公司”的角色,使得银行对坏账并不担心,从而跟随央行的脚步降低了融资成本。而此次,央行没有为企业作背书,信用风险由商业银行自行承担,这是央行的重要的角色转换。

4、ABS的“临门一脚”——吹动优质信贷出表的“东风”

在ABS的发展过程中,有两大倾向是央行所不愿意见到的。第一、商业银行倾向于将资质较差的资产出表,而对于资质较好“金蛋蛋”,则更愿意揽在自己怀中;第二、五大行由于其信贷资产优质、且信贷规模、存贷比都不是问题,更不愿意出表,没有大行参与的ABS市场注定难以做大。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降低基准利率就是央行促进优质信贷资产出表的“东风”。因为刚才在前面说过,优质企业信贷属于买方市场,买方有绝对的定价权。在基准利率下调的背景下,若是优质资产停留表内,那商业银行持有的资产价值必然会下降。而出表后则不受此限制。因此,基准利率的调整对ABS市场扩容的作用更大,借力降息东风“草船借箭”,真心“孔明在世”。

5、“围魏救赵”式的破局利器——利率市场化从“进退两难”到“收放自如”

在今年复杂的经济背景下,想要再推进利率市场化,可谓是山水迢迢,关山万里。国务院降低融资成本的重任压顶,市场普遍认为央行会推迟利率市场化。然而,央行先是以可以增加信贷资金投放为理由增加了存贷比弹性(当然这个至今还是坊间传闻),向利率市场化迈进了一步。

紧随其后,它又以降低基准利率的方式提高了存款利率的弹性。这么做,可谓是在国务院“降低融资成本”的大旗之下,悄无声息的向自己的目标不断悄然推进。而且,在经济弱势、坏账高企、整体“降低融资成本”的政策大方向下推进利率市场化是有道理的。

首先、当前坏账高的情况下,存贷比口径调整的影响较小,而相反若是在经济好的时候推存贷比口径的调整,银行过度的追求信贷就有可能使得流动性短缺而突然爆发危机。在经济弱和坏账高的时候推出,提供了一个观察期。

其次、在当前的整体“降低融资成本”的政策大方向下,可以以降低基准利率的方式放开存款弹性。而若是在整体经济条件好的情况下,下调利率来增大弹性有可能带来经济过热,而不下调利率增大弹性则有可能突然逆转经济形势,后果不可预料。

从以上的两个方面来看,在这个时间点推出降低基准利率、提高弹性的政策,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央行巧妙的让自己从利率市场化的“进退两难”的局面中解脱出来,反而变得“收放自如”。围绕降低融资成本的目标以实现利率市场化的目的,“围魏救赵”式的政策思路可谓是技高一筹。

相关推荐